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科協微信公眾號:晉城發展康養產業條件優越,請問晉城市科協如何落實“智匯中國”山西行動,賦能康養產業實現快速持續發展?
吳華芳:晉城市科協是中共晉城市委領導下的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發展科學技術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近年來,晉城市科協充分發揮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組織優勢,依托“三大平臺”,積極助力全市康養產業發展。
健康與養老是當前很火熱的一個話題,但是人民群眾對于康養的理解還不夠系統不夠深入,我們依托“科普中國”平臺,積極助力康養科普事業高質量推進。通過科普中國APP、科普微信號、抖音號等載體開展康養相關科普工作。
智能康養作為中國養老事業發展的一種趨勢,是指利用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手段,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健康狀況和幸福感。同時,市科協積極依托“科創中國”“智匯中國”平臺,積極推動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利用院士工作站、學會服務站、博士工作站等平臺為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推波助力,組織院士專家參加康養相關論壇、研討會,圍繞康養產業發展建言獻計,重點在數字康養、智慧康養、信息康養上取得新的突破。
智慧生活報:企業作為托舉養老產業發展的一支勁旅,在您看來,當前企業應當注重哪些發展趨勢?如何更好開展養老服務工作?
王宏偉:中國老人目前所需要的,已不再是狹義上的養老院,而是集“醫、康、養、護、樂”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智慧康養活力社區。這種康養社區將打破傳統養老機構封閉式管理模式,為老年人提供一個更加開放自由、醫療以及生活配套設施完善、文娛社交活動豐富多彩的生活空間。為了更好開展養老服務工作,我們需要根據每位老人的具體情況進行精細劃分。總之,我們要做的就是緊跟時代發展,通過精細化、專業化、靈活化的服務,來滿足新時代老人的服務需求。
科學導報:為老人筑起幸福巢。請問李愛玲主任,您從事康養服務領域多年,有沒有一些可持續、可借鑒、可復制的經驗分享?
李愛玲:社區居家養老是一個全國性的難題,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為了給養老事業改革蹚出一條新路,我們在養老服務的實踐中不斷探索。以社區為依托、居家為基礎、機構為補充的融合養老服務理念,秉持品質養老、精致養老、健康養老、幸福養老的宗旨,凝練出“黨建引領+社區居家+智慧化養老+醫養融合+時間銀行合作社+長者食堂+銀發旅居+嵌入式機構”的“幸福匯”“1+7”養老模式,形成了“管理制度化、服務精細化、工作規范化、團隊專業化”的幸福匯養老服務標準。
養老服務是多元化的,根據每個社區的特點,我們的定位都不同。比如,在晉城市西大街社區定位就是普惠,在太原清徐福利院的定位就是高品質兜底。新時代養老服務,需要不斷創新理念,精益求精提升服務質效。我們還在太原晉源區幸福匯創建了全員參與的互助式“長者全藝合作社”,以調動、帶動、互動的理念,引導老人一起參與到自我養老生活中。這種模式不僅調動了老年人的熱情和積極性,豐富了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也改變了以往養老機構單純依靠政府“輸血”的尷尬,實現了輸血造血互動發展。
山西科技報:除了做到特色的產業以外,文旅項目的落地對于當地都有什么樣的需求呢?
張騰:做到結合當地特色以后,產業的區域復合系統對于區域整體化運作就有了深度的依賴,那么對于產業的發展就要考慮到了一系列的配套內容。前期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從各部門的審批及政策的明確以外,還需要明確資源保護與開發之間是否存在著矛盾關系。其次也需要考慮到資本環境的問題,當地是否擁有配套的產業基金或政府引導性基金,也都關系到項目進展的周期及落地的問題。
山西科技新聞網:請問楊肖峰董事長,下一步合聚集團將如何展現企業擔當,為晉城市康養產業作出企業應有貢獻?
楊肖峰:多年來,合聚集團一直在努力探索合聚路徑,為晉城全市人民乃至南太行3000萬人民的心腦健康、慢性病康復和享老生活而努力。集團后期會不斷在行業內創新,不斷引進優秀的人才,不斷探索和深究康養的運營模式,為引領晉城康養產業的發展貢獻合聚擔當。具體來講,是在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三個層面的康養運營上,進行全方位、多場景、多生態的探索。未來,我們將逐步打造“以健康長壽為目標,以醫康護養為核心,以管家模式為支撐,以多元服務為載體”的健康服務生態圈,旨在讓晉城市及周邊的老百姓充分享受到我們的健康服務和產品,從而滿足晉城市民乃至南太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