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懷真 劉春鳳 張益
聊城市東昌府人民醫院 252000
肺癌是起源于肺部支氣管黏膜或腺體的惡性腫瘤,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全球范圍內,肺癌的發病率及致死率呈逐年升高趨勢;其致病因素主要包括空氣污染、電離輻射、吸煙、肺部病史等。對于此疾病,早期發現并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患者預后較好,當病情發展到晚期,腫瘤發生全身多處轉移時,患者機體出現紊亂且長期消耗身體機能,對其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1-2〕。目前對于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放化療,而部分藥物需通過靜脈輸注,對局部組織及血管產生強烈的刺激而導致靜脈炎,因此對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尤為關鍵〔3〕。隨著循證理念在臨床推廣,循證護理也逐漸應用于臨床,基于循證案例庫的干預策略是通過融合慢性病自我管理理念而制定,兼具個性化、科學化等優勢〔4-5〕。本文主要研究基于循證案例庫的干預策略對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狀態、靜脈炎發生的影響。
選取聊城市東昌府人民醫院2018年7月至2020年 6月期間收治的110例肺癌晚期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硬幣投擲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50)、觀察組(n=60)。對照組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40~72歲,平均年齡(56.23±5.74)歲;病程6~20個月,平均病程(13.21±2.63)個月。觀察組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42~71歲,平均年齡(56.45±5.68)歲;病程5~22個月,平均病程(13.50±2.52)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經病理學/細胞學診斷和臨床證實為肺癌,且癌癥分期在Ⅲ~Ⅳ期;②認知清晰者;③積極配合治療者。排除標準:①服用其他抗抑郁或精神類藥物者;②合并患有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患者;③患有其他癌癥。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原則,且患者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①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颊呷朐汉螅嬷颊咦襻t囑按時按量服藥,必要時給予患者止痛治療,定期進行健康宣教,指導患者及其家屬防治并發癥,并告知化療期間的注意事項。連續干預1個月。②觀察組在上述基礎實施基于循證案例庫的干預策略。①護理人員根據循證護理程序,首先查閱慢性疾病自我管理的相關資料并結合以往肺癌晚期患者的護理經驗,制定相應的循證管理護理策略,同時將收集好的資料交給科室醫師以及專家進行評估,結合醫師、專家的意見制定出干預策略;②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加強溝通,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并介紹此次研究的目的和具體干預策略,采用溝通與提問的方法評估患者疾病知識知曉率、心理狀態等,找出肺癌晚期患者現階段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根據患者個性化差異定制相關護理策略;③根據評估結果,干預措施主要從疾病管理、靜脈炎防治、飲食管理、心理狀況管理、環境等方面進行;④疾病管理:指導患者對自身癥狀進行監測,糾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定期播放肺癌疾病知識短片,其內容包括肺癌病因、機制、臨床癥狀、化療與康復,以及情緒與疾病的關系,提高患者對疾病認知程度,讓患者意識到積極配合治療的重要性;⑤靜脈炎防治:穿刺前,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包括皮膚清潔、積極配合穿刺、穿刺后注意事項等,完成穿刺后對導管進行全面固定,完成經外周靜脈中心靜脈置管(PICC)后觀察是否出現紅腫、滲漏、疼痛情況,以及觸摸穿刺點是否存在結節;⑥飲食管理:及時評估患者營養狀況,根據患者飲食特點給予飲食干預,提高患者免疫力;⑦心理狀況管理:指導患者家屬與患者多溝通,密切關注患者情緒變化,給予更多的家庭支持,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采用冥想等方式轉移注意力,以及通過語言、觸摸、手勢等方法幫助患者發泄不良情緒,并耐心傾聽患者的心理訴求;⑧環境:護理人員經常對病房進行清掃,保持病房干凈衛生,盡量為患者提供安靜、舒適的環境。連續干預1個月。
①觀察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采用醫院自制治療依從性調查問卷,統計干預1個月后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例數;完全依從:患者完全接受醫生制定的治療方案以及各項護理措施;部分依從:患者不定時治療,對醫生制定的治療方案部分接受且部分配合護理措施;不依從:患者完全不配合醫護人員工作。總依從率=(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患者干預1個月后靜脈炎發生情況,根據靜脈輸液護理學規定標準〔6〕對患者靜脈炎分度進行劃分;Ⅰ度:穿刺點出現局部疼痛或紅腫等癥狀,靜脈無條索狀改變,未觸及硬結;Ⅱ度:穿刺點出現上述癥狀,靜脈條索狀改變,未觸及硬結;Ⅲ度:穿刺點出現上述癥狀,靜脈條索狀改變,觸及硬結。③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況,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7〕、抑郁自評量表(SDS)〔8〕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HAMA量表共14個項目,運用五級評分法,總分56 分,評分>14分表示有焦慮癥狀,分值與焦慮程度呈正相關;SDS量表評分方法50~59分為輕度,60~69分為中度,>70分為重度。④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管理效能,采用癌癥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C-SUPPH)〔9〕對患者進行評估,總正性態度、自我決策、緩解壓力三個維度,采用5級評分法,分值越高與自我效能感呈正相關。⑤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采用中國癌癥化療患者生活質量量表(QLQ-CCC)〔10〕對患者進行評分,該量表分為軀體、社會、心理、總體感覺四個方面,分值越高,各方面生活質量越佳。

觀察組治療依從率(完全依從38例,部分依從18例,不依從4例,總依從率93.33%)顯著高于對照組(完全依從20例,部分依從16例,不依從14例,總依從率72.00%),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069,P=0.003)。
觀察組靜脈炎發生率(Ⅰ度1例、Ⅱ度1例、總3.33%)顯著低于對照組(Ⅰ度1例、Ⅱ度3例、Ⅲ度1例,總16.00%),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295,P=0.021)。
干預前,兩組HAMA、SDS評分無顯著差異,干預后,兩組上述評分均下降,且觀察組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況比較分)
干預前,兩組正性態度、自我決策、緩解壓力評分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上述評分均上升,且觀察組升高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管理效能比較分)
干預前,兩組軀體、社會、心理、總體感覺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上述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分)
臨床上,肺癌晚期患者的治療方法主要為抗癌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放化療等,對患者身體造成極大的損傷,在治療過程中易出現靜脈炎等不良反應,患者常產生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嚴重可誘發患者自殺,影響生活質量,因此給予患者及時有效的護理尤為關鍵〔11〕。基于循證案例庫的干預策略是根據患者個體病情差異查閱資料并制定干預措施,相關文獻表明,此種護理方法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進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2〕。
本研究結果表明基于循證案例庫的干預策略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及降低靜脈炎發生率。疾病管理可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改變錯誤認知,讓患者意識到積極配合治療的重要性;飲食干預可增強患者免疫力,提升治療效果;恰當的心理干預,使患者坦然面對病情;上述干預措施聯合實施可有效提高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依從性。針對患者治療過程中易出現靜脈炎這一情況,護理人員查閱資料,結合臨床經驗采取針對性措施,并落實到臨床上,從而保證護理質量,提高護理效果,張嫻〔13〕研究指出,循證護理可預防患者靜脈炎發生,改善預后。肺癌晚期患者得知自身患病后就喪失治療的信心,伴隨著疾病本身給患者身體上帶來的痛苦,使焦慮、絕望充斥著患者的精神領域,本研究結果提示基于循證案例庫的干預策略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究其原因,基于循證案例庫的干預策略是根據患者現階段心理狀況而制定,護理人員鼓勵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的家庭支持,并耐心傾聽患者心理訴求,為患者提供安靜、舒適的居住環境,使患者精神狀態好轉,在干預的過程中,患者逐漸正確認識自己的病情,增強治療痛苦的耐受力,從而改善患者心理狀況〔14〕。臨床調查結果顯示,肺癌晚期患者的自我水平普遍偏低,本研究中,干預后,兩組患者正性態度、自我決策、緩解壓力、軀體、社會、心理、總體感覺評分均上升,且觀察組大于對照組,提示基于循證案例庫的干預策略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及改善生活質量,研究中的干預策略督促患者采取健康行為模式,達到緩解臨床癥狀、減緩病情發展的目的;此外,指導患者對自身癥狀監測,加強飲食、心理狀況管理,進一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識及能力,從而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最終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15-16〕。
綜上所述,基于循證案例庫的干預策略為肺癌晚期患者提供科學化指導,獲得最佳護理效果,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及自我管理效能,降低靜脈炎發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