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碩 李寶瑜
(山西財經大學 統計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國民賬戶體系(SNA)是國際公認的反映國家經濟活動的國際統計標準,隨著經濟社會環境的發展變化,每個時期都要對其進行修訂和完善。SNA 每次修訂都要頒布新的版本,現有的SNA 國際標準有SNA1968、SNA1993 和SNA2008。SNA2008 由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盟委員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五個國際組織共同發布。2020 年3 月聯合國統計委員會第51 次會議決定全面修訂SNA2008,形成新一版SNA2025,數字化核算問題是此次修訂的重要內容。
聯合國國民賬戶秘書處(ISWGNA)成立的數字化工作組(DZTT)在不斷探索中制定了指導文件,對國民賬戶中數據的記錄、核心國民賬戶中對“免費”數字產品的處理、衛星賬戶對“免費”產品的記錄和估價、數字經濟供給使用表的編制、數字中介平臺的記錄和處理等內容進行了討論。發布的征求意見稿提出了數據是生產的結果,數據資產估價可采用成本費用法,“免費”數字產品應該在衛星賬戶中進行核算等一系列觀點。SNA2025 對數字化問題的研究將加速推動數據生產要素進入國民賬戶體系,對包括數據生產要素在內的新型資產以及其他新經濟下出現的各類知識產權產品的核算處置將產生重要影響。
近年來我國非常重視數字化發展及相關問題,政府相關部門正在加快制定數字經濟規模核算方法以及數據資產統計方法。2020 年4 月9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將數據納入了生產要素的范圍。2022 年12月2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提出要加快數據基礎制度建設,逐步完善數據產權界定等主要領域關鍵環節的政策及標準。2022 年12 月9 日,財政部發布《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積極探索數據資產入表機制,明確現階段數據資源的重要性。
數據資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免費數據,“免費”數字產品在滿足一定條件下會形成數據資產,被涵蓋在數字經濟范圍之內?!懊赓M”數字產品在經濟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以零價格交付的數字產品核算還存在很多困難,體現在其概念尚未達成一致、傳統核算方法不適用、價值估計困難等方面。SNA2008 目前還沒有將“免費”數字產品或數據資產作為單獨部分進行核算,也不包含在現行國民賬戶體系的生產范圍內,但如果不對“免費”數字產品進行核算,就會使統計機構提供的關于國內生產總值或生產率等相關指標被低估,從而無法刻畫數字化對經濟社會帶來的影響。因此,本文重點關注數字化問題中的“免費”數字產品核算問題及其和數據資產之間的聯系,從ISWGNA 對“免費”數字產品如何在國民賬戶中記錄這一問題的國際標準修訂入手,嘗試對“免費”數字產品核算問題以及在衛星賬戶中的記錄和估計展開探討。
目前國內外關于“免費”數字產品的研究成果還比較少,部分學者對“免費”數字產品核算面臨的困難進行了討論。Charles(2016)[1]認為目前的國民賬戶框架不夠靈活,以零價格交付的數字產品被完全排除在GDP 之外。Elkjaer(2018)[2]提到用來處理數據和投放個性化廣告的算法屬于基于數字化的無形資產,但是這類無形資產估計困難。Ahmad 和Ribarskyr(2018)[3]指出在目前的國民賬戶體系中,企業需要考慮記錄“免費”數字產品的價值問題。陳夢根和張鑫(2020)[4]認為在數字經濟帶動下,免費數字產品和服務的出現帶給人們很大福利,GDP 嚴重忽視了消費者數字經濟剩余。劉安平(2019)[5]認為目前“免費”數字消費品帶來的效用無法體現,也沒有作為總產出計入GDP,但卻提高了消費者福利?!懊赓M”數字產品在數字經濟時代有著重要作用,統計部門無法準確測算這類新產品和新服務帶來的生活質量提升和隱形的社會價值,這種共識有助于激勵各種組織和學者進一步研究衡量“免費”數字產品和服務對經濟活動的影響。
“免費”數字產品具有重要價值,相關研究已經指出其核算的必要性。在定義方面,張海燕(2012)[6]從網絡經濟學的角度對免費數字產品進行解釋,認為免費數字產品能夠使消費者實現收入效應,由此產生新商業模式實現價值轉移。朱賀和梁燕等(2023)[7]提出免費數字知識產品是由數字技術生產出來,能夠提高人們的見識、認知與技能,通過互聯網傳播并以免費形式進行使用和消費的知識內容產品。在作用方面,陳夢根和張鑫(2020)[4]認為數字經濟將數據等免費產品納入測算有助于政府或企業全面了解數字經濟運行狀況,為政策制定提供數據支撐。在交易方式上,一種觀點認為“免費”數字產品是通過易貨交易進行核算的。Facebook、谷歌搜索和手機App 均是“免費”向客戶提供數字服務,但用戶是用他們的數據為搜索平臺或應用程序付費的,這被認為是一種經典的易貨交易(Laura,2023)[8]。Nakamura 和Samuels 等(2016)[9]對免費的數字化經濟展開評估,同樣將免費數字內容的交易方式視為易貨交易。平衛英和張雨露等(2021)[10]探討了免費商業模式下采用易貨交易來核算互聯網免費服務的辦法,并將互聯網免費服務價值核算與數據資產核算聯系在一起進行核算。另外一種不同的觀點是認為“免費”數字產品以實物轉移方式進行交易。許憲春和張美慧等(2021)[11]認為采用易貨交易處理“免費”內容產品核算存在理論缺陷,創新性地提出采用實物轉移的思路更為合適。這都對“免費”數字產品和數據資產的核算研究提供了參考。
對于“免費”數字產品的實際測度方法,目前主要有三種。一是通過消費者福利進行測算。有學者主張將數字產品對消費者福利的貢獻納入經濟核算之中(Aitken,2019;Brynjolfsson 和Collis,2019;Hulten 和Nakamura,2020)[12-14],從而捕捉新產品和免費產品導致的消費者福利增加(劉明星,2023)[15]。Brynjolsson 和oh(2012)[16]、Brynjolsson 和Eggers(2017)[17]認為“免費”數字服務可以通過觀察消費者支付服務的意愿進行估算,研究發現互聯網獲得免費產品帶來的福利收益在逐年增長。湯志華(2020)[18]認為真正新穎的數字產品和免費數字產品可進行數字經濟的福利效應研究和測算,以補充GDP 的相關內容。二是通過廣告收入來計算。Nakamura 和Samuels 等(2015)[9]認為免費數字內容是消費者同意觀看廣告的實物收入,將廣告費用和增值服務視作免費數字內容的生產成本。許憲春和張美慧等(2021)[11]利用廣告營業額對報刊、電視、廣播和網絡四個類別的“免費”內容產品進行了實例估算。朱賀和梁燕等(2023)[7]探討了五種不同營利方式下免費數字知識產品生產主體的價值核算方法,并以知乎App 為例進行實際測算。三是衛星賬戶法。王思瑤(2019)[19]在討論數字經濟能否編制衛星賬戶時提到,目前核算面臨的挑戰之一是免費服務的估值方式,這也是解決編制數字經濟衛星賬戶問題的基礎。從統計核算的角度看,采用衛星賬戶進行測度不失為一種可靠的辦法。
關于衛星賬戶的研究,SNA 視角下部分賬戶的研究已經相對成熟,SNA2008 中已有旅游、衛生、環境衛星賬戶的例子。受到國際研究的啟發,國內關于衛星賬戶的討論也在增多(蔣萍和蔣再平,2020;鄭彥和夏杰鋒,2021)[20-21]。其中,已有結合中國實際來構建的各行業衛星賬戶,比如R&D 衛星賬戶、分享經濟衛星賬戶等(徐藹婷和祝瑜晗,2017;平衛英和羅良清,2018)[22-23]。Ahamad 和Van(2018)[24]提出了數字經濟衛星賬戶的核算框架,其中數字經濟供給使用表中的產品維度中包含“免費”數字產品,與數據一起被認為在SNA 生產邊界外。張美慧(2021)[25]基于該框架討論了包含“免費”數字服務價值測算的數字經濟供給使用表的設計。國內學者也結合實際國情對數字經濟衛星賬戶進行了進一步的探索(羅良清和平衛英等,2021;向書堅和吳文君,2019;楊仲山和張美慧,2019)[26-28],為“免費”數字產品和數據資產核算提供思路。目前“免費”數字產品和數據資產核算仍然是數字經濟統計領域內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系統的理論核算框架和一致的價值估算方法有待探索。
隨著國際社會對數字化問題研究不斷推進,以及國內對數據要素價值理論的探討,國內學者對與“免費”數據產品關聯緊密的數據資產核算問題的討論逐漸增多,其概念、特征、范圍、估價方式等問題成為研究的熱點(馬丹和郁霞,2020;胡亞茹和張日權,2023;李原和劉洋等,2022;李靜萍,2020;許憲春和張鐘文等,2022;李寶瑜和王碩等,2023)[29-34],“免費”數字產品與數據資產核算的關系以及核算方式的遷移和借鑒值得進一步討論。
數字化是SNA 修訂過程中重要問題之一,近年來聯合國國民賬戶秘書處(ISWGNA)數字化工作組已經形成了“免費”數字產品核算指導文件,對如何在國民賬戶中記錄和估計“免費”數字產品給出了具體解釋。下面就工作組“免費”數字產品核算建議加以介紹①聯合國統計署網站:https://unstats.un.org/unsd/nationalaccount/sna.asp。。
1.數據和可觀察現象
數據被定義為通過獲取和觀察現象而產生的信息內容,這些來自可觀察現象的信息元素以數字形式記錄、組織和存儲,并在生產活動使用時提供經濟利益,可以通過電子方式訪問以供參考或處理。可觀察現象(Observable phenomena,簡稱Op)是可以記錄特征和屬性的事實或情況,個人數據本質上類似于可觀察現象的概念。數據是生產的結果,可觀察現象是非生產的結果,數據是在可觀察現象的信息內容被數字化時產生的。生產和使用超過一年的數據符合SNA 中資產的特征,因此應在國民賬戶中資本化,并被歸類為生產資產??捎^察現象最終可能會轉化為機器學習創建的軟件資產,而不是長期存在的數據資產。
2.“免費”數字產品
“免費”數字產品廣義上指由免費數字平臺免費提供給用戶的數字產品,免費數字平臺包括電視和廣播,使用者包括家庭用戶和商業用戶。狹義上指為了獲取可觀察現象而免費提供給家庭的數字內容產品,這些數字產品可以轉化為數據資產,用于增強信息的有效性或轉售或用于生產。狹義定義不包括部分由廣告主資助電視和廣播提供的免費內容產品,主要原因是廣播和電視不收集聽眾或者觀眾數據,但包括在免費增值模式下獲得的數字產品。數字化工作組建議實際計算中采用狹義定義。
3.數字中介平臺
2019 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世界貿易組織(WTO)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共同發布的《數字貿易測度手冊》將數字中介平臺定義為有多個買家和多個賣家直接互動的平臺,平臺本身并不擁有商品,也不提供正在出售的服務,比如淘寶、亞馬遜等。數字中介平臺的特點,一是以數字方式促進兩個獨立方之間進行經濟交易,包括貨幣交易和非貨幣交易,二是不取得最終出售給用戶的商品和服務的經濟所有權。數字中介平臺有收費和不收費之分,其中不收費而以廣告和數據服務產生收入的數字中介平臺,目前不在手冊的統計范圍之內。由于數字中介平臺提供的服務往往未由最終消費者明確支付,人們可能會假設沒有進行生產,也沒有創造任何附加值。事實上,數字中介平臺不僅為使用者創造了巨大的價值,也提供了大量非正規的就業機會,對非正規經濟活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4.易貨交易
SNA2008 中將交易視為一種經濟流量,這種流量是機構單位之間基于共同協議所發生的相互作用,或是某個機構單位內部的行為。經濟流量可以是實際的、可觀測的流量,也可以是出于分析目的而建立或估計出來的。易貨交易就發生在兩個機構單位之間的其他流量,雖然可以被觀測,但是不能直接得到其價值。數字化小組的指導文件將“免費”數字產品和用戶生成內容的交換視為易貨交易。
在當前的SNA 處理下,作為數字中介平臺產生的數據資產價值被排除在SNA 生產和資產邊界之外。中心賬戶將“免費”數字產品和服務視為制作廣告、創建數據資產和制作其他定價服務成本的一部分,“免費”數字產品的交易反映在數字平臺和廣告商的增值中。實際上,目前的SNA 核算體系中,“免費”數字產品和廣告產品沒有區別。
數字化工作組對該問題的觀點是SNA 中心框架不需要進行根本性的改變來考慮計算“免費”數字產品,而是應該明確記錄處理“免費”數字產品背后的邏輯,并應該解釋“免費”數字產品在GDP 中間接測量的框架,同時將該框架合理應用于數字經濟衛星賬戶下產品維度的“免費”數字產品核算。
1.記錄“免費”數字產品的方法
下面通過家庭、數字中介平臺、廣告商三個部門來展示衛星賬戶中對“免費”數字產品的記錄方式。通常情況下,數字中介平臺會開發軟件資產和數據庫資產。數字中介平臺對家庭來說,可訪問家庭的可觀測現象,并且產生數據資產;數字中介平臺對廣告商來說,可銷售預測性廣告服務。
方式1:從廣告產品的價值中分離“免費”數字產品的價值。在方式1 中,家庭是“免費”數字產品的唯一消費者,如果要將“免費”數字產品和廣告產品的價值分開,就需要對“免費”數字產品的價值進行估算。該方式下的數據資產不確認為資本形成。
方式2:建立“免費”數字產品和數據資產生產之間的聯系。除了在SNA 中心框架中已經被視為資本形成的數據庫資產,數字中介平臺還通過獲取可觀察現象生成數據資產。家庭在使用數字中介平臺獲得“免費”數字產品,通過消費者的行為留下可觀察現象,數字中介平臺通過各種算法利用這些可觀察現象去創建數據資產。對數據資產分析可進一步了解家庭的消費需求,讓家庭繼續提供各種行為的信息,進而使“免費”數字產品和數據資產聯系到一起。
在最初討論記錄“免費”數字產品的方式時,數字化工作組只考慮了前兩種方式。但隨著數字化的作用日益顯著,用戶生成的內容有兩個特征使研究者不得不重新考慮SNA 衛星帳戶的范圍。一是用戶生成的內容可以通過吸引用戶和用于生成數據資產以及提供有針對性廣告的OPs 使中介機構受益。二是其他家庭或機構單位可能會消費用戶生成的內容,意味著這些內容不再屬于自己家庭賬戶服務的范圍。如果平臺將產出用作生產數據資產的中間消費,那么家庭的產出生產可能會增加在線平臺數據資產的價值。因此,在SNA 衛星賬戶上記錄“免費”數字產品的第三個選擇是顯示用戶生成內容的生產和使用。
方式3:在方式2 的基礎上,添加家庭消費“免費”數字產品產生的用戶生成數字內容。一方面,家庭作為中間消費者獲取“免費”數字產品之后可產生用戶生成內容;另一方面,數字中介平臺作為用戶生成內容的中間消費者,可以利用得到的可觀察現象建立數據資產。數字中介平臺同時使用數據庫資產和數據資產來提供預測性的廣告服務,以換取廣告收入。
2.估計“免費”數字產品價值的方法
數字化小組給出了四種“免費”數字產品的估價方法,即圖1—3 中方框中數字1、2、3、4。其中,1 是數字中介平臺生產“免費”數字產品的成本;2 是家庭接受“免費”數字產品的價格;3 是家庭提供可觀察現象愿意接受的價格;4 是數字中介平臺用于提供預測廣告服務的數據資產可觀察現象的價值。假設數字中介平臺能夠有效發揮作用,方法1 和方法4 的估價結果將是相等的,數字中介平臺通過投資平臺軟件到生產“免費”數字產品的成本等于數字中介平臺對訪問可觀察現象的價值。同樣,方法2 和方法3 的估價結果也是相等的,家庭接受“免費”數字產品的價格等于家庭提供可觀察現象愿意接受的價格。這兩個等價有三個含義,一是數字中介平臺將提供“免費”數字產品,其價值不超過由此產生的可觀察現象流量的價值;二是家庭將使用“免費”數字產品,直到提供可觀察現象的成本過高為止,因此,愿意接受的價格是“免費”數字產品的下限;三是在方式2 中,當家庭最終消費被數字平臺的中間消費取代,將產生新的價值流動,即可觀察現象從家庭到數字中介平臺轉移,這個過程需要估算。

圖1 記錄“免費”數字產品的方式1

圖2 記錄“免費”數字產品的方式2

圖3 記錄“免費”數字產品的方式3
在SNA2008 中,不僅是非營利機構的非市場服務采用成本法,對于為自用而開發的數據庫也建議采用成本總和法進行估值。因此,不管是數據資產還是“免費”數字產品,采用成本總和法計算是較為合理的。但是該估價方式還有很多尚未解決的問題,比如“免費”數字產品用戶與為廣告產品支付更高價格的消費者之間的隱性轉移無法測量,這部分轉移既沒有記錄在SNA 中心框架中,也沒有記錄在SNA 衛星帳戶中,估算這種轉移目前尚不可行,是未來需要持續關注并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產業迅速發展,“免費”數字產品的經濟社會價值和數據資產的發展潛力對我國數字經濟產業核算帶來的挑戰不容忽視。下面就國際SNA 修訂中數字化工作組的討論內容對我國的啟示,提出一些有關我國“免費”數字產品及數據資產核算的看法和建議。
1.清晰界定“免費”數字產品的概念
SNA2008 中貨物和服務被稱為產品,是生產的成果,可用于交換和其他目的,可作為其他貨物服務生產的投入,或者作為最終消費品或投資品。SNA2008中有兩類產品與數字產品相關聯,一是知識載體產品①SNA2008Chinese 第6.22 段。,指那些以消費單位能重復獲取知識的方式而提供、存儲、交流和發布的信息、咨詢和娛樂,存儲于實物(無論是紙質媒體還是電子媒體)之中,而這些實物可以像普通貨物一樣進行交易。二是知識產權產品②SNA2008Chinese 第10.98 段。,是研究、調查或者創新的成果。在數字化時代,產品的形式變得多樣化,相較于知識產權產品,數字產品與知識載體產品的概念更貼近。本文認為數字產品包含知識載體產品,是通過生產過程,以數字化形式記錄各種信息,并且用于交換和其他各種目的的貨物和服務。數字產品具有以下特性,第一,非競爭性。允許多用戶同時消費,一個用戶消費并不影響其他用戶消費,由于網絡效應的存在,許多數字產品的價值會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而增加。第二,復制成本極低。數字產品可以以極低的成本進行復制,通常無法與原始產品區分。第三,無重量、無空間。數字產品可以輕松、自由地存儲在計算機上,并且可以通過網絡遠距離發送。
借助數字化小組給出的可觀察現象,實際上就是指各種各樣的信息,“免費”數字產品的形成離不開各種各樣的信息。因此,“免費”數字產品可以定義為通過免費方式獲得數字產品,既包括數字產品本身,也包括“免費”數字服務,其中數字產品可以轉化為數據資產,用于增強信息的有效性或轉售或用于生產。而“免費”數字服務主要包括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提供的搜索服務,微博、QQ 等社交媒體提供的通信服務以及以數字化方式提供的免費娛樂服務等。
2.厘清“免費”數字產品的交易方式
SNA2008 中提到的交易方式中,易貨交易和實物轉移與“免費”數字產品的交易方式最為貼切。易貨交易③SNA2008Chinese 第3.79 段。是一方向另一方提供貨物服務或現金以外的資金,作為對另一方所提供貨物、服務或現金以外的資產的回報。而實物轉移也是雙邊交易,即一方向另一方提供貨物、服務或非金融資產而不獲得對應物作為回報。雖然數字化小組認可易貨交易的方式,但是這種處理方式存在一定缺陷。第一,當數據產品邊際成本為零時,按照成本估計可能會產生誤差,因為無法保證數字產品的全部價值包含在廣告支出中。第二,在衡量數字內容時,易貨交易忽略了數字服務的價值,這些服務是在不需要任何費用的情況下產生的,例如在百度可以自由訪問的網頁以及音視頻平臺提供的音樂和視頻容易被忽略。第三,易貨交易忽略了那些不依賴廣告收入,而是通過銷售信息獲得收入的企業所產生的價值。因此,易貨交易降低了“免費”數字產品的價值。易貨交易的處理方式不僅虛擬了“免費”數字產品的產出造成計算上的重復,而且同一“免費”數字產品可能出現不同的服務價格,這也使其估價方式存在問題。
實物轉移④SNA2008Chinese 第3.83 段。同樣是非貨幣交易,主要指一個政府對另一政府關于食物、服裝、藥品、其他民用供應品和軍事裝備等的轉移;給予為常住和非常住居民戶服務的私人非營利機構的實物贈予;移居者家庭和個人貨物的轉移;常住居民戶與非常住居民戶之間的實物贈予。實物轉移可以無償獲取實物產品,而通過互聯網獲取的“免費”數字產品的交易方式與這種捐贈有類似之處,即無償獲取所需要的信息。在實物轉移交易方式下,“免費”數字產品的生產者提供給消費者“免費”數字產品,對消費者而言增加了一筆可支配收入,進而增加了“免費”數字產品的消費支出。
從供給和使用的角度來說,“免費”數字產品的供給者有企業和政府。企業提供的“免費”數字產品和服務包括但不限于通過互聯網輕松收集信息、通過社交媒體與他人聯系,或通過數字方式免費娛樂。雖然通常是由家庭部門“消費”的,但這些服務也可以用于生產過程。由政府提供的“免費”數字產品和服務不同于企業提供的數字服務,它們不是由單一實體生產的,而是集體努力的結果。同樣,任何由此產生的資產都不歸單個(商業)實體所有,這些產品是由一系列獨立的生產商開發的,所有人都可以免費使用。它們既作為最終消費,也被企業作為生產的投入?!懊赓M”數字產品的交易方式首先可以確認為是非貨幣交易,本文認為可將企業和政府提供的“免費”數字產品進行區分,對于企業提供的“免費”數字產品和服務(非市場化的、自產自用的數字產品和服務),雖然易貨交易方式存在一定缺點,但易貨交易更加適用。而對于政府提供的“免費”數字產品和服務,實物轉移的處理方式更加合適。
衛星賬戶是綜合兼顧國民賬戶體系嚴謹性與核算主題靈活性的產物?!懊赓M”數字產品作為衡量數字經濟發展的度量指標,構建“免費”數字產品衛星賬戶是探索數據價值實現路徑的重要基礎。OECD 關于數字經濟衛星賬戶的研究中已經將“免費”數字產品和免費服務作為產品分類的一部分。“免費”數字產品作為數字經濟的一部分,可以嵌套在數字經濟衛星賬戶內部。為了全面核算數字經濟,有必要構建“免費”數字產品衛星賬戶。這也面臨一個難題,如何將“免費”數字產品與其他產品完全區別開進行單獨的核算。因此,未來在完善“免費”數字產品衛星賬戶框架工作中,第一,SNA 框架不需要進行根本性的改變來計算“免費”數字產品,而是應該考慮記錄處理“免費”數字產品背后的邏輯,并應該解釋“免費”數字產品在GDP中的間接測量框架,并將該框架應用于數字經濟衛星賬戶下產品維度的“免費”數字產品核算。第二,要在數字經濟衛星賬戶的框架中完善供給使用表,對產品部門中“免費”數字產品這一項目進一步解釋,使數字經濟衛星賬戶的框架更加完整。第三,需要對單獨的“免費”數字產品衛星賬戶設置相關的衡量指標以及各種表式,從而將“免費”數字產品與其他的數字化產品和服務區分開,并歸入對應的產品類別中,明確“免費”數字產品的真正價值,進一步測度“免費”數字產品帶來的福利效應。例如借鑒R&D 衛星賬戶的編制方法(徐藹婷和祝瑜晗,2017)[23],建立“T”形的“免費”數字產品供給使用表,建議的表式如表1 所示。第四,“免費”數字產品衛星賬戶的構建需要有持續、穩定的數據來源作支撐,數據來源主要包括統計調查數據、報表數據和商業交易數據。數據多源異構,還需要通過數據挖掘等手段進一步擴展補充。

表1 “免費”數字產品供給使用表的可能表式
數據資產核算是完整數據產品核算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數據資產是由數據產品形成的,即數據產品經過必要條件轉換,并滿足必要的條件之后,成為生產資產。一旦數據的使用為其所有者創造了某種壟斷利潤,數據就成為資產,但是如果數據不再受到使用限制或者由于后來的發展而過時了,它就不再是資產。在數據資產核算的過程中,要將數據資產從數據產品中識別出來。反過來,數據資產可以作為數據產品在市場上進行流通和交易,從而發揮數據要素的價值,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另外,數據產品與數據資產是存在差異的,并不是所有的數據產品都能作為數據資產進行核算,兩者是不完全等價的,數據產品到數據資產還需要經過資產屬性確定、權屬確認、價值評估、市場交易等過程才能實現數據的資產化。
目前對數據資產的概念還沒有一致的標準,不同學者對數據資產的理解不同,因此給出的范圍界定不同。但是數據資產的一些特性已經得到一致認可:作為資產的數據一定是生產資產;數據具有勘探權、使用權、所有權;數據有經濟價值,且可計量。與目前主流的認為要以電子形式記載數據的觀點不同,本文認為數據資產定義應該在數據產品定義上進一步拓展,采用較寬口徑的定義,是由企業、政府、個人為了特定用途專門開發或記錄,以電子或物理方式儲存,能夠提供數字化信息服務的,包含數據資料、設備或集成項目在內的數據產品,當這些數據產品達到一定的規模、有經濟投入、有預期經濟或社會效益、能夠長期重復使用,就形成了數據資產。但數據資產不包括可供最終消費的數據服務,比如論文查重等一次性消費的服務。
“免費”數字產品和數據資產在核算過程中存在一定區別,“免費”數字產品是數字產品的一部分,可以形成數據資產,數據資產包括“免費”數字產品,兩者是交叉關系。數據資產形成過程是一個連續的多環節運動,數據資產的來源是數字產品的生產,其中包括“免費”數字產品和付費的數字產品。通過分析數據資產的形成過程,“免費”數字產品應該經過必要條件轉換才能成為免費數據資產?!懊赓M”數字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在一段超過一年的長時期里反復或連續地用于生產活動并且獲得經濟收益,就可以被確認為生產資產納入核算。
所有涉及數字技術和數字化服務的產品所帶來的經濟增長都可以納入數字經濟范圍,數據資產核算主要是對所擁有的數據資產和所承擔的負債數量規模、結構狀況及其變動進行的核算,既包括資產負債的存量核算,也包括資產負債的流量核算。兩者最大的區別在于數據資產核算是基于固定資產進行的,而“免費”數字產品是數字經濟的一部分,數字經濟核算不僅僅包括數據資產核算,也包括非生產資產的數據核算。
對數據資產的統計分類,根據市場化性質可以將數據資產分為市場化數據資產和非市場化數據資產,前者的交易方式屬于貨幣交易,后者的交易方式屬于非貨幣交易。“免費”數據資產即非市場化的數據資產,沒有明確的市場交易價格,無償提供給公眾使用或企業自用,不僅包括政府部門的統計調查數據和企業運營過程中生成或記錄的數據,更常見的是網約車、外賣等平臺以及音視頻、社交等軟件這類數字中介平臺企業的用戶使用形成的數據資產。
首先,在“免費”數字產品和數據資產定義的基礎上可以引申出免費數據資產的定義,即以免費方式獲得的、可以形成數據資產的數字產品。數據資產本身可以按照是否參與市場交易分為市場化數據資產和公益性數據資產。市場化數據資產即可以在市場上進行交易的數據,具有明確的價格,有買方和賣方。例如目前已有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上海數據交易所、福建大數據交易所、湖南大數據交易所、廣州數據交易所、深圳數據交易所7 個數據交易所,以及其他數據交易平臺和大數據服務公司提供的數據。而公益性數據資產指那些不用于市場交易的數據,沒有明確的買方和賣方,可向社會公眾免費提供使用的數據資產。如政府網站公開的數據信息和報告、統計年鑒,以及中國人民銀行網站公開的利率、匯率等,這些數據沒有使用限制,人人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免費獲取,可稱之為免費數據資產。
其次,“免費”數據產品的核算方法可借鑒SNA2008中對于沒有明確支付價格產品的衡量方式。一種是政府和非營利性機構(NPISH)的核算。NPISH 常常為家庭提供免費服務,它們屬于非市場生產者,對應的產出為非市場產出,通過生產成本來衡量,目前已經被記錄在GDP 核算當中。另一種是間接計算的金融中介服務(FISIM)的核算。FISIM通常不以顯性的市場價格進行買賣,也無法使用市場法進行相應的產出核算,而是通過消費者從供應商那里獲得的收入來估算。SNA2008 提出使用參考利率法①參考利率是一種介于存貸款利率之間的利率,它不包括服務因素,反映存貸款的風險和期限結構。金融中介服務產出為金融機構對存款人提供的間接服務費用加上對借款人提供的間接服務費用之和。 其中,金融機構對存款人提供的間接服務費用為金融機構存款額乘以參考利率減去其實際支付的存款利息;金融機構對借款人提供的間接服務費用為金融機構實際收取的貸款利息減去貸款額乘以參考利率。間接測算金融中介服務的價值,這種方式也為“免費”數字產品的處理提供間接測算思路。
最后,通過SNA2008 中對NPISH 和FISIM 目前核算的規定,在考慮核算免費數據資產時,有兩點思路可以借鑒,一是采用成本費用加總法對免費數據資產進行估價,二是通過間接測算的方式對免費數據資產的規模進行計算。目前看,市場化數據資產的體量較小,其市場價格不具有代表性,免費數據資產帶來的經濟價值越來越大。在估價方法上,成本費用法、市場價格法、預期收益法是SNA 提供的主要估價參考方法。市場價格法往往適用于在特定場景下能夠進行交易的數據資產,而免費數據資產自帶免費屬性,因此對于免費數據資產而言,市場價格法完全不適用。未來對免費數據資產估價方法的研究,可以將成本費用法和預期收益法結合起來,一方面要明確成本費用項目,另一方面對預期產生的收益進行評價,從投入和產出兩個角度對免費數據資產進行估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