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婕
眾所周知,幼兒階段是個人塑造健康心理的關鍵時期。《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強調了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求教師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端正心理健康教育態度,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幼兒教育的方方面面,促使幼兒體驗多樣活動,建構良好的心理認知,塑造健康心理,夯實健康發展基礎。但事與愿違,從當前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情況來看,不少幼兒教師忽視心理健康教育,或者應用講授法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致使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效果不盡如人意。眾所周知,閱讀是幼兒建構認知的方式之一[1]。《指南》指明了幼兒認知特點,強調了繪本的重要性,要求教師選用適宜繪本,引導幼兒閱讀,促使幼兒獲得有效發展。縱觀當前的繪本市場,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題的各類繪本舉不勝舉,為教師提供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便利。《指南》還倡導幼兒教育活動化,建議教師依據教育需要創設各類活動,優化幼兒的體驗,使他們在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建構良好認知,發展多種能力。基于此,教師可以根據繪本特點和幼兒心理發展需求,科學設計和開展開放式閱讀實踐活動,實現“繪本+”活動,為幼兒塑造健康心理。
“繪本+”活動是以心理健康類繪本為基礎的活動。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類繪本是有效實施“繪本+”活動的基礎。《指南》強調了教師專業能力的重要性,要求教師提升教學資源挖掘能力。對此,在開展“繪本+”活動前,教師應先發揮專業能力,挖掘心理健康教育類繪本。
“繪本+”活動以幼兒為中心,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情況是教師實施“繪本+”活動的基礎。在實施幼兒教育活動之際,教師應采用多樣方法,如日常觀察法、成長檔案記錄袋法等,了解大、中、小班幼兒心理發展情況。立足于此,教師應有針對性地挖掘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類繪本,為創設系列活動奠定基礎。例如,小班幼兒的心理發展具有具體性、無意性,具體表現為情緒不穩定。立足于此,教師可挖掘相關繪本,如《我要勇敢》《我愛幼兒園》《我好害怕》等,以此為基礎創設多樣活動,引導幼兒認知不同情緒,了解控制情緒的方法等,通過控制自己的情緒來塑造健康心理。又如,中班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化和形象性特點,活潑好動,能接受一定的任務,但缺乏規則意識。對此,教師可有針對性地挖掘以規則為主的繪本,如《大衛不可以》《圖書館獅子》《手不是用來打人的》等,借此創設相應活動,引發幼兒對規則的關注,使幼兒建構良好的規則認知,由此自覺約束不良行為,潛移默化地塑造健康心理。再如,大班幼兒感知覺逐漸完善,但注意力不穩定。由此,教師可挖掘相應繪本,如《小金魚逃走了》《襪子藏哪了》《小企鵝觀察力培養繪本》等,引導幼兒在閱讀中集中注意力,提高專注力。
《指南》將幼兒教育活動劃分為五大區域,要求教師創設適宜活動,引導幼兒建構健康、語言、藝術等認知,同時發展多樣能力,實現多元發展。繪本是教師指導實施五大區域活動的有力“助手”,同時,五大區域活動也是幼兒塑造健康心理的依托。因此,在實施“繪本+”活動時,教師可開展“繪本+”區域活動,將心理健康類繪本與語言、藝術、科學等領域融為一體,綜合利用多種手段,讓幼兒體驗閱讀所帶來的真、情、趣,陶冶幼兒的情操,健全幼兒的人格,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繪本閱讀是語言區的重頭戲。在語言區,幼兒通過閱讀繪本,不但可以建構語言認知,鍛煉語言運用能力,還可以體驗活動,塑造健康心理。《指南》強調了游戲之于幼兒的影響,提倡幼兒教育游戲化[2]。所以,在開展“繪本+”區域活動時,教師應以閱讀區為抓手,組織和開展閱讀活動。
以《小金魚逃走了》為例,在開展大班語言區活動時,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該繪本。此活動目的是引導幼兒尋找逃走的小魚,并試著用“小魚逃到哪里了?”“小魚逃到了……”進行描述。為達成此目的,教師創設游戲活動:尋找小魚。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繪本插圖,并向幼兒提出問題:“小魚逃走了。小魚逃到了哪里?”在問題的作用下,大部分幼兒會將視線集中在插圖上,認真觀察,尋找小魚的蹤跡,并試著組織語言,描述小魚的位置,如“小魚逃到了電視機里”“小魚逃到了掛圖上”等。在幼兒熟悉游戲后,教師鼓勵他們與小組成員合作,由一名幼兒提出問題,其他人尋找并描述小魚的蹤跡,看誰找到的小魚最多。這樣的游戲活動調動了幼兒的競爭積極性。在競爭意識的作用下,大部分幼兒高度地集中注意力,認真觀看插圖,在不同的角落里發現小魚的蹤跡,并主動描述。教師介入游戲,及時贊賞幼兒的良好表現,使他們增強觀察、表達欲望,繼續體驗游戲活動。實踐證明,通過體驗這樣的游戲活動,幼兒不僅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還提升了注意力水平,增強了專注力。
科學探究是科學區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現有實踐證明,幼兒通過體驗科學探究活動,不但可以建構科學認知,還可以自然而然地磨煉耐性,鍛煉專注力等,有利于塑造健康心理。對此,在開展“繪本+”區域活動時,教師應以科學區域為立足點,融入繪本,創設探究活動,促使幼兒塑造健康心理。
仍以《小金魚逃走了》為例,該繪本描述了小金魚逃走尋找朋友的有趣故事。在找朋友的過程中,小金魚幾次找錯,為故事增添了趣味性,同時也為幼兒提供了觀察、比較的機會,便于幼兒探尋小金魚與周圍事物的異同之處,借此建構科學認知,同時鍛煉專注力、觀察力等。由此,在組織科學區域活動時,教師以繪本插圖為入手點,引導幼兒與小伙伴們一起觀察,看誰能發現更多的小金魚與周圍事物的不同之處。在此之際,教師還鼓勵幼兒組織語言,描述不同之處。在觀察的過程中,幼兒高度地集中注意力,發現小金魚,并從不同角度對比小金魚和周圍的其他事物,由此發現它們的不同之處,積極描述。教師則鼓勵其他幼兒傾聽,描述其他不同之處。幼兒通過不斷觀察、描述,切實發現事物的特征,建構了科學認知。同時,不少幼兒還因為參加了這樣的活動,鍛煉了觀察能力,提高了注意力水平,塑造了健康心理。
一日生活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獲得有效發展的載體。在實施“繪本+”活動時,教師應以一日生活為抓手,發揮教學智慧,應用多樣方式建構“繪本+”一日生活活動,借此豐富一日生活活動內容,促使幼兒順其自然地塑造健康心理。
環境是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幼兒教育環境不良,容易使幼兒受到消極影響,產生畏懼、恐慌等不良心理,進而影響他們健康發展。“繪本閱讀吧”是幼兒閱讀繪本的場地。良好的繪本閱讀環境,可以在調動幼兒閱讀積極性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塑造他們的健康心理。因此,教師應著力建造“繪本閱讀吧”,營造溫馨的閱讀氛圍。
在建造“繪本閱讀吧”時,教師搭建書架,定期投放繪本。同時,教師在書架上擺放綠植、書簽等,在地板上鋪設靠墊、地毯等,營造溫馨的氛圍。在此氛圍的作用下,幼兒會產生閱讀積極性,自主挑選自己喜歡的繪本,自主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幼兒會受繪本內容的影響,在無形中建構正確的心理認知,同時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此外,教師還設置了不同崗位,如“繪本讀書吧”巡邏員、“繪本讀書吧”借閱管理員等,設定明確職責和“繪本讀書吧”規則,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推動“繪本讀書吧”建設、發展。尤其,幼兒在踐行職責、閱讀繪本的過程中,會自覺地遵守相應規則,有利于形成規則意識,減少不良行為,滋養健康心理。
午休是一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不少幼兒因精力充沛,久久無法入睡,由此做出諸多出人意料的事情,影響了他人。分享繪本故事可以營造安靜的環境,同時使幼兒伴隨著故事入睡。對此,在午休期間,教師可引導幼兒參與睡前溫情閱讀活動。
不少幼兒有自己喜歡的繪本,教師可尊重幼兒的喜好,鼓勵他們利用午休時間為其他幼兒分享自己喜歡的繪本。在分享繪本時,幼兒自覺用輕柔的聲音,講述繪本故事,營造安靜的午休氛圍。其他幼兒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會慢慢地平復情緒,產生睡意。同時,這些幼兒也會對講述者產生好感,便于拉近彼此距離,建構積極情感。教師用生動的語言為幼兒講述自己喜歡的繪本故事,借此推動幼兒快速入睡,同時增強師幼情感,建構和諧的人際關系,潛移默化地促使幼兒塑造健康心理。
讓幼兒享受繪本閱讀的歡樂,是實施繪本閱讀的目的之一。享受繪本閱讀歡樂的過程,正是幼兒塑造健康心理的過程,同時,也是幼兒發展多樣能力的過程。在開展“繪本+”一日生活活動時,教師應以“一日生活”為依托,把握時機,組織復述活動、表演活動、游戲活動等,豐富一日生活,驅動幼兒多樣地“悅讀”繪本,順其自然地滋養健康心理。
例如,教師依托不同的區域活動,融入繪本《大衛,不可以》,引導幼兒了解故事內容,建構規則認知。立足幼兒的認知情況,教師組織表演活動。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將幼兒分為不同的小組,引導他們與小組成員通力合作,回顧繪本故事內容,討論大衛的種種做法,并扮演大衛角色。在幼兒做好準備后,教師搭建舞臺,鼓勵小組輪流上臺表演。在幼兒表演過程中,教師用賞識的眼光進行觀察,及時發現幼兒的良好表現并進行贊賞。教師的贊賞有利于幼兒樹立自信心。通過表演活動,幼兒不但可以獲取閱讀繪本的樂趣,增強繪本內容認知,還可以自然而然地建構健康心理,可謂一舉兩得。
《指南》闡述了親子共讀的重要性,如通過親子共讀,可以建構和諧的家庭關系,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促使幼兒健康發展,由此要求教師引導家長與幼兒合作,開展親子共讀活動。綜觀當前的親子共讀情況,大部分家長單向地向幼兒讀繪本,影響了雙方的互動,無意抑制了幼兒的閱讀積極性。對此,在搭建“繪本+”親子共讀活動時,教師應以幼兒為主體,以幼兒的興趣愛好為基礎,引導家長創設多樣活動,驅動幼兒積極體驗。
例如,教師可引導家長和幼兒共制繪本。在幼兒閱讀了《我好害怕》后,教師布置共制繪本任務:“請家長耐心詢問孩子自己害怕的事情,想出應對方法,并就此和孩子一起制作繪本。”在完成任務后,家長與孩子共讀繪本。不少家長發揮自主性,耐心地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害怕的事情。在了解的過程中,一些家長和孩子通力合作,探尋應對方法。之后,家長和孩子設想各種制作繪本的方法。在個性差異的作用下,幼兒和家長提出不同的看法,由此碰撞思維,逐步達成統一認知。然后,家長示范,耐心地動手制作。在家長的帶領下,幼兒耐心地進行繪畫、制作。這樣的做法不僅切實地豐富了幼兒的家庭生活活動,營造了和諧的家庭氛圍,還使幼兒在與家長相處的過程中順其自然地建構積極情感,磨煉耐心,鍛煉想象力等,有利于增強健康心理發展水平。
綜上所述,有效實施“繪本+”活動,可以為幼兒塑造健康心理。在實施幼兒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和家長要以《指南》為指導,強化育人意識,以繪本為工具,以“繪本+”活動為依托,運用多樣策略,引導幼兒與繪本互動,自然而然地塑造健康心理,增強幼兒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