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磊
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礎和依托。近年來,濱州市沾化區人大常委會根據代表專業特長和職業特點,組建了18 個特色代表小組,以專業人才凝聚專業合力,以專業知識研究專業問題,特色代表小組傾情為民履職,助力產業振興,勾勒出一幅幅百花齊放、生機勃勃的美麗圖景。
走進利國鄉吳廟村,一排排整潔干凈的羊舍映入眼簾。羊舍棚頂安裝的光伏電板鱗次櫛比,匯成銀色海洋。
利國鄉是傳統畜牧產業鄉鎮。2017 年,吳廟村因地制宜探索在畜牧養殖棚頂嫁接光伏發電,形成了畜牧與光伏兩個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光畜互補、上光下養’的產業模式,實現了村里有收益、百姓有利益,建議在全鄉推廣復制,打造利國鄉獨具特色的產業集群。”2021年,利國鄉現代畜牧產業特色代表小組深入調研后提出建議。“鄉黨委政府非常重視,積極推進建議落地,通過整合資源、協調資金,建設規模養殖區13 處,棚頂全部安裝光伏板,有力推進‘光畜互補、上光下養’項目建設。”現代畜牧產業特色代表小組成員韓星合說。
嘗到“光蓄互補”助農增收甜頭后,利國鄉又規劃建設兩處總占地400畝的“光畜互補”高標準養殖示范園區,目前1處已建設完成,讓養殖戶實現養殖和光伏產業“雙收益”。
“積極拓寬線上線下銷售渠道,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寬增收鏈,推進沾化冬棗深加工業健康持續發展。”在尚億食品有限公司走訪調研后,泊頭鎮項目發展特色代表小組提出建議。
過去一年,泊頭鎮人大以促進“雙招雙引”工作為著力點,組建項目發展特色代表小組。該小組現有各級人大代表16 人,輻射聯系企業20 家,覆蓋建筑、化工、農業服務、電子商務、食品加工、養殖等多個類型,為全鎮高質量發展增添動能。“代表小組成員懂得如何管理經營、提高效益,并且及時傳達惠企政策,企業需求在哪里,小組服務就跟到哪里。”對特色代表小組的組建,尚億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利芯很是認可。
在特色代表小組助推下,泊頭鎮項目建設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去年以來,共開工項目7個、儲備項目4個,食品加工園區已現雛形。
一大早,下洼鎮曹家廟村村民陳元洪騎著電動車急忙趕往沾化冬棗研究院,參加沾化冬棗特色代表小組成員于洪長開設的培訓課堂。
下洼鎮是沾化冬棗的原產地和主產區,素有“中國冬棗之鄉”的美譽。為助推冬棗產業高質量發展,下洼鎮人大以沾化冬棗研究所為主要陣地,集結于洪長、丁太平等人大代表中的冬棗種植專家,成立沾化冬棗特色代表小組,致力于冬棗大棚種植基地建設、品種改良、技術傳授、市場開拓等,把為民履職答卷寫到棗農心坎里。
今年以來,沾化冬棗特色代表小組已舉辦20余場“田間課堂”,輻射帶動棗農1000 余人。“前年開始,我就跟著特色代表小組學習科學規范種棗,冬棗品質明顯提升。去年,我種植的‘沾冬2號’最高賣到每斤100塊錢,7畝地收入近50萬元。”陳元洪說。
除了送“技”下田,沾化冬棗特色代表小組還通過技術交流會、冬棗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訓會、現場指導等方式,為棗農講技術、送服務,培育了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棗農隊伍,為下洼鎮冬棗豐產增收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