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聰祥 劉琦
換屆以來,東營市人大常委會以提升群眾滿意度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創新工作方式,提升履職實效,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2023 年1 月1 日,《東營市社會治理網格化服務管理條例》正式施行,這標志著東營市基層治理步入法治化、規范化軌道。
網格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東營市現有網格4437 個,網格員和社工5000 余人。如何將網格化服務管理落到實處,讓群眾呼聲變掌聲?市人大常委會“量身”制定社會治理網格化服務管理條例,對網格員、網格化服務管理等進行全面規范,引導群眾由“要我參與”到“我要參與”轉變,推動構建共治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在起草審議過程中,市人大常委會多次深入開展調研,認真梳理痛點堵點,全面掌握基層治理現狀。“我們先后實地調研4 次,召開通稿會11 次,通過立法聯系點等收集意見建議200余條,梳理出13個方面的問題進行論證,做了這么多工作,目的就是要制定出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的法規。”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蘇慶亮說。今年,市人大常委會將制定海上交通安全條例、愛國衛生工作管理條例等,以高質量立法助推群眾滿意度再提升。
在今年年初召開的市人代會上,推進70 個老舊小區改造、建設6所幼兒園和8所中小學等15件民生實事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為助推民生實事有效落實,市人大常委會制定了2023 年民生實事項目實施情況監督推進工作方案,成立了4 個監督推進小組,對民生實事項目落實情況進行專項監督。“市人大常委會與市政府及有關部門齊心協力,真正把民生實事項目打造成精品工程、民心工程,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秘書長郭順先說。
辦好民生實事,群眾滿意是標尺。市人大常委會通過構建全鏈條閉環式監督模式,把民生實事抓得更緊更實。6 月至9 月,各監督推進小組通過現場調研等方式,開展“一對一、點對點”監督;9月底,組織各級人大代表對民生實事項目推進情況進行專題視察;10 月底,聽取審議市政府關于民生實事項目推進落實情況工作報告;12 月底,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將審議意見辦理情況報告市人大常委會,以釘釘子精神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
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背景下,如何讓調查研究在人大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對此,市人大常委會注重把調查研究作為黨的群眾路線在人大工作中的具體落點,做到選題求準、調研求深、轉化求實,實現“把準脈、診對癥、開對方”。
開展調查研究,既要“身入”基層,更要“心到”基層。市人大常委會全力推動“萬名干部下基層”活動走深走實,將其作為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載體,深入群眾察民情,從群眾的呼聲中尋找調研的發力點、工作的切入點。截至目前,66 名人大機關干部完成330戶農村群眾的對接聯系,收集意見建議百余條,通過梳理歸納、分析研判,摸清摸準群眾需求。
同時,市人大常委會制定了調查研究工作方案,列出涉及鹽堿地大豆產業發展、慈善、托育、鄉村產業振興等8個重大調研課題。調研組邀請相關人大代表和專家學者不定期深入基層,聽真話、察真情,切實摸清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和工作落實的堵點淤點,形成了“從群眾中發現問題,到群眾中解決問題”的工作閉環,以高質量、真管用的調研成果書寫人大履職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