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啟萍 朱蓓 唐楠
江蘇醫藥職業學院基礎護理教研室,鹽城 224005
《護理學導論》是一門護理專業入門課程,也是護理類專業的基礎必修課之一,其主要介紹的是護理專業基礎理論、基本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等,為學生深入學習其他護理專業課程提供保障,旨在引導學生明確護理專業在護理科學及護理實踐中的發展地位和作用,為其在今后的護理專業實踐中奠定專業基礎〔1〕。《護理學導論》在專業教學中十分重要,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反映該課程涉及的知識點多、理論性強、教學時間少,且傳統模式以授課為主,課堂缺乏趣味性,難以激發興趣,學生各核心能力水平較低,教學成果不理想,很難實現培養護理人員目標〔2〕。因此如何設計教學課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核心能力,又能滿足護理教育教學特點,是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3〕。Seminar原指大學教師帶領學生為研究某個課題進行的專題討論研討課。Seminar教學法主要是指將教師和學生視為一個共同體,為研究某一課題,師生之間通過積極討論和互動提升教學質量的一種交互式教學模式〔4〕。現階段Seminar 教學法在國外大學中廣泛應用〔5〕。研究顯示〔6〕,Seminar教學法是素質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通過案例分析、專題討論、文獻研討等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不僅有效激發學生求知欲,而且有利于鍛煉學生核心能力。此外情景模擬教學法為學生提供良好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為學生學習提供其所需的外在條件〔7〕。基于此,將Seminar教學法聯合情景模擬教學法應用于《護理學導論》教學中,旨在探討其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批判性思維以及對教學法評價的影響。
整群隨機抽樣選取2021級護理專業兩個班共80人為研究對象,其中將1班40人列為對照組,將2班40人列為研究組。對照組中均為女生,年齡 17~20歲,平均(19.34±0.57)歲;高考成績均分(343.13±8.31)分;獨生子女21名,非獨生子女19名。研究組中均為女生,年齡17~20歲,平均(19.12±0.89)歲;高考成績均分(338.13±9.63)分;獨生子女22名,非獨生子女18名。兩組護生在年齡、高考均分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授課教材、授課老師、授課課時均相同。
1.2.1對照組傳統教學 傳統教學以課堂授課為主,在固定教室、固定時間進行組織學生集中授課,將《護理學導論》知識點分26課時完成,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課做好聽課比較,課后按時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和課程總結。
1.2.2研究組給予Seminar教學法聯合情景模擬教學法
1.2.2.1Seminar教學法 (1)確定Seminar主題 結合學生專業特點、遵循實用性原則,兼顧學習內容系統化,將《護理學導論》分為護理理論、護理相關理論、護理程序、健康教育、護理與法律五部分,并選取代表性典型案例,以此具體案例作為教學主題,并提出可以代表教學重難點問題作為研討問題,但要把握好問題難易程度。具體課時劃分為護理理論6課時、護理相關理論5課時、護理程序5課時、健康教育5課時、護理與法律5課時,共26課時。(2)將學生自由組合分為若干學習小組,每組成員8~10人,并選定小組組長。教師提前1 w將確定的Seminar主題通過微信或QQ平臺發放給學生,并確定兩個小組做匯報總結(每個課題確定兩個小組,下一課題輪流其他小組)。小組成員可進行分工,分別完成資料查閱、整理,并通過小組討論會完成匯報總結稿,必要時制作PPT輔以說明,并指定發言人(根據課題輪流指定發言人)。(3)教學研討:①教師充當主持人角色,對課題主題進行介紹,講授相關概念和知識點,但不發表任何評價,避免影響學生思考和判斷,占時5~10 min。②然后由準好發言稿的小組進行課題匯報總結發言,介紹教學主題后,可由小組其他成員進行補充說明,占時20~25 min。③接著進入教學重要環節,交流討論環節,圍繞主題,結合發言人介紹,由其他小組成員針對發言內容進行提問質疑,再由發言小組成員進行解釋和補充,教師在此過程中需不斷引導學生展開深入思考,并把握主題方向和課程進程,該環節占時30~45 min。④點評,教師針對學生發言內容從準備充分度、條理清晰度、表述準確度等方面進行點評,針對討論環節從是否積極、是否抓住重難點、是否找到主要問題并給出解決方案進行點評,表揚其繼續發揚優點,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點評后鼓勵學生積極提出自身想法,該環節占時5~10 min。⑤總結,課程末尾再次針對本節主題教學目標、重難點進行闡述。(4)課后總結:一大部分授課結束后以學生小組為單位進行總結,重點體現成員表現、貢獻、存在的問題等總結,最終形成書面材料小組全員簽字后上交。
1.2.2.2情景模擬教學法 《護理學導論》中涉及的實驗教學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法進行教學,具體如下。①情景教學方案設計:向學生介紹情景模擬教學模式具體內容、操作方法等,根據教學目標,按照Seminar教學法的分組,展開教學。授課前每組根據老師給出的不同案例進行預習實驗指導,通過查閱文獻等分工、討論,撰寫情景教學方案,內容包括物料準備、角色分配、語言、情景等內容,根據設定情景,提出情景問題。②情景教學:教學后期學生學完《護理學導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后,分6個課時進行實驗情景模擬教學,教學全程進行錄像。由一個小組情景演練,剩余小組進行觀摩。學習小組均要根據案例進行臨床情景演練,解決情境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必要的護理操作。教師根據學生進展情況適當引導學生。全員參與演練后,觀察情景模擬視頻,進行討論和反思,自評和他評,記錄存在的問題,并給出正確解決方法,最后由老師進行總結、點評和反饋。
①《護理學導論》知識掌握程度 采用《護理學導論》考卷對兩組學生完課后的知識掌握程度情況進行比較,閉卷考試考核,考試卷子內容由同一授課考試出題,同份試卷,滿分為100分。②批判性思維 采用CTDI-CV中文版評判性思維能力量表〔8〕對兩組學生教學后的批判性思維情況進行比較,包括開放思想、求知欲等7個維度70個條目,6級評分法,總分為70~420分,得分與批判性思維水平呈正比。③教學法評價 采用教學法調查問卷對組學生學習后教學法評價情況進行比較,主要包括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寬知識面、培養評判性思維能力、提高團隊協作能力、增進教師、學生之間感情、促進綜合能力提升等方面,按“是、否”進行評價,問卷回收率100%。

研究組《護理學導論》成績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課程結束后的知識掌握程度情況比較(分,
研究組批判性思維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課程結束后的批判性思維情況比較 (分,
研究組對教學法肯定評價多,否定評價少,見表3。

表3 研究組課程結束后教學法評價情況比較〔n(%)〕,(n=40)
隨著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發展,現代教育堅持以學生為本,樹立學、導型教學觀,已不僅僅局限于專業知識的傳授,更加注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終身學習能力〔9〕。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課堂授課為主要手段,注重對學生知識灌輸和操作技能培訓,學生學習知識較被動,學習氛圍枯燥乏味,教學脫離臨床,限制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不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養成,不能滿足臨床實際工作對護理人員的要求〔10〕。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習驅動力,可激發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11〕。研究表明〔12〕,Seminar教學法通過設定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可有效培養學習能力,充分挖掘學生學習潛能。Seminar教學法已經成為歐美發達國家高等現代化教學的重要標志,且取得了較多成果,這也為Seminar教學法在我國教學中的應用提供了參考和依據〔6〕。此外情景模擬是指讓學生圍繞特定主體進行情景模擬演練,然后針對模擬表演引導學生探討相關護理專業知識和技能,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對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有很大的幫助。情景模擬教學法具有較強實踐性和可操作性,滿足課程改革需求〔13〕。
《護理學導論》涵蓋了護理理論和護理人文等方面知識,在提升學生綜合護理能力中占據重要地位〔14〕。本研究將Seminar教學法聯合情景模擬教學法應用于《護理學導論》教學中,通過將學生進行分組,布置任務,小組分工完成相關準備后在課堂上進行Seminar教學聯合情景模擬教學。本研究結果顯示,課程結束后,研究組學生《護理學導論》成績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研究組學生批判性思維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研究組學生對教學法肯定評價多,否定評價少,提示Seminar教學法聯合情景模擬教學法能顯著提升護理專業學生的知識掌握度,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可能是因為Seminar教學法將教師和學生共同作為主體,將“教師講課學生聽課”轉變為“教師提出問題后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不僅提高學生參與度,還滿足學生好奇心,激發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通過共同探討,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并很好地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此外情景模擬教學法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為學生布置類似于真實臨床活動的情景,在此學習中加深理論知識理解。通過病例討論、情景中角色扮演以及模擬后總結,每一個環節都促進學生之間的分工合作、溝通配合,進而有效提升學生核心能力。這與譚桂煌等〔15〕在相關研究中取得的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Seminar教學法聯合情景模擬教學法能顯著提升護理專業學生的知識掌握度,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主觀能動性,實現培養護理人員目標。然而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短時間內就能達到一個理想水平,需要有一個長期的適應過程。但秉承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大膽創新,探索合適的教學模式,輔以科學的課堂設計,定能探索出科學教學方法。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