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小青 程善飛 黃娟娟 楊 靜 信靖宇 吳陳誠
胃腸鏡是消化內科常用的診療手段。臨床上主推無痛胃腸鏡,在操作過程中,麻醉藥物的使用極其重要。艾司氯胺酮屬于新型靜脈全麻藥物,起效快,持續時間短,且有鎮靜、鎮痛效果。本研究探討艾司氯胺酮聯合丙泊酚用于無痛胃腸鏡檢查的麻醉效果。
選取我院2022年1—5月行無痛胃腸鏡患者42例。入選標準:① 擇期均行胃腸鏡檢查;② 年齡20~60歲,性別不限;③ 按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麻醉分級Ⅰ~Ⅱ級;④ 無胃腸鏡檢查禁忌。排除標準:對艾司氯胺酮活性成分或輔料過敏;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等。本研究獲得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編號(2021)倫審第(021)號]?;颊呔炇鹬橥鈺0措S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20例,觀察組22例。
每次檢查前一晚進無渣類、易消化食物,20時后不進食,不吸煙,做好胃腸道準備。完善X線胸片、血常規和心電圖檢查,常規禁食、禁飲8小時。行胃腸鏡檢查時,患者入室后平臥,開放靜脈通道,連接監護儀,監測血氧飽和度、無創血壓、呼吸、心電圖。對照組緩慢靜注舒芬太尼0.1 μg/kg,1分鐘后再靜注丙泊酚2 mg/kg。觀察組給予艾司氯胺酮0.5 mg/kg后即刻靜注丙泊酚1.5 mg/kg。兩組均在30 s內勻速輸完丙泊酚。待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開始行胃腸鏡檢查和治療,術中根據其反應及麻醉深淺度追加丙泊酚0.2~0.8 mg/kg,直至體動消失,檢查治療結束或退鏡時停止給藥。檢查結束后喚醒患者,送入復蘇室觀察半小時,待各種指標恢復術前水平方可回病房。
① 兩組麻醉前(T0)、麻醉后(T1)、檢查時(T2)的SBP、DBP、平均動脈壓(MAP)、心率、經皮動脈血氧飽和度(SpO2)。② 檢查結束后兩組蘇醒時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應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數據(年齡、BMI、操作時間、SBP、DBP、蘇醒時間等)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偏態分布的計量資料(SpO2)以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即[M(Q)]表示,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U檢驗;計數資料(性別、ASA分級、不良反應)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從表1可見,兩組性別、年齡、BMI、ASA分級、操作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基本情況比較
從表2可見,T0時兩組SBP和MAP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1、T2兩組SBP和MAP均較前降低,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0時兩組DBP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T2兩組心率均較T0時有所降低,但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SpO2水平變化:對照組T0時99.0(1.0)%,T1時97.0(2.0)%,T2時98.6(2.0)%;觀察組T0時98.9(2.0)%,T1時98.9(1.0)%,T2時99.0(2.0)%;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U= -0.42、-1.28,P>0.05),T1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U= -4.02,P<0.01)。
表2 兩組不同時間血壓和心率比較 ()

表2 兩組不同時間血壓和心率比較 ()
注:T0兩組DBP差異較大,后未做統計學檢驗。
images/BZ_33_440_741_469_790.pngimages/BZ_33_883_743_912_792.pngimages/BZ_33_1335_743_1364_792.pngimages/BZ_33_1781_741_1810_790.png組 別例數SBP(mm Hg)DBP(mm Hg)MAP(mm Hg)心率(次/min)T0T1T2T0T1T2T0T1T2T0T1T2對照組20136.0±10.8104.6±12.9 99.5±9.976.1±10.257.9±9.456.3±8.797.2±9.573.7±8.969.8±8.081.4±19.375.3±10.172.5±8.9觀察組22137.3±16.3122.3±14.4113.2±9.584.5±13.3 76.8±12.270.3±8.1102.2±13.892.3±12.285.0±8.183.2±16.079.9±11.9 75.7±10.0 t P 1.07>0.05 0.30>0.05 4.18<0.01 4.58<0.01 2.28<0.05 1.35>0.05 5.60<0.01 6.11<0.01 0.33>0.05 1.32>0.05
蘇醒時間:觀察組(290.4±36.6)s,對照組(341.5±70.9)s,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 2.89,P<0.01)。不良反應:觀察組出現6例(27.3%),其中頭暈2例,精神癥狀1例,其他3例;對照組出現5例(25.0%),其中頭暈3例,其他2例;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 0.13,P>0.05)。
丙泊酚是無痛胃腸鏡治療的常見麻醉藥,有起效快、鎮靜效果強、快速蘇醒的優點,已成為麻醉誘導和維持的主要藥物;但其無鎮痛作用,術中出現與劑量相關的低血壓、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故臨床上麻醉誘導、鎮靜操作常采用丙泊酚聯合其他藥物,但聯合阿片類藥物、苯二氮?類本身對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也存在劑量依賴性的抑制作用,如何正確把握最佳的藥物配比值得研究。此外,這兩類藥物半衰期明顯長于丙泊酚,如何在術后加速合用藥物代謝,使患者快速康復,需要臨床關注。因此,為丙泊酚尋找更好的合用藥物或尋找替代方案成為必要。
艾司氯胺酮是氯胺酮家族中效價更強的右旋結構,其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體親和力及阿片μ受體親和力要比氯胺酮更強,麻醉鎮痛催眠強度是消旋氯胺酮的2倍,達到相同麻醉效果使用劑量僅是后者的一半[1]。此外,艾司氯胺酮起效更快,持續時間也較短,可控性高。其有不抑制呼吸且輕度興奮循環的特點,但單用可引起惡心、嘔吐、不自覺的體動反應及興奮交感作用等。故艾司氯胺酮聯合丙泊酚對患者進行麻醉誘導,不但可以減少丙泊酚用量,達到鎮靜鎮痛強、起效快、可控性好的麻醉優點,又可以減輕丙泊酚引起的低血壓及呼吸抑制副作用,從而降低無痛胃腸鏡中麻醉風險,促進患者盡早蘇醒,減輕蘇醒后不適。陳盛嵐等[2]研究發現,無痛胃腸鏡檢查中應用艾司氯胺酮可抑制血壓、心率、血糖及皮質醇含量波動,減少丙泊酚追加次數,減輕應激反應程度,利于縮短置入胃腸鏡用時,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但上述研究僅將艾司氯胺酮聯合丙泊酚與單用丙泊酚進行對比。舒芬太尼是一種強效擬嗎啡類鎮痛藥,鎮痛效果較好,但對呼吸有抑制作用,可提高低氧血癥發生率[3],但目前在無痛胃腸鏡的麻醉中使用還相對成熟。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血流動力學、呼吸穩定性及蘇醒時間優于對照組,這可能與艾司氯胺酮不抑制呼吸,并有興奮循環的作用有關[4]。
綜上所述,艾司氯胺酮聯合丙泊酚在無痛胃腸鏡檢查中應用,對血流動力學、呼吸影響較小,可縮短蘇醒時間。本研究不足之處是樣本數較少,且不良反應僅觀察醒后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