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東
(貴州大學 經濟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2021 年的GDP 總額已經達到114.367 萬億,2012—2021 年的平均GDP 增速達到6.68%,盡管2020 年全球經濟遭到重大事件的重創,但我國的經濟發展依然保持著穩步增長的態勢。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的經濟韌性。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深入利率市場化改革是未來我國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穩步提高金融開放程度,健全、完善多層次利率體系,推動金融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持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LPR 已經成為銀行貸款利率的定價基準,絕大多數商業銀行已參考LPR 利率執行貸款定價,真實地反映了貨幣市場供求變化,進一步促進實際貸款利率降低,振興實體經濟。當前我國貨幣政策利率體系以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中期借貸便利利率(MLF)為主[1],支農支小再貸款、普惠小微貸款、抵押補充貸款和碳減排支持工具等結構性政策工具作為補充,培育了以同業拆借利率(Shibor)、質押式回購利率等為代表的貨幣市場基準利率,使我國存貸款利率市場化程度日益增強。而商業銀行作為我國金融體系中最重要的金融機構,在利率市場化深化改革所營造的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下,要求商業銀行重視風險管理,避免因無序擴張導致風險控制系統失效,也要防范利率波動產生的經營風險,需要商業銀行準確并迅速地識別利率風險的來源與性質,并采取相應措施,提高商業銀行風險控制部門對利率變化趨勢的敏感性,使商業銀行面臨利率波動時,其風險處于合理、可控的區間范圍。
我國有著較為完善的金融監管體系,在2008 年次貸危機、2015 年股災時有效化解了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沖擊,商業銀行也有著完備的內部風險控制系統,有嚴格的貸款審批分離制度。但是在利率市場化改革環境中,商業銀行對利率風險缺乏前瞻性防范意識和高效的防范措施。
因此,本文梳理了國內外關于利率風險的相關研究后,采用利率敏感性模型和久期缺口模型對中國銀行2021 年的財務報表進行利率風險研究,選用《商業銀行銀行賬簿利率風險管理指引(修訂)》中的模擬利率沖擊場景進行壓力測試[2],測算出中國銀行在6 種利率沖擊場景中的凈利息收入變化情況,同時根據中國銀行的久期及凸度缺口,測算利率變動對中國銀行凈資產的影響程度,綜合測度中國銀行2021 年的利率風險,之后根據國際主要外匯國家的經濟預期、貨幣政策預期和利率變動預期,對中國銀行未來的利率風險來源進行分析,給出具有針對性的相關調整策略,希望在未來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中,中國銀行能夠避免利率風險所造成的損失。
利率敏感性缺口是指特定時期內受到利率波動影響的生息資產和付息負債的差額[3],根據不同期限類別計算資產負債表中會因利率變動而發生賬面價值變化的資產和負債之間的差額,再根據實際情況賦予每個期限類別不同的權重,計算出金融機構的綜合利率敏感性缺口。通過不同情景下的壓力測試來分析在各種利率變動方向和幅度情境下,利率敏感性缺口對商業銀行收益率和權益凈值的影響程度,再根據對預期經濟景氣程度和未來利率變化動向,引導商業銀行合理的調整資產負債表的結構,提高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率,規避不必要的利率風險,是金融機構廣泛采用的一種利率風險測定和管理模型。
久期是由Macaulay 通過對固定收益債券的平均期限進行研究后提出的,將未來不同期限類別的現金流按照特定的收益率折現,再把每筆現值乘上相對應的時間年限并求和,最后用總和除以債券價格得到久期。后續由Hicks(1939)、Toevs(1983)和喬治·考夫曼(1988)等分別提出修正久期、久期缺口和凸度理論對久期理論進行補充和發展[4-5]。
隨著對久期缺口理論的深入研究,該模型已經從債券利率風險管理推廣到金融機構利率風險管理,并且提出了不同的衍生模型,包括但不限于免疫久期、隨機久期、方向久期和偏久期以及指數久期等模型[6-7]。
除了理論研究外,英、美等國家也在實踐中完善久期模型,20 世紀80 年代J.P.Morgan 公司率先提出利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來衡量利率風險[8];在用市值評估法衡量久期缺口管理效果的背景下,Frank Fabozzi(1993)提出能夠衡量具有隱含期權金融工具利率風險的有效久期和有效凸度模型[9]。
吳灝文和遲國泰(2012)[10]通過方向久期理論構建出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優化模型;殷櫻等(2013)[11]采用隨機久期模型驗證了久期缺口能改變商業銀行的價值;陳穎(2014)[12]發現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銀行存貸利差、盈利能力、銀行負債結構變化、資產風險偏好和質量方面有重要影響;彭潔(2014)[13]研究發現國有五大行凈利息收入對利率變動更加敏感,更容易產生利率風險;薛晴和劉相勤(2017)[14]發現利率市場化改革能降低銀行整體利率風險,但不同銀行存在顯著異質性,并發現業務多元化有利于降低利率波動影響,對沖工具的作用有限;丁治全(2018)[15]運用F-W 久期和凸度理論發現,當利率上升時,2016 年的中國銀行凈資產將面臨巨額損失,進而提出需要更全面、先進的措施防范利率風險;陳繹潤和寧陽(2018)[16]認為利率敏感性缺口率、成長能力、杠桿率等都是影響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周穎和楊潔(2019)[17]基于“四維久期”構建的資產負債組合優化模型,能確保利率波動時銀行的凈資產不受損失;鄭立君等(2019)[18]對商業銀行銀行賬簿和交易賬戶的利率風險進行量化評估,認為中小銀行應該短期防范利率上行、中長期防范利率下行的風險;李北偉和耿爽(2020)[19]發現存貸比、中長期貸款占比、流動性缺口率等變量對久期缺口具有顯著性相關關系;叢禹月等(2022)[20]通過對國有控股銀行的利率風險研究,提出用資本凈額和風險敞口的差額來衡量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
數據包括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21 年資產負債表、不同期限類別的利率重定價余額、按到期日劃分的資產負債期限結構表、主要生息資產和付息負債項目的平均余額、平均利率,為避免資產負債表期限結構中“逾期”和“無限期”兩項造成久期計算結果呈現正無窮所以逾期和無限期不納入模型,并借鑒國內文獻對利息支付方式的常用假設,將利息支付方式設定為按年支付,且庫存現金在初始狀態下不產生利息收益,如無特別說明,財務數據單位均為百萬元人民幣。通過整理后,得到以下數據如表1、表2 所示。

表1 2021 年生息資產和付息負債項目的平均余額、平均利率以及利息收支

表2 2021 年12 月31 日中國銀行資產負債期限結構表
1.模型設置。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是用來衡量商業銀行凈利息收入對利率變動敏感程度的方法,根據不同期限類別,將資產負債表中受到利率變化影響的資產項目減去負債項目的差額。用公式表示為:
其中,GAP 為利率敏感性缺口,RSA 為利率敏感性資產,RSL 為利率敏感性負債。
若利率敏感性缺口大于零,則稱此缺口為資產敏感型;若利率敏感性缺口小于零,則稱此缺口為負債敏感型;若利率敏感性缺口為零,則利率風險暴露為零不存在利率風險。
根據中國銀行資產負債表(見表3),將資產負債表中利率敏感的資產和負債項目進行歸類。

表3 利率敏感性資產和利率敏感性負債歸類
由于非計息項收入主要為不受利率變動影響的中間業務收入,所以不計入利率敏感性模型。
壓力測試是假設在不同利率變化方向和幅度的情境下,利率變動對凈利息收入的影響,用利率變動幅度乘以利率敏感性缺口,其公式表示為:
本文引入《商業銀行銀行賬簿利率風險管理指引(修訂)》中六種標準化利率沖擊情景進行壓力測試,其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i 表示利率沖擊情景,c 表示幣種,k 表示特定時間區間,tk為第k 組時間區間的時間中點。△Ri,c(k)表示在利率沖擊情景i 下,幣種c 的收益率曲線在時間點tk上的變動值,為各幣種的標準化利率沖擊幅度,根據本文采用人民幣標準化沖擊幅度,平行沖擊幅度為250 個基點,短期沖擊幅度為300 個基點,長期沖擊幅度為150 個基點。為了讓利率敏感性缺口的時間期限匹配壓力測試所設置的6 中利率沖擊場景,將中國銀行資產負債表期限結構劃分為短期(1 年以內)、中長期(1 年以上)。
2.實證結果。由表4 可以看出,中國銀行1 個月以內和1 年至5 年期的利率敏感性缺口額和缺口率為負,并以1 個月以內的缺口額和缺口率絕對值尤為較大,倘若臨期利率和中期利率上升,使得這兩個期限的利息支出增長大于利息收入增長,導致凈利息收入下降。其余期限利率敏感性缺口均為正,則需要防范利率下降的風險,特別是3 個月至1年期需要格外注意利率降低的風險。中國銀行利率敏感性資產負債的總口缺為5.53%,在所有上市商業銀行中處于中間位置,說明總體風險可控。

表4 2021 年12 月31 日中國銀行利率敏感性缺口
為便于計算,將1 年至5 年期和5 年以上的時間期限設置為3 年、7 年,根據資產負債表期限結構中1 年至5 年期與5 年以上的比重進行加權求和,計算出利率沖擊情景測試中,中長期時間區間的時間中點tk為5.2 年,整理后得到表5,可以看出重新劃分期限結構后,中國銀行的利率敏感性風險降低了許多,但是其細分期限所面臨的風險依舊沒變,所以在研究分析時,需要避免因統計口徑的變化所導致的麻痹性結果,忽視了客觀風險。

表5 中國銀行2021 年利率敏感性缺口和缺口率
根據表6 可以看出,當短期利率和長期利率都提高時(平行上移),中國銀行的凈利息收入將升高30 650.75 百萬元,反之(平行下移)會減少30 650.73百萬元。當短期利率下降,長期利率上升時(變陡峭),中國銀行的凈利息收入會增加4 631.81 百萬元,原因是中國銀行的資產負債期限結構中,1 年以上的長期資產占比較高,而負債則是1 年以下的占比高,所以長期利率上升帶來的增長抵消了短期利率下降造成的利息損失,變平緩造成12 038.42 百萬元的凈利息收入損失亦是同理。當長期利率不變,短期利率上升(下降)時,中國銀行凈利息收入會增加(減少)7 257.19 百萬元,說明中國銀行面臨的短期利率敏感性風險敞口為7 257.19 百萬元。

表6 標準化利率沖擊結果
1.模型設置
DA是總資產的久期,DL是總負責的久期,WAi為第i 項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WLj為第j 項負債占總負責的比重,DAi為第i 項資產的久期,DLj為第j項負債的久期。根據負債的市場價值與資產市場價值的比重進行加權,可以得到商業銀行整體久期缺口公式:
再引入凸度對久期公式實行進一步的修正,凸度計算公式為:
測算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的久期和凸度主要是為了衡量利率波動對商業銀行價值的影響,本文用商業銀行凈值的變化程度作為指標來衡量利率風險對商業銀行價值的影響程度指標,公式表示為:
將久期模型和凸度聯合使用,能更加精確的衡量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對上式作如下處理:為凸度缺口。
本文參考國內常用做法,將剩余時間期限分別設定為:三個月內期限為0.17 年,3 個月至1 年期限為0.5 年,1 年至5 年期限為3 年,5 年以上期限為7 年,貼現利率采用2021 年12 月20 日中央銀行公布的的LPR 利率,一年期為3.8%,5 年期為4.65%,因為該利率是由18 家商業銀行以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為參考,向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報價,并由拆借中心去掉最高和最低報價后,加權算數平均得到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可以充分反映市場利率。
由于中國銀行資產負債表中“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其他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款”“其他金融負債”項目在總資產和總負債中所占比例很低,影響程度極低,所以在計算時忽略不計。
2.實證結果
根據表7 的實證結果可以看出,中國銀行生息資產的總回收期為2.93 年,付息負債的總支付期為0.69 年,符合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借短貸長、期限錯配的商業模式。資產的總凸度為18.05,負債的總凸度為2.08,意味著當利率變化1%時,資產和負債的久期將產生18.05%、2.08%幅度的變化,說明用修正久期度量的利率風險所產生的誤差較大,所以需要引入凸度來修正價格變動曲線。

表7 2021 年中國銀行各項資產及負債的修正久期和凸度
根據缺口公式可以計算出中國銀行2021 年12月31 日的修正久期缺口和凸度缺口。
再根據利率變動對銀行凈值的影響公式,假設利率上升1%,中國銀行的凈資產變化為:
意味著當利率上升1%,中國銀行面臨446602.5448百萬元的資本損失。
假設利率下降1%,中國銀行的凈資產變化為:
意味著當利率降低1%時,中國銀行的凈資產將增加479 256.244 百萬元。
截至2022 年11 月,美聯儲為了應對美國40 年以來最高的通貨膨脹,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已經上調為3.75%~4%,并且根據美聯儲公布的2022 年加息時間表以及當前通貨膨脹水平,市場普遍預期美國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將會在2023 年達到峰值5%,隨后在4%~4.5%維持運行一段時間,由于美國加息導致全球利率環境普遍處于加息狀態,主要發達國家紛紛上調其基準利率,防止資本外流,而我國仍然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適度的降準降息,維持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雖然外匯管制可以有效阻止資本外流,但是美元/人民幣匯率從最低6.304 8上漲到7.302 5,人民幣貶值13.6%,匯率承受著巨大壓力。
從全球利率環境和人民幣匯率的角度分析,國內利率有短期上漲的預期,但是從國內經濟形勢、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角度來分析,國內利率有著短期不變,長期下降的預期,利率走勢屬于6 種沖擊模擬中的變平緩類別,假設中國銀行不進行資產負債表結構調整,在現有策略下,中國銀行的外匯資產將盈利,但是根據利率敏感性模型分析,中國銀行的凈利息收入將會大幅降低,主營業務收入將受到影響;然而根據久期模型分析,當人民幣利率降低時,中國銀行的凈資產會增加,綜合利率敏感性分析和久期分析會發現,利率降低會導致中國銀行的主營業務收入降低,營業能力下降,雖然久期模型結論中中國銀行的凈資產將增加,但此“凈資產”并不是資產負債表中的凈資產,而是折現后的凈現值資產,如果僅根據久期模型來調整資產負債表結構和經營策略,中國銀行的營收能力將會進一步惡化。由此可見在如此復雜的國內外利率環境下,中國銀行需要格外重視利率風險的管理,基于此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第一,增加短期外幣利率敏感性資產,比如根據不同外幣占外匯資產的比率增加購買1 年期以內的各國國債以及浮動利率債券,以應對全球利率加息帶來的匯率風險。
第二,通過發行長期浮動利率債券吸收長期資金,增加長期人民幣利率敏感性負債,順應國內振興實體經濟的經濟發展方向,降低利率曲線變平緩造成的凈利息收入的損失。
第三,大力發展商業銀行理財公司和平臺,吸收長期定期存款,發行長期債券,提高負債的久期,達到久期免疫,商業銀行作為我國最重要的金融機構,以保守策略應對復雜的全球經濟環境,是我國金融體系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