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略 劉夢媛 潘 勇
(河南省社情民意調查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8)
目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當前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城鄉發展不平衡。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農業農村的發展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助于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其中基本公共服務具有關鍵作用,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有力保障。那么,基本公共服務與鄉村振興之間有怎樣的內在聯系,如何實現二者的協調發展,這些都是需要關注的課題。
綜合國內外相關文獻,學術界多是獨立分析鄉村振興或基本公共服務。國外學者對基本公共服務的研究多從財政學、經濟學以及社會學、福利學的角度進行。薩繆爾森明確界定了“公共產品”的概念,從公共產品和財政分權角度出發,認為政府應提供給所有公民平等公共產品。布坎南深入分析了公共服務需求,強調公共物品決策過程中的公共性,通過一致同意原則保證公共物品交易的有效達成。國內學者從基本公共服務的概念界定、主要內容及實現路徑等方面進行了研究,認為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體公民,最核心的內容包括義務教育、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基本社會保障、公共就業服務等。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除了加強財政投入,還可以通過管理、立法以及其他相關制度層面的變革化解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困境。
鄉村振興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概念,國外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鄉村發展、鄉村建設上。Gladwin 和Long等肯定了農民創業精神的重要作用,認為其可以促進鄉村振興。Johnson 提出發揮金融的作用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舒爾茨認為應重視傳統農業的改造,通過引進新的農業生產要素來提高生產率使農業拉動經濟增長。國內學者對鄉村振興的研究涉及多個方面,主要表現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重點領域、實踐路徑等。張琦和莊甲坤等從主體、動力、內容、途徑、過程、目標等方面深入分析了鄉村振興的內涵。魏后凱和郜亮亮等認為“十四五”時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力期,提出了“十四五”時期促進鄉村振興的總體思路、階段目標和具體政策措施。還有學者對中國鄉村振興水平進行了測度,認為中國鄉村振興水平總體呈上升態勢,但區域之間差異較大。
河南既是農業大省,也是人口大省,2021 年鄉村人口4304 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6.45%,與全國64.72%的平均水平相比有較大差距。目前河南省在農村發展上仍然存在著整體水平不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滿足不了農村居民需求等問題,制約著鄉村振興的高質量實現。基于此,從鄉村振興與基本公共服務兩個維度構建指標體系,引入皮爾遜相關系數和耦合協調度模型,分析2011—2020 年河南省鄉村振興與基本公共服務相互作用關系的發展趨勢,能夠為推動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以及更好更全面地實現鄉村振興提供數據支撐。
參考《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 年版)》、國家《“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以及《河南省“十四五”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規劃》等,本文為基本公共服務質量的有效評估制定了6 個子系統的指標,分別是公共教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文化服務、基礎設施,每個子系統下設具體指標。鄉村振興指標體系主要以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為參考,下設產業興旺、生態良好、科教文衛發展、生活富裕4 個子系統,每個子系統又下設具體指標。具體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指標體系及各指標權重
1.層次分析法(AHP)
該方法是美國運籌學家薩迪于20 世紀70 年代初提出的一種層次權重決策分析方法。層次分析法適用于具有分層交錯評價指標的目標系統且目標值又難于定量描述的決策問題。
由于基本公共服務和鄉村振興兩個系統中含有多個子系統,每個子系統下又有不同的具體指標,這些指標對相應系統的重要程度不一,子系統對基本公共服務或鄉村發展的重要性也不一樣,因此需要借助層次分析法對各個子系統及其下屬指標進行權重確定。
2.皮爾遜相關系數
該方法用于度量兩個變量X 和Y 之間的相關關系(線性相關),其值介于-1 與1 之間,其中0 代表無相關性,負值代表負相關,正值代表正相關。通過皮爾遜相關系數對基本公共服務和鄉村振興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來研究河南省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與鄉村振興水平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程度。
3.耦合協調度模型
耦合協調度模型用于分析事物的協調發展水平。耦合度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系統之間相互作用影響,實現協調發展的動態關聯關系,可以反映系統之間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的程度。協調度指耦合相互作用關系中良性耦合程度的大小,可體現出協調狀況的好壞。運用耦合協調度模型可以分析河南省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與鄉村振興水平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程度。
本文所需數據來源于歷年《河南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和《2020 年河南省鄉村社會經濟發展報告》,以及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統計局、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等發布的公開信息。對于個別年份指標缺失數據采用相鄰年份插值法補齊。
由于各項指標量綱不一,無法進一步分析,因此根據正向與負向指標對測算結果的不同作用,將正負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
接著采用客觀賦權法中廣泛應用的熵值法確定指標權重,各指標權重詳見表1。
根據各指標權重,采用加權求和法測算2011—2020 年基本公共服務和鄉村振興的綜合得分,詳見表2。

表2 綜合得分

表3 相關系數結果
利用相關分析,測算基本公共服務和鄉村振興的關系。
相關分析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皮爾遜相關、肯德爾tau_b 相關、斯皮爾曼Rho 相關等。根據本文指標測度類型,選擇最為適用的皮爾遜相關對基本公共服務與鄉村振興的相關性進行分析。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Cov(X,Y)為X 與Y 的協方差,Var(X)為X的方差,Var(Y)為Y 的方差。
耦合協調度模型共涉及3 個指標值的計算,分別是耦合度C 值,協調指數T 值,耦合協調度D 值。結合耦合協調度D 值和協調等級劃分標準,最終得出相應的耦合協調程度。根據耦合協調參數,給出以下模型結構:
公式中,f(x)、g(x)分別為熵值法求得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綜合得分及鄉村振興水平綜合得分;C 為耦合度,取值范圍是0 到1,C 越大,表明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與鄉村振興之間的良性共振水平越高;α 、β 為待定權數,考慮到基本公共服務與鄉村振興在整個系統中的作用同樣重要,取α =0.5、β =0.5。
對2011—2020 年的基本公共服務和鄉村振興數據進行耦合協調度分析,結果見表4。

表4 耦合協調度結果
根據表4 可確定2011—2020 年基本公共服務和鄉村振興的耦合協調程度,詳見表5。

表5 耦合協調程度

表6 兩系統的同比增長率
河南省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與鄉村振興之間呈顯著正相關關系,且耦合協調度總體表現出較高的一致性。基本公共服務和鄉村振興之間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結果為0.936,證明兩者之間呈現顯著正相關關系,即不同年份基本公共服務與鄉村振興發展水平較為同步,表現為同高同低。二者耦合協調程度總體上表現出較高的一致性,鄉村振興水平高的年份,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也高,兩者耦合協調度亦相對較高;鄉村振興水平低的年份,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也相對落后,耦合協調度亦相應較低。
從時間序列角度進行分析發現,2011—2020 年河南省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與鄉村振興水平的耦合度基本都在0.98 以上,十年內波動不大,始終處于高水平耦合階段,雙方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程度高。一方面因為政府不斷加大對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的政策傾斜和財政支持力度,通過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為縮小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差距奠定了物質基礎;另一方面因為大力推進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助推鄉村振興的實現。
河南省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與鄉村振興兩者總體發展水平都呈不斷增長態勢。近年來,河南省不斷加大對基本公共服務的投入力度,加強各種惠農利好政策和公共財政向農村地區的傾斜,使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和鄉村振興水平不斷向好發展,各項具體指標都得到了進一步改善與提升。從時間上看,2011—2020 年河南省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和鄉村振興水平整體都在持續增長。2020 年鄉村振興得分比2011 年增長了5.43 倍,年均增長率為24.38%;2020 年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得分比2011 年增長3.74 倍,年均增長率為21.39%。
綜合得分結果顯示,整體看,2011—2020 年鄉村振興水平高于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但從發展趨勢看,二者差距在逐漸縮小。2012 年以來,除2014 年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發展指數略高于鄉村振興指數,直到2019 年,均是鄉村振興指數高于基本公共服務指數,這表明河南省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沒跟上鄉村振興的步伐。基本公共服務影響鄉村振興所需要的軟硬件環境、人口素質等要素,而鄉村振興影響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所必要的物質支持和社會保障。若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明顯落后于鄉村振興水平,則說明基本公共服務對鄉村振興的推動力度不足,下一步需重點補齊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短板。

圖1 兩系統的綜合得分
2011—2020 年河南省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與鄉村振興的耦合協調度持續上升,從2019 年開始進入良好協調階段。2012 年之前河南省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質量與鄉村振興水平協調度不高,處于輕度失調階段,從2016 年開始情況有所好轉,達到初級協調水平,之后持續上升,到2019 年進入良好協調階段。近年來隨著更多惠民舉措的落地實施,農村發展迅速,居民收入、生活水平、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方面都得到了顯著提高,因此河南省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質量與鄉村振興水平的協調度都呈不斷上升趨勢。

圖2 兩系統的耦合協調度
總體而言,通過分析河南省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與鄉村振興之間的關系,發現鄉村振興水平與基本公共服務質量密切相關,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會有力推動鄉村振興。

根據前文分析結果,結合河南省實際,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加大對農村地區的財政支持力度,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持續鞏固鄉村振興成果。目前城鄉之間的差距依然顯著存在,鄉村發展需要更多的資源投入,因此要繼續加大對農村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的傾斜力度,不斷夯實農村地區發展的基礎支撐,使鄉村振興戰略不斷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第二,重視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高質量供給,使公共服務供給在農業農村現代化中發揮更大效用。當前河南省農村公共服務欠賬較多、供給機制不健全,對鄉村振興的推動力度不足。因此要推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重點向農村傾斜,大幅度提高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水平,推進城鄉教育、醫療、社保、養老等資源共享互聯,使公共服務能夠與鄉村社會經濟發展起到良好互促作用,助力鄉村振興高水平實現。
第三,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完善發展成果監督反饋機制,動態調整鄉村發展戰略重點。無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還是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其目的都是為了讓農民受益,讓廣大農民共享農業農村現代化成果。因此在制定發展規劃時要充分考慮廣大農民的意愿,以農民利益為導向,同時完善成果監督反饋機制,根據不同階段需求變化及時調整發展重點,做到精準發力,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