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華 王子鳳
1聊城市第三人民醫院血液凈化科 252000;2聊城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介入科 252000
維持血液透析是終末期腎衰竭患者的主要臨床治療方法,可幫助患者提高腎臟代謝水平,降低身體毒素,維持機體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1〕。然臨床研究發現,長期進行血液透析不僅給患者家庭帶來較大的經濟負擔,還可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包括情緒低落、精神狀態差、治療配合度低等〔2〕。維持血液透析患者需嚴格控制飲食及生活習慣,患者多為居家護理,須具有一定的自護能力,故而提高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十分必要〔3〕。傳統健康教育如向患者發放健康手冊、集中進行居家護理指導等對患者的認知干預效果有限,宣教效果并不理想,基于回饋理論的多元健康宣教模式可通過多角度健康知識教育,確保提高患者的疾病認知能力和護理能力,具有反饋性、校正優化性、宣傳多元化等特點,可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和主動性,適用于以居家護理為主,定期到院進行治療的患者?;诖耍狙芯繑M對該院血液透析患者實施基于回饋理論的多元健康宣教干預,以探究其臨床應用效果。
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間聊城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93例血液透析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30~65歲;②透析時間≥6個月,每周2~3次;③意識清醒,可正常交流;④無其他危重性疾病,預期壽命大于半年;⑤依從性良好,可配合進行飲食控制。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感染、心力衰竭者;②原發性心理疾病者、正在服用鎮靜、抗焦慮等藥物者;③中途失訪者。按照簡單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

表1 兩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對照組:給予常規健康教育,包括發放血液透析治療健康宣傳手冊,向患者講解慢性腎衰竭疾病、日常注意事項、血液透析治療的目的、透析時間、居家護理要點、飲食禁忌、日常鍛煉的方式方法、常見并發癥等,積極回復患者及家屬提問,對心態較差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以基于回饋理論的多元健康宣教模式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組建回饋教學小組,組內設經驗豐富的血液透析醫師1名,護士長1名,主管護士3名,所有組員均參與血液透析護理培訓,了解腎衰竭病理病因、常見并發癥、透析治療注意事項,結合資料查詢及以往臨床護理經驗擬定多元化健康教育題綱。②制定回饋式健康宣教方案:組員結合患者的群體特征、受教育水平、治療方式等制定回饋式健康教育方案,具體內容包括:①創建回饋教學微信群和公眾號,本院接收維持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均實施醫院就診結合居家護理的方式展開,集中進行定期宣教較為困難,因而通過微信群集中進行管理,要求患者本人或家庭陪護人員具備使用微信交流、學習的能力。②多元化健康宣教:回饋教學小組根據教學大綱廣泛收集、制作教學資料,包括文字、圖畫、視頻等,精心制作、剪輯,避免內容冗長、空洞,血液透析患者以中老年群體居多,可適當制作簡易動畫加深患者理解。群里每周六10∶00~10∶30定期開展學習活動,由專業的腎病科醫師對慢性腎衰竭、腎透析治療、患者飲食、睡眠、運動等進行一一講解,著重強調飲食規范性,主管護士通過例舉法向患者講明居家護理依從性對疾病治療的重要性,告誡患者不可擅自盲目調整護理計劃,如有需求需及時與主管護士溝通,由護理人員對護理內容及質量進行把關。講解時語調要輕柔,對重點注意事項要著重強調,而后精簡歸納,發送到學習群,定期更新微信公眾號內容,拓展患者學習內容。③接收反饋:學習時組織患者有序進行意見反饋,反饋內容包括講解方法、語速、內容等,通過反饋引導患者積極思考,引導其根據理解用自己的語言概述宣教內容,以加深印象,對于患者不理解或有疑問的地方給予客觀科學的答復,如飲食結構調整、定期復查、常見狀況反饋等,幫助其消除疑問,提高患者學習的積極性。小組根據患者反饋情況及時調整宣教方式、側重點,促進后續健康宣教的有效開展,及時向院方反饋患者就診意見,包括治療過程中的體驗感,促進治療階段的服務改善。④實時評價:根據階段宣教內容開展學習知識競答,分別從居家護理內容、規范護理遵守效果、心態調整情況等方面對健康宣教效果進行評價,如效果尚可則繼續保持,如仍需提高則側重性加強。③護理隨訪:通過門診或電話的方式進行定期隨訪,了解患者的居家護理狀態,確保護理有效進行,健康宣教共進行3個月,干預期間所有納入患者均無釋放脫落病例。
①自我護理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力量表(th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5〕分別從自我責任感、健康知識水平、自我護理能力及自我概念4個維度進行評價,共43個條目,采用1~4級評分法,總分43~172分,分值越高表示護理能力越高。②護理行為:自制自我管理行為調查問卷,包括飲食控制行為、液體與離子限制行為、一般狀態管理、軀體及社會心理活動四個部分,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行為越規范。③心理狀態:干預前后分別采用Herth希望量表(Hert Hope Index,HHI)〔6〕和心理痛苦溫度計(Distress Thermometer,DT)〔7〕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HHI分別從對現實和未來的積極心態、采取積極行動、與他人保持密切關系3個維度進行評估,共12個項目,每個項目采用1~4級評分法評分,總分48分,分值越高表示希望水平越高。DT為直尺式條目量表,共11個刻度,評分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痛苦越嚴重。④分別于干預前后從護理態度、護理技術、專業知識、健康教育4個方面評估兩組護理滿意度,每個方面分值均為25分,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距離滿意度越高。

干預3個月后,兩組患者ESCA評分均顯著提高(P<0.05),且干預后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ESCA評分比較(分,
干預3個月后,兩組自我管理行為評分均顯著升高(P<0.05),且干預后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行為評分比較(分,
干預3個月后,兩組HHI評分均顯著升高(P<0.05),DT評分均顯著降低(均P<0.05),且干預后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各項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5。

表5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分,
維持血液透析治療周期長,經濟負擔較重,病情難以治愈,患者往往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易失去治療信心,出現自卑、焦慮、心里痛苦等負面心理,部分患者甚至抗拒治療,在飲食、作息方面不遵醫囑,嚴重影響疾病的治療和預后〔8-9〕,因而,需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以增強其對疾病治療的了解,緩解不良情緒,促進疾病治療的順利進行。
本研究采用基于回饋理論的多元健康宣教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在護理團隊建設方面,配備資深血液透析醫師和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全組均進行崗前集中培訓,以提高護理專業性,加深對反饋理論的了解,優化健康教育方式方法,促進研究順利開展;②在護理內容方面,本院結合維持血液透析隨治隨走、居家護理的情況創建微信服務平臺,最大程度降低集中教育帶來的不便,保證患者治療期間時間基本可自由支配,群體接受度較高〔10〕。采用每周六固定時間的在線宣教方式,患者和家屬可提前協調時間。血液透析患者飲食要求較為苛刻,如在保證足夠熱量的前提下,控制鉀、磷的攝入,降低高磷血癥的發生,同時補充足夠的水分和蛋白質保證營養需求〔11〕,因此要求患者具備較為全面的疾病認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基于此,該院較為制定了全面的教育大綱,內容包括疾病相關、治療目的、居家護理要點、飲食禁忌等,資料來自院方臨床護理經驗及資料查閱,經權威專家審核,結合患者的群體特征,以文字、圖畫、視頻等多種形式呈現,以增強患者的學習興趣,加深理解〔12〕。維持血液透析患者因長期忍受病痛,心理耐受性往往較差,為此,護理人員在講解時需保持語調輕柔、節奏適中,借鑒以往病理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13〕。同時為了保證護理內容符合實際情況,研究小組還及時接受反饋,如宣講時鼓勵患者積極提問,了解護理知識中薄弱環節并及時調整宣教內容,分階段開展反饋總結,了解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相關意見并及時進行調整,確保服務質量不斷提升〔14〕。針對護理結果,我院采用知識競答的方式進行評價,護理人員分別針對護理內容、護理行為體現、心態調整等方面對患者的改善程度進行打分,了解回饋理論的多元健康宣教模式干預效果,根據實際實現情況確定進一步干預的側重點和力度。③在護理隨訪方面,我院定期進行電話或門診隨訪,積極了解患者病情及居家護理狀態,耐心回答患者疑問,如有必要給予疏導鼓勵,以便于拉近醫患距離,確保護理有效進行。綜合以上多元化健康宣教,我院患者護健康教育渠道被充分打通,學習積極性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顯著提高,護理行為逐步規范,且患者心態得到有效改善,故而整體護理滿意度較高。
綜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基于回饋理論的多元健康宣教模式護理有助于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療信心,改善不良心態,值得推薦。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