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靜

科普現場,他是獨樹一幟的達人;科研戰場,他是拼搏奮進的勇士;三尺講臺,他是點亮科學的明燈;他就是山西工程技術學院雙創學院執行院長、董作峰勞模創新工作室負責人、山西省科普教育基地負責人董作峰。
董作峰參加工作多年來,始終堅持走在科普工作一線。管理方面負責機器人創新團隊;教學方面將德育教育、工匠精神及創新理念融入專業課程;業務方面精通車銑刨磨鉗鉚焊、激光、CNC、線切割、數控、3D打印等,研究方向為人工智能、柔性關節與柔性視覺、移動機器人。
董作峰以省級科普教育基地為基礎,帶隊開辦了機器人創新精英訓練班,開展導師帶徒、科普、技能培訓工作,提升青少年的創新設計能力和動手能力,已成功舉辦8期,在科普過程中提倡工匠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在技能培訓過程融入德育教育,共累計培訓480余人。通過傳幫帶的模式,先后指導3名教師成為優秀教學能手;開展校企合作企業累計5家。
從2018年9月至今,董作峰指導的學生,共獲得國家級獎項10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2項,并有一篇論文被錄用并發表在《2019年華北五省(市、自治區)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意設計賽論文集》;省級獎項26項,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15項。
“學生們為了電子設計大賽三天兩夜只睡三小時。比賽期間吃住都在實習工廠,睡覺時間少得可憐,你能看到的時間里他們都在為比賽做準備?!倍鞣逭f:“在世界格斗機器人中國公開賽的時候,四天時間,他們不分晝夜地調試程序,盡可能地做到萬無一失,真的很辛苦?!?/p>
世界格斗機器人大賽參賽選手秦煜軒說:“賽場形勢瞬息萬變,我們永遠無法預測下一秒會發生什么,能做的就是一遍又一遍地調試,來發現它還存在哪些問題,重復調試特別耗費耐心與精力,賽場上那幾分鐘間隙時間你都得珍惜。比如小組賽比試時,突然發現我的車有問題,就只能抓住那兩分鐘的時間將程序進行大改,這才險勝,當時緊張到手都在抖。其二就是在遇到排名遠超我們的對手時,我臨時將程序進行了改動,對抗時以最大的功率前進。針對不同的對手采用不同的戰術,這些經驗都是一次又一次的比賽積累出來的,沒有平日董老師的幫助,我們的知識儲備根本達不到這個水平?!?/p>
在科技創新方面,董作峰給予了同學們很大的鼓勵和幫助。同學們在每場比賽前都會進行反復調試、嚴肅討論,在比賽中,以信心滿滿的姿態、胸有成竹的口吻流利地回答評委老師的問題。一位同學的參賽感悟中提到,第一局輸掉比賽,從比賽中發現了自己程序的諸多問題,并在短時間內進行了修改,并在隨后的二、三局贏得了比賽。在成功晉級后,面對更加強勁的對手,采取了冒險的玩法,雖然結果較為可惜,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視覺盛宴。通過學生對比賽簡單的描述,可以看出參賽同學們的比賽經驗在不斷地提高、專業知識在不斷地擴充,這些收獲離不開同學們的勤奮,同樣也離不開董作峰在日常學習中對同學們的培養。賽后將比賽復盤,是董作峰的習慣,復盤中,他將科技創新思想滲透到學生的每一處學習中。
創新思維需要培養。董作峰在實踐和日常學習生活中也在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思維能力。董作峰說:“創新思維的培養在于日常多看多想,不是一時的火花迸射,而是一段時期的智慧積累,量變才能達到質變。”
在日常的學習中,董作峰通過帶領學生們觀看往屆比賽視頻、圖片、文字等資料,引導學生跳出固定思維的束縛產生新點子。而他,作為創新創業教研室的一名教師,授課和交流就是他的日?!龑W生產生創新創業的思想火花,為將來學生的發展埋下雙創的種子;將想法轉變為圖紙,將圖紙轉變為樣品,將樣品轉變為實物,然后通過比賽不斷打磨學生的雙創歷程。
多年來,董作峰在莘莘學子心中埋下探尋科學的種子,插上實現夢想的翅膀。董作峰對記者說:“我努力讓一代代學生成長起來,傾其所有助他們成為推動國家進步的有用之才,無憾無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