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阿城區教師進修學校
摘要: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是全面聚焦學生綜合素質和運用知識能力,引導素質教育有效實施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文章以《哈爾濱市阿城區2020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為依據,結合質量監測中涉及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部分的監測數據和調查結果,分析梳理學生及教師綜合狀況,查找不足與成因。通過“立課題———強培訓———建聯盟———提素質———共資源”的五步一體化研培模式,進行結果應用實踐研究,從而實現國家義務教育水平監測以診促改的初衷。
關鍵詞:質量監測;結果應用;五步一體化;教師發展
隨著全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的深入推進,為充分發揮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診”“咨”“督”“促”“導”的多重功能,哈爾濱市阿城區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充分利用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數據,發揮教育質量監測對教育教學改革的促進作用,根據區域實際情況,探索基于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應用的實踐研究工作。
2020年9月28日,阿城區共抽取13所小學的347名學生,以及12名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進行了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從監測的綜合狀況來看,本次監測選取了學生行為規范的日常表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對國情常識的了解、道德與法治課時達標率、教師專業知識是否滿足教學需求等8)個方面的指標,對全區德育學科質量狀況進行了全面監測。全區13所樣本學校四年級本學科所有數據監測等級均為十星級。從學生與教師德育相關因素的調查問卷中,發現道德與法治學科專任教師的人數比例為59.3%,專業知識背景不足。從學生不愛上道德與法治課的原因分析得出,教師的教學觀念有待轉變,教學方式需要優化;教師使用統編教材開展教育教學有困難的人數比例為52.9%,遇到的困難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配套教學資源不足”“教科書相關培訓機會少”“教師教學用書對教學幫助少”;認為存在教學困難的人數比例為61.1%,遇到的困難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家長不重視”“學生不重視”“承擔其他教育教學任務,時間精力不足”。
根據以上監測結果,我區撰寫了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監測結果報告,結合監測數據,就學科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分析。通過“立課題———強培訓———建聯盟———提素質———共資源”的五步一體化研培模式,開展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應用的實踐研究,探索符合區域學情的學科教研模式,解決監測中教師教學觀念、教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助推教師專業化成長,進一步促進全區道德與法治學科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
阿城區充分利用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數據,以結果應用為驅動,由教研員主持申報了“十四五”市重點課題“信息技術2.0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精準教學的實踐研究”,解決監測結果中呈現的教師專業化知識背景程度偏低的問題。15位骨干教師、青年教師組成了課題科研團隊,力圖通過信息技術2.0背景下的研究,探索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精準教學的實踐策略,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營造教與學的環境,改變教學方式與過程,豐富思政課的教學內容,構建高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科研團隊針對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同一主題不同冊的螺旋上升、法治教育貫穿始終的特點,帶領學科教師多維度解讀教材、多形式增進體驗、多渠道整合資源,以課堂教學為根本,確定了本學科“我、家庭、學校、社區(家鄉)、國家、世界”六大領域+傳統文化、德育活動、法治教育、歷史、地理等縱向實踐研究的模式,以信息技術為輔助手段,多途徑探索主題序列化精準教學體系的研究。從申報課題至今,課題組成員收獲頗豐,累計在省、市、區發表論文9篇,獲省級獎項課例3節,市級獎項課例5節,省級公開課1節。通過課題研究,教師的教學理念得以更新,專業素養得到發展,并在校教研組、區聯盟團隊中發揮起輻射帶動作用。
分析阿城區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我區道德與法治專兼職教師當前存在的諸多問題。如教師的教育理念與知識結構相對陳舊,缺乏創新意識,對統編教材的使用感到困難,探究性教學方式運用不足,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單一。因此,如何解決現有的單一研培方式,滿足不同的培訓需求,讓更多的教師在多元化的培訓當中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成為學科教學研究面臨的主要問題。
針對全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專任人才緊缺、隊伍力量薄弱、年齡偏老的現狀,從自主發展與協同發展兩個方面推動教師專業化學習。自主發展主要是以信息技術環境為基礎,教師通過自主閱讀課程專業書籍,觀看國家教育平臺推出的優質教學課例,撰寫教育案例達到自主學習與提升的目的;合作協同發展主要有教師專業團隊、校本研修、主題研修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學科通過多樣化主題培訓活動,推動學科教師理論學習,提高教學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發展;抓住國家、省、市開展的統編教材培訓和新課標培訓的時機,通過線上線下培訓,主題講座、集體備課、分享交流心得體會等多種形式和維度,提升學科教師的人文修養與專業素養。
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得到充分應用,質量提升“最后一公里”問題得到解決,才能真正助推我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加強各學校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和優勢互補,促進城鄉學校均衡發展,道德與法治學科在落實哈爾濱教研院“構建教研聯盟,整體提高全市小學教育教學質量”項目中,結合我區實際,構建了橫向到底、縱向到邊,城鄉結合、強弱結合,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全員上陣的區域聯盟團隊。充分發揮聯盟團隊的力量,結合學科特點,深入開展研究,使學科教學質量和教師教學水平在區域內實現整體提升。
各聯盟明確了人員分工,形成專人負責的機制,擬定了學習研修的計劃,明確各階段的研修任務。由于疫情的原因,探索線上教學教研活動模式,充分發揮教研團隊的作用,真正放手讓教研團隊去進行交流研討,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實踐活動,通過集體研修、備課、課例研討、課標學習、教育教學等多方面的知識交流、報告、講座等活動,讓團隊中每一位教師都動起來,多層次、全過程、不間斷地進行聯盟教研,激發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促進聯盟團隊的自我發展和共同進步。
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關鍵課程,責任重大。落實課程的關鍵在于教師,新時代的教育變革,要求小學思政教師能夠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掌握學科特點,創新教學方法,挖掘學科思政育人價值,提高思政課質量水平,增強課堂教學實效。
為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立足我區學科教師隊伍專業發展的實際,以落實“雙減”和“六項管理”要求為導向,以賽促訓、以訓促學,分學校、區兩級賽制舉辦競賽活動。以省市區方案為依據確定比賽項目,包括教學設計大賽、說課大賽、作業設計大賽、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大賽、教學述評大賽、板書板畫大賽等。經過一段時間的以賽促訓,學科教師教學水平明顯提高,體驗式學習、探究式學習、問題解決學習、小組學習等多樣的學習方式使課堂變得高效有趣。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星調查,學生普遍認為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授課方式呈現信息化、多樣化、活動化,學生喜歡道德與法治課的比例明顯增加。
充分發揮學校小課堂、社會大課堂和網絡云課堂協同育人的作用,引導學科教師結合學校的德育主題活動、班隊會、校本課程等校內教育資源,有效整合利用我區的金上京博物館、少年宮、體育場館、綜合實踐基地等社會資源,引導教師拓展學科課程內容。
在引導教師合理創新使用哈爾濱市教育云平臺、國家智慧教育平臺上的課程資源的基礎上,以我區的“CNKI阿城區教育創新服務平臺”為依托,完成“線上、線下聽評課”“課例學習”“精準教研”為主體的學科資源庫建設,實現學科內平臺共建和優質資源共享。迄今為止,道德與法治學科已圍繞課程內容建設了教學案例資源庫、教學設計資源庫、作業設計資源庫、教學素材庫等多種類型資源。為教師提供了專業發展的交流展示平臺,補充了鮮活的具有時代特征的教育資源,推廣了教育教學典型經驗,為思政教師備好課、上好課提供資源支撐。
義務教育水平監測結果的應用,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研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為促進教研方式變革、教師教育教學專業化發展提供了參考,為區域教育教學的優質均衡發展提供了助力。下一步,我們將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完善,使五步一體化研培模式發揮更大的作用。
(執筆人:史鳳霞趙亮亮滕琳)
編輯/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