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曼莉 梅華鮮 潘 渝 張松松
貴州省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貴州省貴陽市 550001
感染性休克是指由致病菌及其毒素、胞壁產物等所引起的膿毒癥綜合征伴休克。致病菌侵入患者血液循環后,可激活機體的炎癥免疫系統,產生大量炎癥免疫因子,導致組織細胞缺血缺氧、代謝紊亂、功能障礙,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1]。臨床治療方案為及時清除血液中的相關因子。傳統的血液凈化方案為床旁持續血液濾過(CRRT),對血液中的有害物質具有較好的凈化作用,但是透析膜持續治療可產生飽和效應,影響臨床療效。血液灌流HA380治療采取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注流器將患者血液中的有害物質經吸附劑吸附、清除,但目前血液灌流HA380聯合CRRT治療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相關研究仍較少。基于此,我院選取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開展如下探究。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0例。對照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35~78歲,平均年齡(53.24±5.61)歲;原發感染病灶:肺部感染12例,泌尿系統感染5例,腹腔感染6例,肢體感染3例,血液感染4例。研究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32~75歲,平均年齡(53.38±5.76)歲;原發感染病灶:肺部感染14例,泌尿系統感染6例,腹腔感染4例,肢體感染5例,血液感染1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得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所有患者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急診感染性休克臨床實踐指南》中感染性休克的臨床診斷標準[2];年齡>18歲;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同時合并重度腦血管疾病、慢性腎衰者;心源性休克、梗阻性休克等其他類型的休克;處于臨終狀態的患者。
1.2 方法 兩組均予以液體復蘇、抗感染、升高血壓以維持循環、臟器支持、機械通氣等基礎治療。對照組予以CRRT治療。置管部位選擇患者鎖骨下靜脈或股靜脈,所用儀器為血液凈化儀(廠商:費森尤斯醫藥用品有限公司,型號:multiFiltrate SN 1MUG5929)。啟動持續靜脈—靜脈血液濾過模式(CVVH),具體參數設置為:血流量250ml/min,置換液速度3L/h,每天濾過治療時長為8~10h,持續3d。治療期間動態監測患者的血生化指標和凝血功能。研究組加用血液灌流HA380治療。經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注流器(廠商:健帆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型號:HA380),肝素抗凝處理后將其與血濾器串聯。肝素首次靜脈推注劑量為15~25U/kg,追加劑量為5~15U/(kg·h),治療期間每隔4h監測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將其控制在1.5~2.5s,對出血高風險的患者立即停止肝素治療。血液灌流HA330治療2h/次,持續3d,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注流器使用12h需更換。兩組治療周期均為2周。
1.3 觀察指標
1.3.1 生命體征:統計兩組治療前、治療2周后的血壓(MAP)、呼吸頻率(RR)、心率(HR)。
1.3.2 血液流變學指標:分別于治療前、治療2周后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經全自動血氣分析儀(廠商:麥迪斯頓醫療科技公司,型號:GEM FREMIER 3500)檢測患者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含量、紅細胞壓積。
1.3.3 炎癥水平:分別于治療前、治療2周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經ELISA(廠商:上海碧云天生物公司)檢測患者血清中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10(IL-10)的含量。
1.3.4 患者預后:對比兩組治療前、治療2周后的器官衰竭序貫評分(SOFA)、ICU住院時間、病死率。其中SOFA量表可從呼吸系統、血液系統、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肝臟系統、腎臟系統等維度評估,總分為24分,分值與患者預后呈負相關。

2.1 兩組生命體征對比 治療前兩組各項生命體征對比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2周后,兩組MAP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RR、HR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生命體征對比
2.2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各項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2周后,兩組各項血液流變學指標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比
2.3 兩組炎癥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的各項炎癥因子水平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2周后,兩組CRP、TNF-α、IL-10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炎癥水平對比
2.4 兩組患者預后對比 治療前兩組SOFA評分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2周后,兩組SOFA評分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ICU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病死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預后對比
通常認為,感染性休克的發病機制為機體受到感染后,炎性反應系統過度激活,產生級聯式炎性反應,大量炎癥介質和細胞因子之間相互作用形成“瀑布效應”,可破壞患者內環境穩態,損傷多種組織,最終導致多種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病死率高,若患者進入感染性休克狀態,其循環系統會發生不可逆的障礙,機體代謝出現重度紊亂,全身防御反應激活,微血管血栓大量形成,局部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3],故清除機體炎癥因子、控制感染性休克疾病進展、改善患者預后是臨床治療的關鍵。
CRRT技術采用的濾過膜具有較高的通透性,可以清除血液中炎癥因子、細胞因子等毒素,從而下調炎性反應。具體而言,CRRT技術中的濾過膜對血液中的炎癥因子、細胞因子等毒素均具有較好的清除作用,同時可以補充相似體積的血漿,調節機體的低血壓。此外,CRRT技術可以清除機體中的乳酸,糾正代謝性酸中毒,維持患者生命指標穩定,改善患者預后。但是,CRRT技術中濾過膜的濾過作用受到蛋白質的生理特性、電荷量、親水疏水位點等多種因素影響,對大分子物質的清除作用欠佳,同時隨著濾過時間的延長可出現飽和現象,對炎癥因子、細胞因子等毒素的吸附作用持續降低[4]。
血液灌流HA380治療中使用的廣譜吸附劑是由二乙烯苯、苯乙烯在特殊工藝加工而成的中性吸附樹脂,其吸附作用源自于被吸附物質與樹脂分子基團之間的親和力、三維網狀結構的分子篩過濾作用,對中分子、大分子物質均具有較好的吸附作用,對分子結構中含有苯環結構或親脂疏水基團的毒素具有強烈的吸附作用,與CRRT技術聯用,可有效吸附患者機體內的小分子、中分子、大分子毒素,顯著清除機體內的炎性因子,調節組織血管的張力,促進血流動力學恢復,重塑機體內環境穩態,進一步改善患者預后[5]。
本文結果顯示,治療2周后研究組MAP高于對照組,RR、HR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血液灌流HA380聯合CRRT應用可促進感染性休克患者生命體征好轉。究其原因:CRRT透析膜的超濾作用可實現較好的分子擴散性和水力學通透性,借助對流和彌散機制促使大量毒素代謝廢物被清除,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同時,血液灌流HA380通過體外固態吸附劑吸附血液雜質,抑制炎性細胞因子的瀑布效應,維持有效循環血量,進一步促使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好轉[6]。
本文結果顯示,治療2周后,兩組各項血液流變學指標及CRP、TNF-α、IL-10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血液灌流HA380聯合CRRT應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可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降低機體炎癥水平。究其原因:CRRT操作具有連續、等滲、緩慢的生理性優勢,可延長血液凈化時間,清除患者體內肌酐、尿素氮等水溶性物質,促進血液流變學指標恢復;同時通過清除血液中相關炎癥因子,避免炎癥因子水平達到峰值,控制炎癥反應程度。在此基礎上,血液灌流HA380可吸附血液中分子量較大的毒素物質,提高對血液中炎癥因子的加工處理效率,提升血液凈化效果,降低血漿黏度,進一步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抑制炎性因子級聯反應損傷機體各器官[7]。
本文結果顯示,治療2周后,研究組SOFA評分及病死率低于對照組,ICU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提示血液灌流HA380聯合CRRT可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究其原因:血液灌流HA380聯合CRRT可抑制心肌抑制因子、內皮素的合成與分泌,改善休克患者的血管張力,調節機體微循環,提高細胞的攝氧能力,糾正代謝性酸中毒[9],從而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血液灌流HA380聯合CRRT治療應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可促進患者生命體征好轉,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降低機體炎癥水平,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