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治 鄭 紅 鄭 研 劉 惠 談艷芳
四川省德陽市人民醫院 1 超聲科 2 檢驗科 618000
在所有新生兒中,胎兒患有心臟畸形的概率為1.9%~7.5%,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先天性畸形,在胎兒孕早期篩查中已愈發受到臨床研究者的重視,其發生機制以及產前診斷研究一直是臨床研究的熱點[1]。在產前發現胎兒心臟畸形并及時進行針對性的干預,能減輕胎兒心臟畸形的情況給原生家庭帶來的巨大負擔和對社會的不良影響。目前,超聲心動圖是檢測胎兒心臟畸形的主要手段,可作為判斷胎兒是否存在心臟畸形的金標準。胎兒超聲頸項透明層厚度(NT)檢查是指胎兒頸后部皮下組織內積液的厚度,皮下組織內積液越多,NT厚度值越高,可通過檢查超聲NT來判斷胎兒染色體是否異常,胎兒染色體異常會增加胎兒畸形的概率,進而有利于判斷胎兒的心臟畸形情況[2]。因此,近年來許多妊娠風險被報道與超聲NT存在相關性,進一步掌握NT檢查可增加對胎兒心臟畸形的篩查。經研究表明血清載脂蛋白C1(ApolipoproteinC-1,APOC1)是構成血漿載脂蛋白的主要蛋白,其高表達與胎兒心臟畸形發生有關[3]。原肌球蛋白4(Tropomyosin 4,TPM4)屬肌節骨架蛋白,可調控肌球蛋白功能,影響胎兒心臟發育,是一種與胎兒心臟畸形相關的蛋白分子標志物,與孕婦胎兒心臟畸形相關[4]。本研究按照超聲心動圖的檢測結果將患者分為兩組,分析孕早期超聲NT參數結合母體APOC1、TPM4蛋白檢測在孕早期診斷胎兒心臟畸形的價值,具體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入我院生產的孕婦100例作為本次的觀察對象,以超聲心動圖檢測胎兒是否存在心臟畸形為標準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對照組為無胎兒心臟畸形44例,孕婦年齡20~37歲,平均年齡(28.51±4.34)歲,孕周11~13周,平均孕周(11.62±0.54)周;觀察組則為胎兒心臟畸形56例,孕婦年齡21~37歲,平均年齡(29.43±5.27)歲,孕周11~13周,平均孕周(11.63±0.53)周。兩組孕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達到對比研究標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1)符合胎兒超聲心動圖[4]診斷標準。(2)單胎妊娠、自然受孕,可探查到胎心。(3)圖像清晰,可進行胎兒心臟結構評估。(4)孕婦及家屬入院時簽署知情同意書。(5)可追蹤妊娠結局,新生兒出生后可調閱病例資料或電話訪問證實。
1.2.2 排除標準:(1)宮內死胎、妊娠晚期的。(2)孕婦患有心、腎、血液系統嚴重疾病或合并其他妊娠并發癥的。
1.3 檢查方法
1.3.1 超聲:進行常規的產前檢查、測量評估胎兒的生長發育情況并確定具體的懷孕周數,使孕婦呈仰臥位或側臥位姿勢,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MindrayResona 70B),進行超聲NT檢查,二維凸陣探頭頻率為2~5MHz,三維探頭頻率為4~8.5Hz。將英國胎兒醫學基金會(FMF)的標準作為本次對胎兒NT厚度進行超聲檢查過程中的參照標準。具體步驟:(1)常規掃描,檢查胎兒心臟、腦中線、顱骨光環等解剖結構是否存在異常,在確定標準的正中矢狀切面后,在胎兒呈自然屈曲的狀態下使探頭垂直于胎兒的頸背部;(2)觀察胎兒的頭部與上胸部,并將圖片放大,需保證圖片的清晰度;(3)采用游標尺對胎兒的NT值進行測量,至少進行3次測量,確保測量的規范性,取其中最大值,精確到0.1mm;(4)如果胎兒出現臍帶繞頸的情況,需避開臍帶對其分段測量,取其平均值作為NT值,精確到0.1mm。在10min內完成上述的所有數據的準確測量和圖像存儲。根據超聲NT的實際結果對產婦進行產前診斷,繼續妊娠的孕婦應于17周左右到院復查,并于24周左右對胎兒進行四維超聲檢查,排查胎兒心臟畸形,并保證隨訪到妊娠結束,檢查胎兒健康狀況。
1.3.2 血清中APOC1、TPM4蛋白表達水平:使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參加實驗的孕婦于早起空腹采集血樣進行APOC1、TPM4蛋白表達測定,離心(3 000r/min,10min,離心半徑20cm),分離上清液。
1.4 觀察指標 (1)不同時期胎兒NT值。觀察兩組孕婦孕不同時期11周、12周及13周時NT值的差異。(2)血清中檢測APOC1、TPM4蛋白水平。觀察兩組孕婦外周血清中APOC1、TPM4蛋白表達水平,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3)NT與APOC1、TPM4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方法分為在兩組孕婦中NT與APOC1、TPM4的相關性。
(4)ROC診斷。采用ROC分析NT與APOC1、TPM4對胎兒心臟畸形的診斷價值。

2.1 兩組孕婦不同時期胎兒的NT值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孕11周、12周及13周時期的胎兒的NT值均增加,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孕婦不同時期胎兒超聲NT值比較
2.2 兩組孕婦APOC1、TPM4蛋白水平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APOC1水平增加,TPM4水平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孕婦APOC1、TPM4蛋白水平比較
2.3 NT水平與、APOC1、TPM4蛋白水平關系分析 NT與APOC1呈現正相關性(r=0.856,P<0.001),NT與TPM4呈現負相關性(r=-0.775,P<0.001)。見圖1~2。

圖1 NT水平與APOC1水平關系

圖2 NT水平與TPM4水平關系
2.4 NT、APOC1、TPM4及三者聯合的診斷價值 NT聯合APOC1、TPM4診斷胎兒心臟畸形的診斷效能優于單項診斷。見表3和圖3。

圖3 NT、APOC1、TPM4及NT+APOC1+TPM4對診斷價值ROC曲線

表3 NT、APOC1、TPM4及NT+APOC1+TPM4對胎兒心臟畸形的診斷價值
胎兒心臟畸形是在所有胎兒畸形中比重最高,情況最為嚴重的一種。約占新生兒比重的1/3 125[5]。常常是由于胎兒父母的遺傳基因或孕婦在孕前或孕期生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致使胎兒心臟畸形,也就是在胎兒發育中出現心臟的生理功能和解剖結構異常。作為最常見的生理缺陷,胎兒心臟畸形有較高的死產及新生兒死亡率,即便存活,后續的治療及康復費用也較高,對于一般家庭來說難以承擔,因此,值得社會各界高度重視。胎兒心臟畸形的診斷與發生機制研究一直受到國內外學者普遍關注和重視,近年來,隨著社會各界對產前檢查的普及推廣和孕產婦自身的產前檢查意識的提高,以超聲作為主要檢查方式,在產前準確篩查出胎兒心臟畸形的概率有所提高,且超聲的方式有著直觀、重復性強且無創傷的優點。
根據研究結果,孕早期超聲NT值越高越表明患有胎兒心臟畸形的概率越大[6]。本文結果顯示,在進行所有孕婦超聲NT檢查后,存在胎兒心臟畸形的觀察組中,11~13周各孕周的超聲NT值都高于無胎兒心臟畸形的對照組中的超聲NT值。據劉桂軍[7]的研究顯示,超聲NT增厚的孕婦胎兒心臟畸形的發生概率明顯高于NT正常的孕婦。由本文結果可知,NT值在早期胎兒心臟畸形診斷中的敏感性為80.50%,特異性為78.90%,NT增厚是心臟畸形的重要標記。臨床表明,有些心臟功能失調以及頭部和頸部靜脈充血、貧血、低蛋白血癥等癥狀可能與NT增厚有關,胎兒遺傳性綜合征、嚴重的心臟發育異常、多種結構異常以及神經發育遲緩等問題也由胎兒的NT增厚導致,更加驗證NT增厚會致使胎兒心臟畸形的風險程度增高[8]。由此說明,超聲NT可以為胎兒心臟畸形排查中提供客觀可靠的數據,能夠一定程度提高篩查的準確性。總體而言,孕早期胎兒NT在產前篩查胎兒心臟畸形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有普及推廣意義。
現階段,被公認為胎兒畸形產前診斷的理想方式是通過孕婦外周血篩查畸形相關標志物,使用蛋白質組學技術,且該技術在先兆子癇、非整倍體畸形的產前診斷中應用廣泛,可用于進行診斷、治療反應檢測,靶向治療和預后評估等生物標志物。在胎兒畸形產前診斷中使用蛋白質組學技術,通過對全蛋白表達水平在病理狀態下的定性定量分析,檢測出其中的蛋白質哪些與疾病病理及特征相關。陳驪珠等[9]研究顯示,APOC1、TPM4蛋白表達水平在早期胎兒心臟畸形的診斷中敏感度和特異性較高。APOC1是血漿載脂蛋白的主要成分,其高表達與胎兒心臟畸形發生有關。TPM4屬肌節骨架蛋白,具有調控肌球蛋白的功能,TPM4與心臟發育有著密切的相關性。APOC1、TPM4均為細胞骨架蛋白,本研究顯示,心臟畸形的胎兒APOC1蛋白水平高,TPM4蛋白水平低,證明這些骨架蛋白可能在心臟發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本文結果顯示,孕早期超聲NT與APOC1、TPM4蛋白表達線性相關,NT值與APOC1表達越高,胎兒心臟畸形的概率越高,TPM4蛋白表達越低,胎兒心臟畸形的概率越高。因此,本文中采用孕早期超聲NT參數、APOC1、TPM4表達水平以及三者聯合診斷胎兒心臟畸形,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三者聯合診斷的胎兒心臟畸形的曲線下面積大于單獨診斷,有助于提高胎兒心臟畸形早期檢出水平。
綜上所述,孕早期超聲NT可預測胎兒心臟畸形,且母體APOC1、TPM4蛋白表達與胎兒心臟畸形有關,可作為孕早期篩查胎兒心臟畸形的指標。孕早期超聲血NT參數聯合母體APOC1、TPM4蛋白表達可大大提高孕婦胎兒心臟畸形的產前診斷價值,具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