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芹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戰略部署,為各行各業在推進鄉村振興中如何找準位置并作出貢獻提供了明確的指導方針和基本遵循。2018年2月,全國婦聯下發的《關于開展“鄉村振興巾幗行動”的實施意見》指出:“最廣泛地把農村婦女動員起來、組織起來,更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巾幗力量。”婦女是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力量,是鄉村振興的享有者、受益者,更是推動者、建設者。
一、女性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主體
女性作為最活躍的生產力要素的一部分,在農村文化、社會和經濟建設中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農村女性是產業振興的主力軍。由于中國經濟處于高速增長期及城鄉二元結構的存在,大量青壯年男性勞動力外出務工,而女性和老人更多地留守農村,成為發展農村社會經濟的中堅力量。隨著分工模式的改變,女性逐漸接受現代化農業教育,并逐步探索新的生產經營方式,在農村產業振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有些農村女性在從事第一產業的同時,逐漸向二三產業轉型,有許多女性在鄉村創辦企業、開辦民宿、加工特色食品、制作文創和手工藝品,尤其是還有許多女性利用短視頻、抖音等新媒體開展線上營銷,為鄉村發展貢獻女性的智慧和力量。第二,農村女性是鄉村人才振興的源動力,是農村穩定的強化劑。據相關數據顯示,我省2020年鄉村人口總數為899.4萬人,其中男性462.9萬人、女性436.5萬人,女性在家庭生活和農業生產中扮演“頂梁柱”角色。第三,農村女性是鄉村生態振興的先鋒隊、守護者。農村女性是環境生態資源的直接利用者,也是農村生態文明的踐行者、守護者。她們廣泛參與庭院美化、養殖種植和垃圾治理分類等,更加關注鄉村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自然資源的利用。第四,農村女性是鄉村組織振興的生力軍。隨著婦女地位的提升,農村女性參政議政意識和爭取保障自身合法權利意識逐漸加強。尤其是近年來婦聯等女性組織在鄉村的影響力逐步加大,為鄉村中婦女權益的保障發揮愈加重要的作用。
二、發揮女性獨特優勢助力鄉村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婦女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力量。沒有婦女,就沒有人類,就沒有社會。”作為鄉村振興主體力量,女性具有多項先天性獨特優勢。一是生育主體優勢。努力匯聚本地鄉村女性、返鄉女性和下鄉女大學生等各類女性在農業領域就業創業,嘗試招募大城市未婚女性到鄉村工作,通過開展各式活動,促使女性在鄉村結識伴侶,結婚生子。只要女性在農村結婚,有了家庭和孩子,其留在農村就成為大概率事件。只要鄉村有了年輕人口的補充,自然就有了活力,就能彌補農業就業人口后繼者不足的缺憾。二是高情商優勢。未來社會是一個體驗時代,高情商極其重要。女性較男性有更強的共情能力,能夠很快識別他人情緒,能夠快速感知他人心情,而且女性天性溫柔細膩、熱情平和、善解人意、禮貌謙卑。這種獨特的親和力會更加吸引消費者、客戶和合作伙伴等,會很快拉近與他們的距離。而且女性善于觀察、做事認真、勤勞堅毅,責任心強,潛藏著強大的自然勞動能力,具有特殊的文化特質,是傳統文化技藝的重要挖掘者、傳播者、傳承者,是很多地方特色文化產業的發展主力。三是情感細膩優勢。“細節決定成敗”,女性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在處理人際關系等事務上更加細膩。女性善于“以柔克剛”,憑借女性的柔性力量、耐心和智慧,能夠有效化解傳統“管控”治理導致的矛盾和村民之間的各種糾紛,加強村民之間的凝聚力。四是感知力優勢。敏銳的直覺力是女性天然優勢。這使女性更容易看清事物的本質,讓復雜的問題變得更簡單。科學研究證實,女性對環境認識更加清晰。女性可憑借這種獨特的感知力,把農村生態治理得更加優美,打造更多獨具特色的“最美庭院”,成為鄉村旅游的亮點,為鄉村旅游產業賦能。
三、增能賦權,培育女性農民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吸引和留住年輕女性扎根鄉村,必須為其增能賦權,提升發揮價值的空間和能力。由于涉農女性呈現多樣化特征,政府應建立多渠道、寬領域、廣覆蓋的女性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分類施策,制定“提升技術和經營能力”和“支持創業”等多種方案政策,靈活開展教育培訓,服務于女性職業農民成長成才。通過優秀農業技術專家授課、面對面指導等多種方式,提供技術指導,傳授致富信息。積極發揮女性創業者協會、家庭成長驛站、婦女之家和社區等組織的作用,搭建學習觀摩、技術指導和創業項目展示等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平臺,針對不同女性群體免費開展特色種養殖業和鄉村旅游等項目的培訓。同時與省內外農科院專家和涉農部門溝通、合作、聯系,組織優秀女性參加國家、省、市組織的各類女性職業農民培訓班,打開她們對外交往的更大空間,提升其各方面素質和能力,在當地農村婦女中發揮傳幫帶作用。此外,基層要組織開展婦女思想課堂,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大力宣傳黨的重要會議精神和鄉村振興方針政策,實現女性意識和行為的雙重覺醒,促進其積極參與政治事務和農村產業經濟建設。
在賦權方面,著重加強農村婦女干部的選拔任用。深受傳統文化影響的鄉村,不僅參與公共事務的女性還較少,而且在決策層面和管理層面的話語權仍然較弱。各鄉鎮黨委要創新用人機制,加強基層優秀女干部的培養工作,并將能力強的女干部放在重要實職位置上。組織人事部門要敢于打破傳統體制束縛和性別關系束縛,創新選人用人工作思維,每年拿出一定的部門負責人職位和科級干部指標分配給女性干部,切實保障基層婦女參政議政的權利。女性根據自身群體的特點,通過政治參與,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多更好的建議,發揮女性的獨特作用。同時,組織人事部門要專門建立一個鄉村女干部人才信息庫,并及時更新、不斷完善信息。跟蹤考核鄉村優秀女干部的表現,尤其著重40歲以下鄉村女干部的培養選拔,確保基層各項方針政策的制定有一定數量女性參與。
四、多措并舉,激勵女性農民
充分滿足農村女性在心理、經濟、家庭關系和工作環境等方面多重需求,喚醒女性意識,激活女性內在潛力,為鄉村振興提供持續動力。一是政策激勵。由于鄉村女性受教育程度偏低、力量較小等弱勢特征,當前我國鄉村仍然存在性別歧視現象。政府應出臺政策措施,將社會性別意識納入鄉村振興決策主流,多渠道廣泛宣傳男女平等思想,宣傳女性在鄉村振興中的重大貢獻,逐漸淡化對女性的歧視,保障女性農民參政議政和創業等方面的權利。二是減負激勵。受傳統農村兩性分工影響,女性長期被限制在家庭范圍之內,家庭服務成為女性參與社會化大生產的羈絆。政府應建立鄉村幼兒園、兒童之家和養老院等公益服務設施,消除她們的后顧之憂。三是創業激勵。政府應結合鄉村振興特點,不斷挖掘女性創業人才,打開女性發展空間,探索發展鄉村旅游、餐館民宿、特色農產品加工等多種適合女性的創業項目。也可以整合行業部門所有女性力量,將鄉村項目嵌入部門或行業大項目中,或者通過婦聯等推動項目實現。女性作為創業弱勢群體,政府應提供政策傾斜,活用各項優惠政策,為創業女性提供資金幫助,解決她們創業啟動資金瓶頸問題,同時為從事農業生產與經營的優秀女性農民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援。四是宣傳激勵。通過網絡、電視和報紙等媒體報道先進女性農民的模范典型事跡,宣傳女性在鄉村、政治和文化發展中的重大貢獻,著力提升群眾對女性參與公共事務決策管理和經濟建設重要性的認可度。五是獎勵激勵。在各類評先選優工作中向農村女性傾斜,增強女性農民的收獲感、成就感和自信心。
總之,通過政策激勵、輿論引導等多種方式,充分發揮女性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將更有力地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作者:吉林省社會科學院滿鐵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責任編輯/隋幸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