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冰瑤


調查研究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工作方法,是黨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重要法寶。回顧黨的歷史,黨通過做好調查研究,掌握黨情、國情、社情,審時度勢,謀劃治黨治國方略,不僅扭轉了中國發展進程中的種種困局,更引領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新的成就。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中,黨中央決定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作為全黨開展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調查研究的重要性,并躬身垂范,把調查研究走“深”、走“實”、走“細”、走“真”,在武裝理論中走深、在解答問題中務實、在洞察歷史大勢中明向、在滿足人民需要中定策,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邁向新的征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化調查研究推動解決發展難題,表明了調查研究具有極端的重要性,是當前我國在發展改革進程中搶抓新的戰略機遇、明確新的戰略任務、謀定新的戰略部署的重要法寶。當前,吉林正在聚力謀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吉林工作的步伐按下了快進鍵,更加迫切需要通過調查研究挖掘吉林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層次矛盾、把握吉林經濟社會發展的本質與規律,找到問題的“命脈”,干實事、謀實招、求實效,推動主題教育在吉林振興發展中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一、堅持理論自覺,以唯實精神搞調研,厘清問題“起始點”
開展調查研究要回答“為什么”的問題。這需要黨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調查研究環節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清醒認識和自覺堅持。理論上清醒,才能進一步鎖定調查研究的“主題”,細化調查研究的“內容”;理論上自覺,才能進一步深學、細照、篤行,用心用力用情找尋問題的解決之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決策可操作性不強的原因在于沒有真實把握客觀的實際情況,因此,則無法回答為什么的問題。回顧黨的百年恢宏歷史,黨一以貫之、旗幟鮮明地堅持并捍衛馬克思主義。在調查研究中,以馬克思主義之“矢”,做好實事求是的理論指引,進一步射中國之“的”。具體上,就是堅持理論自覺,開展調查研究,以唯實精神,把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立黨興國、興黨強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內化于調查研究之中,從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宏觀把控,微觀聚焦,堅持“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地去摸清情況,摸真情況,準確掌握一手資料,厘清調查研究問題的起始點,精準對接問題導向,準確把握調查研究的主題,精準鎖定黨的中心任務,厘清問題的“起始點”,進而為決策的可操作性做好前期的準備。當下,我省正搶抓時代發展機遇,更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覺,以唯實精神,沉下心氣、投入力氣開展調查研究,探尋我省高質量發展新道路上的矛盾點,厘清發展道路問題,進一步鎖定目標導向。
二、堅持思想自覺,以求實態度做研究,找準任務“切入點”
開展調查研究要解決“是什么”的問題。做深做實調查研究需要以理論為依托。新時代開展調查研究,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調查研究過程中獲取情況、分析問題、明確任務的理論依據。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用好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道路上扎根基層,以思想自覺,以求實態度研究社會基層現象,進而找準新任務的“切入點”。
毛澤東指出:“一切結論產生于調查情況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頭。”這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在找準任務“切入點”的科學性。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通過反復的實踐求索,形成了新民主主義理論。在調查研究中了解中國國情,分析社會主要矛盾,找到了要解決人民的問題,摸清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具體是什么;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找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任務,黨的建設任務等。在新中國成立后,黨持續開展調查研究。以毛澤東思想為依托,分析新中國成立之初的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困境,明確黨在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個過渡時期,黨的總路線與總任務的切入點。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共產黨人緊緊圍繞國家發展大局的重大問題,進行深入地實地考察調研,提出解放思想的宣言,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明確了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的中國特色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調查研究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作為開展工作、出臺政策、制定戰略的“先手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調查研究是獲得真知灼見的活水源頭。”面對當前深層次的問題和多元風險挑戰,我們再次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自覺,徹底開展調查研究。在調查研究之前,確定主題、制定具體方案,在調查研究之后,在科學分析研究基礎上產生結論,進而明確任務導向。這樣,把服務于黨的中心工作的調查研究,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上,全面地、辯證地、客觀地分析研究問題,找到其中的規律性,進而找到日常工作任務的切入點,提高工作效率,解決實際問題。以保持大黨獨有的清醒,找尋中國式現代化路徑中的任務切入點,加快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三、堅持政治自覺,以著眼長遠做規劃,鎖定工作“結合點”
運用調查研究要解決“做什么”的問題。把準政治方向,是解決“做什么”的道路方向問題。黨在治國理政中,始終堅持立足當下,又著眼長遠。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們黨始終堅持走好群眾路線,深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使命感鎖定工作的“結合點”,做出科學的決策來逐漸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增強政治自覺,做到調查研究“眼睛向下”。所謂眼睛向下,就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傾聽人民心聲,回應人民呼喚。毛澤東指出,“要做好調查研究,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只有在調查研究中對接實際,找準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進而把這些問題轉化為工作中的結合點。針對這些問題,一方面要下大力氣,分析問題癥結所在,一方面也要切實傾聽人民的心聲,才能制定出人民滿意、符合實際、解決問題的科學決策。
增強政治自覺,做到調查研究“持之以恒”。所謂持之以恒,就是指開展調查研究,是要長期堅持的。當前,我國發展環境變化,世界格局轉變,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繁重。這要求我們不斷提升學習力,堅持政治自覺,形成調查研究與學習新鮮事物的良性循環,鎖定工作的“結合點”,做到既平衡短期利益,又著眼發展的可持續性。
四、堅持行動自覺,以務實作風抓落實,瞄準做事“著力點”
通過調查研究要解決“怎么做”的問題。調查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讓工作落實更有“質效”。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調查研究要以解決問題為根本目的。”只有調研的上篇文章、沒有落實的下篇文章,再好的藍圖都是水中花、鏡中月。開展調查研究必須摒棄“轟轟烈烈搞調研、浮皮潦草抓解決”的不良作風,既要摸清情況、找準問題,又要拿出舉措,潛心治學、虔誠問道、做好決策咨詢、推出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守正創新,讓做出的決策可以行之有效地應用于經濟社會發展之中。
開展調查研究的重點就是要解決“干什么”的問題。問題是時代與人民反饋的聲音,弄清了問題的源頭、把握了任務的重點、鎖定工作的目標,接下來就是以務實作風落實,腳踏實地解決問題。
“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就是開闊我們視野、提升我們本領的“最高塔”。我們要按照中央部署要求,認真開展調查研究,更加精準地謀劃工作、更加有效地推動吉林高質量發展,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好局起好步作出應有貢獻。
(作者單位:中共吉林省直屬機關工委黨校)
責任編輯/隋幸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