哈爾濱市香坊區教師進修學校
摘要:隨著《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方案(2021年修訂版)》《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等文件的相繼出臺,為了進一步落實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各項方案,推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從區域的教育質量監測工作出發,結合對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的結果運用,科學分析質量監測背后的因素,客觀反映香坊區學生的受教育生態環境,分析影響教育質量的主要問題,旨在進一步優化區域教育生態,以期走出一條具有區域特色的監測之路。
關鍵詞:教育質量監測;監測數據;優質均衡
2020年,哈爾濱市香坊區作為黑龍江省樣本縣參加了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2022年1月國家《2020年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下發,為了落實好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運用工作,促進區域的教育向著優質均衡的方向發展,我區針對監測結果采取了“問題發現、整改措施、實施效果、效果評估”等一系列措施,保障了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的高效運用。
教育質量監測是基于數據對教育狀況進行檢查,客觀反映區域內學校教育生態環境、學生學業質量、學生身心發展的狀況,探討影響其發展的相關因素,為優化教育決策,提升區域教育健康發展的科學性、全局性、系統性工作。我區在2015年正式成立了香坊區學生綜合評價中心,2019年改名為香坊區教育質量監測中心,主要負責全區教育質量監測工作。為了更好地完善質量監測體系,結合我區實際情況,相繼組建了以質量監測為中心的各種團隊。
(一)培養一批區域監測報告解讀團隊
在2017年,我區從教研員、基層學校學科組長、一線骨干教師中選取了80位老師,參加了中國教育學會組織的教育咨詢師培訓,他們在歷時半年學習后,通過了中國教育學會的教育咨詢師認證。經過5年的監測報告解讀鍛煉,這支隊伍已經成為我區教育質量監測的中堅力量,在本次國家報告下發后,我們從這支隊伍中選取了相關學科教研員及教師,成立了香坊區2020年國家監測報告結果應用專家團隊。
(二)建立一支應用監測數據的樣本校隊伍
我區從2020年開始參加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歷時三年,覆蓋我區中學16所,小學25所。每個參加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的樣本校都成立了專項領導小組,由一把手校長任組長,主抓教學的副校長負責全面工作。各校借助本區域的質量監測工作經驗,做到能夠精通數據的分析,能夠真正將數據用起來,引導教師行之有效地進行基于監測數據的自我教學診斷及改進。我們一直堅信,只有懂數據的校長,才能有運用好數據的學校。
我區自2020年開始參加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以來,就成立了“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香坊區工作領導小組”,對于監測結果報告解讀、問題梳理、整改措施、成效評估等相關工作都進行了詳細的分工。監測結果中反映出來的學生學業質量的相關影響因素涉及民政、人社、編制、財務、教育等多部門多方面的工作,遠非教育督導部門或教研部門一己之力可以解決。我們在一年的實踐探索中,摸索出了一條協調多部門開展監測結果應用及檢驗應用成效的工作流程。
(一)建立保障機制
2022年1月,國家質量監測報告下發之后,香坊區政府教育督導、區教育局領導高度重視此項整改工作,建立了相關部門協同聯動的工作機制,成立了由區教育督導牽頭的“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運用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報告解讀、調研整改、結果應用、整改評估等工作。
(二)督導牽頭,推進整改實效
為推動“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應用”,我區教育局與區政府教育督導室聯合進行了以教育質量監測問題為導向的“學校整改行動”,區質量監測中心聯合區督學進校與樣本校監測團隊針對實際數據論證整改成效,在科學分析數據的基礎上,尋找學校的真實問題并制定有效的調整策略,針對學校所展示的解決策略提出建議。
(三)梳理問題清單,建立多方聯動
我區在2022年3月21日召開了“香坊區2020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線上解讀會”,下發了《香坊區2020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問題原因及整改措施報告》,并在線上公布了問題整改措施工作方案,建立問題清單,教育局相關科室、進修學校相關業務部門依據問題清單分別認領各自任務。各相關學科教研員、樣本校,針對各自學科及學校的相關問題形成整改方案、整改時限。
(四)充分發掘監測結果應用的普適價值
在參與國家質量監測的過程中,我們看到,監測結果對省級、市級、區縣級層面都有詳細的報告,但對于區域內的各樣本校無法給出更詳細的報告,這對于樣本校自身來說利用結果進行整改就相對困難。我區是2020年首次參加,每年參測的樣本校僅有20個,截至2022年,我區仍有部分學校沒有參加過此項活動。如何更加科學有效地使用國家質量監測結果,使監測結果應用具有普適性,這是我們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我區在國家下發報告后,根據國家對我省、我市監測結果解讀報告中的實際問題,結合我區的國家教育質量監測報告,將我區的劣勢問題進行清理,下發問題整改方案,通過實地到校調研及各樣本校的問題自檢,總結出共性問題及個性問題。針對共性問題,對本區所有學校進行實地調研并推廣整改措施,針對個性問題,組織專班進行實地幫扶整改。
2020年的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收集了關于學生科學學業表現、道德法治、品德行為等各方面發展狀況的數據信息,同時兼顧相關學科的課程開設、學科教學、教師配備、教師培訓、學校管理等影響學生發展的環境因素數據信息,通過這些信息能夠詳細地掌握我區整體教育質量狀況,為我區的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
(一)綜合分析區域具體現狀,把脈區域教育方向
通過研讀比對哈爾濱市及我區的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經過綜合分析研究,我區形成了自己的《2020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解讀》。其中重點分析了我區存在的幾個問題,例如針對報告中反映出我區教師參加過的培訓項目和希望參加的培訓有一部分偏差時,2022年3月份我們聯系了香坊進修學校師訓部及各學科教研員,將培訓內容根據我區情況進行了相應調整,以適應目前教師的培訓需求。因為有了“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這個體檢儀、指揮棒,我們會非常直接明了地發現我們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調整區域的教育部署。
(二)發揮區域監測優勢,對標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運用
對于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問題整改成效,我們充分發揮了我區的監測作用,對于2020年報告中指出的我區八年級科學學習興趣及學習習慣有待于提高這一問題,結合國家“雙減政策”中的減少作業負擔,優化作業設計,由各教研員牽頭組織各學科教師進行了作業設計專項培訓。對于整改實效的檢驗,我們在2022年6月末對我區八年級學生下發了一次關于作業情況的調查問卷并與八年級的學業質量監測進行了關聯分析,最終形成了“雙減政策下中學生作業情況問卷調查報告”。本次問卷主要是從“學生作業量”“作業完成時間”“作業布置形式”“學生完成作業后的感受”“教師對作業的批改及評價形式”以上幾個方面進行的調查。本次共發放問卷7410份,回收問卷7372份,報告中顯示,我區八年級84.45%的學生作業完成時間都能控制在“兩個小時”之內,74%的學生認為教師“能根據我的學習情況布置針對性的作業”,44%的學生認為“增加了需要動腦思考的作業”,30%的學生認為“增加了體育鍛煉類活動作業”,79%的學生在做完作業后都會有“成功體驗”。報告表明,我區在學生作業提質減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工作初見成效。
(三)各校聯動,共同發展
各樣本校在接到《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后認真研讀,分析數據結合實情找問題。通過監測數據顯示,我區學生在科學學習興趣、科學學習自信心、科學學習方法等幾個方面均低于我省平均水平,這一問題的出現足以說明我區在科學教師隊伍配備上存在問題。經調研發現我區小學科學兼職教師人數達到40%;從年齡上來看,40歲以上的教師達到60%,50歲以上的教師達到24%。針對這一問題,我區將繼續加強集團化辦學新模式,實施“名校+”“名師+”戰略,在集團內部對相關科學學科教師進行內部輪動,名師引領開展有針對性的教研活動,發揮骨干教師的帶動作用,提升集團內部學校的科學教學能力。
香坊區參加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已歷時三年,2022年是第一次對監測結果進行運用。未來,我們會及時總結工作中的經驗,發現問題及時改進,拓寬思路、創新方法,充分發揮數據作用,促進我區教育實現更加優質均衡的發展,促進我區的教育質量管理從經驗型判斷走向數據實證化,實現教育質量監測從終結性導向轉變為過程性導向,實現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執筆人:周曉輝)
編輯/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