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海健
生活化教學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大力倡導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指的是把教學活動放到具體的生活場景中,由此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學習活動的欲望,使他們在生活中學習知識的同時,學會更好地生活,最終獲取有活力的知識,陶冶情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主動從生活中探尋數學的蹤跡,將生活化教學落到實處,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性、真實性與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探究欲望,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
教學目標是一節課的整體導向,所有教學規劃、行為、資源、步驟等都要圍繞既定教學目標展開,當然中間也可小幅調整,不過不能同整體教學目標相偏離,這是最為基本的教學原則。在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教師應制訂生活化教學目標,將所授內容同生活聯系起來,但事實并非如此,有的教師制訂的教學目標偏離生活,將側重點放在理論知識講解與解題方法傳授方面,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以致他們很難將所學的數學技能運用到生活中。
新課程改革已經推行多年,教學內容也發生重大變化。教師除利用固有的教材、練習冊和相關配套資料外,還要積極引入一些生活化資源,一方面彌補教材內容的不足,另一方面能夠拓寬學生的眼界,擴充他們的知識容量。但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所運用的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有所脫離,仍然以傳統的教學內容為主,沒有將抽象的數學理論知識同真實的生活現象聯系起來,容易給學生帶來模糊的印象,影響他們的數學學習效果。
小學數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雖然新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生活化教學涉及生活化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多個方面,但是在教學模式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為過于單一,仍以“灌輸式”教學模式為主,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充分凸顯出來,這樣很難將學生的相應生活經驗與社會閱歷激活,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仍然局限于傳統的課本與教室,不利于他們的正常學習。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意識到了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在平常教學中也比較關注生活化教學的實施與落實,會主動引入一些生活化素材,但同時也面臨一些問題。其中,最常見的是,有的小學數學教師引入的生活資源不夠精準,同課本知識有著一定的偏差,缺乏針對性。這樣只會導致生活化教學流于形式,沒有真正落實,影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正常學習、理解乃至應用[1]。
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要想從生活中探尋數學,有效落實生活化教學,教師首先需及時轉變傳統落后的教學理念,以生活化教學為基本導向,制訂各項教學計劃與方案,大力推行生活化教學,給學生提供豐富的生活化學習資源,讓他們在生活化素材的助力下高效地學習數學知識。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平常教學中需主動實施生活化教學,盡量將教學內容同學生的實際生活關聯起來,帶領他們在生活化環境下學習數學知識[2]。
例如,在進行“分與合”教學時,教師先把3 朵花拿在一只手上,詢問學生:“假如用兩只手拿花,手都不能空,你們打算怎么拿?”學生聯系生活中分東西的經驗,討論用兩只手拿3 朵花的不同方法,發現可以一只手拿一朵,另外一只手拿2 朵,實際上就是將3分成1 與2,了解3 的分法。接著,教師拿出兩個盤子與4 顆糖,布置任務:“現在要求大家將這4 顆糖分在這兩個盤子中,盡可能找出更多的分法。”由學生親手嘗試,一邊操作一邊思考4 能夠分成幾和幾。然后,教師隨機提問幾名學生,讓他們說出自己的分法,如1和3、2 和2、3 和1。教師接著再組織學生討論:“幾顆糖與幾顆糖能夠合成4 顆糖?”讓他們先想一想,同桌之間說一說,分享各自的想法,1 和3、2 和2、3 和1 可以合成4。由此,學生就初步掌握了數的分與合。
在任何教育階段、任何學科的任何一節課教學中,新課導入都占據著異常重要的地位,不僅是這節課開始以后的第一個環節,還關系到后續各個教學環節的順利推進,對整節課的教學成敗有著直接影響。在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教師應從新課導入環節就落實這一教學模式,利用一些常見或有趣的生活化現象揭示課題,拉近數學課堂同現實生活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快速進入學習狀態[3]。
例如,在開展“百分數”教學時,教師先在課件中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數,如“某籃球運動員的職業生涯投籃命中率是51.5%”“某手機價格下降10%”“某手表價格上漲15%”“某商店營業額本月比上月增加10.3%”“本校女生占全體人數的48%”等,詢問:“這些數是什么數?”學生結合預習知道是百分數,接著教師設疑:“通過預習,關于百分數大家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他們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迫不及待地想學習新課。接著,教師展示在某次投籃練習中,3名隊員的投籃情況:25 投16 中,20 投13 中,30 投18 中,提問:“結合以上數據你們認為哪位同學的投籃練習成績好一些?為什么?”教師讓學生獨立計算這三名隊員投中的比例,引入百分數的概念,使他們在生活化的場景中學習新知識,從而牢固掌握百分數的概念。
情境教學也是近年來比較流行的一種新式教學方法,現已廣泛運用于教育教學中,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睞,效果不錯。為了有效落實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教師可以將情境教學與生活化教學有機結合,例如,根據實際教學需求將一些生活中的實物帶到課堂上,或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相應的生活化現象,也可以模擬部分生活場景,引導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降低他們的理解難度,使他們對所學內容掌握得更為牢固[4]。
以“認識平行線”教學為例,教師先在多媒體課件中出示以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如高壓電線塔、鐵軌、雙杠、臺階、樓梯等,創設生活化情境,要求學生認真觀察這組圖片,找出里面蘊含的數學知識,主要是各組線段;然后,抽象出相應的線段,為方便學習,可分別用直線來表示它們。接下來,教師詢問:“你們能根據這些圖片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進行分類嗎?說一說是怎樣進行分類的?”學生思考后將會把這幾組直線分成交叉與不交叉兩類,教師再設疑:“如果將不相交的兩條直線無限延長,它們會相交嗎?”教師繼續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延長圖片中的直線,直到學生發現不會相交。然后,教師指出:“在同一平面內交叉的兩條直線叫相交,沒有交叉的叫作平行,大家能找到身邊的平行線嗎?”學生可以找一找教室內的平行線,像黑板、國旗、課桌的對邊等,這樣有助于他們深入理解平行線的概念。
長期以來,提問都是課堂教學中的常用方法和手段。不過,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推進與深入,無論提問方式,還是提問內容都發生了重大變化,越來越趨向于生活化方向,注重問題同生活之間的聯系。要想更好地落實生活化教學,教師應圍繞具體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一系列生活化問題,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與主動交流,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促進互動式課堂的構建,驅使他們在互動中學習知識[5]。
例如,在“用字母表示數”教學中,教師先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兒歌《數青蛙》,詢問學生:“這樣一直編下去能夠編多少句?”學生發現永遠也編不完。由此追問:如果用字母表示歌詞中的數,你們能用一句話把這無數句概括一下嗎?提示他們用a表示青蛙數量:a只青蛙a張嘴,2a只眼睛4a條腿,撲通a聲跳下水,使他們發現這是用一個字母表示一個數,由此揭示新課的主題。接著,教師出示一個生活化問題:“甲、乙兩地之間的公路長280千米,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你能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這輛汽車行駛一段路程后剩余的路程嗎?”可以用字母m表示已經行駛的路程,那么剩余的路程就是280-m千米。教師如此精心設計生活化問題,引導學生從生活慢慢進入數學學習中,使他們親身經歷由抽象到具體的數學學習過程,感受數學的簡潔美與符號化思想。
作業屬于課堂教學的持續與延伸,在整個教學體系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作業一方面能夠檢測學生在學習中的薄弱之處,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處理問題,鍛煉知識應用能力。在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求學生完成課本中的練習題與其他配套習題外,還可以巧妙布置一系列生活化作業,創新作業的形式與內容,使他們利用課堂所學分析與處理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提高應用能力[6]。
例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學實踐中,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生認識完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后,以理解周長的概念為基礎安排的,通過猜想、自主探索、驗證猜想、合作交流歸納出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與公式。當學習完教材上的理論知識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生活化作業,如要求學生回家親手測量一些物體的邊長,利用所學公式計算出這些物體的周長,如餐桌、地板磚、相框、窗戶、電腦桌、門、電視機等,做一些實踐性作業。然后,教師根據作業完成情況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的收獲,主要是分享自己的測量與計算過程,有哪些好的方法與技巧等,使他們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生活中的數學,培養自主探究意識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針對生活化教學的落實,教師除在課內環節加以重視外,還要積極開設第二課堂,讓數學教學真正走進生活,帶領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使他們切實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原理,改善他們的學習效果。對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平常教學中,應圍繞所授內容開展課外活動,實現課堂上下的有機統一,引領學生走入生活,使他們切實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例如,“折線統計圖”是學生在已經了解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統計知識。教師可帶領學生經歷運用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的過程,使他們了解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的基本方法和特點,讀懂常見的折線統計圖,可以根據要求完成相應的折線統計圖。當學習完課本內容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積極開設“第二課堂”,要求他們收集與統計生活中的一些數據,如家中爸爸媽媽每個月的手機話費使用情況,每天使用的塑料袋數量,以及最近幾個月每月的電費、水費等,把這些數據制成折線統計圖,觀察變化趨勢。然后,教師組織學生從這些折線統計圖中發現問題所在,如塑料袋、水電費什么時候使用得最多,要想辦法減少白色污染,節約用水、用電等,讓他們體會統計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
在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深刻意識到落實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把握好數學教學內容同現實生活之間的結合點與銜接處,將生活化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全方面打造生活化課堂,真正做到從生活中探尋數學,大大提升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他們通過生活化教學高效學習數學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