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教育廳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處 齊立也
“雙減”政策落地一年多來,經過多方不懈努力,中小學生參加校外學科類培訓的比例顯著降低。但是,一些家長唯恐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依然存在,個別培訓機構或個人正是利用這種心理繼續販賣焦慮,不斷違規開展培訓。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花樣不斷翻新,千方百計逃避監管,極大地影響了人民群眾對“雙減”工作的滿意度和獲得感,必須堅決徹底治理。
為此,教育部辦公廳等十二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防范治理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整治隱形變異培訓作出全面部署。然而,要將《意見》真正落到實處,建立健全全面破解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預防難”“發現難”“查處難”等問題的長效治理機制,各地還需在此基礎上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治理好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首先要充分發揮校外培訓多部門聯防聯治作用。長期以來,教育行政部門執法力量弱、手段少,造成校外培訓治理工作短板明顯。內蒙古、河北等地曾以組建多部門校外培訓聯合執法隊伍的方式應對,效果明顯。《意見》明確要求將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防范治理納入社區街道網格化綜合治理體系,構建街道(鄉鎮)、社區(村)動態排查機制,首次從國家層面明確了街道(鄉鎮)和社區(村)在防治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當中的作用。《意見》還明確了完善多部門聯合開展明查暗訪工作機制,從機制體制上為治理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掃清了障礙。為此,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通過政府督導問責等形式,按照《意見》要求,積極主動推動街道(鄉鎮)、社區(村)落實有關治理責任,完善發現機制,努力開展部門聯動,從而及時發現和處理違規培訓行為。
其次,要堅決依法嚴處違規培訓,形成良好警示作用。2022 年2 月,教育部、中央編辦、司法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教育行政執法深入推進校外培訓綜合治理的意見》,要求到2022 年底,教育行政部門校外培訓監管行政執法制度基本建立。目前,各地已經陸續組建了執法和聯合執法隊伍,當務之急是要讓這支執法隊伍能盡快拉得出、頂得上、打得贏,將相關校外培訓治理規定落到實處,增強教育法律制度的剛性和權威性。《意見》的出臺,為預防、發現、查處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提供了依據,各地應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在當地黨委和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雙減”工作專門協調機制作用,以橫向聯動、高效互動的工作合力,加大對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的查處和處罰力度。近期,湖南省長沙市、浙江省杭州市分別對違規培訓開出了近10 萬元的“天價”罰單,對違法違規培訓形成了強大震懾。
5.引導反思。問題解答的方法在以后的生活及學習中要解決更多的問題,因此,反思是不可缺少的:重新梳理解題思路,與同學、老師交流,對比各自不同的解題方法,取長補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養成多思考多總結的習慣……通過不同方式的反思可以在過程中不斷積累知識和經驗。
5月20日,福建省政府出臺《關于推進綠色發展質量興茶八條措施的通知》。新出臺的“茶八條”提出,完善發展規劃、促進綠色布局,適當增加烏龍茶、紅茶、白茶比例,穩定茉莉花茶生產,調減綠茶份額,大力開發名優茶和特色茶。到2022年,全省茶葉面積穩定在380萬畝左右。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的原則,推進產業與生態相協調。到2022年,生態茶園占全省茶園面積80%以上。同時,優化農藝措施、推行清潔加工。到2022年,全省推廣有機肥茶園面積超過90%,茶園綠色防控全覆蓋,茶葉初制加工廠全部完成升級改造。加快茶產業發展核心技術的研究與推廣,加快茶葉大數據的研究和應用,應用物聯網技術,建設智慧茶園。
最后,要努力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從根本上預防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意見》明確指出,各地要建立健全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預防、發現、查處工作機制,其關鍵是建立有效預防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工作機制。這就需要各地按照《意見》要求,一方面引導已轉型的學科類培訓機構、家政服務企業、校外培訓機構裁減人員和中小學在職教師等重點機構和人員不參與違規培訓;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及家長不參與、不組織、不支持違規培訓。此外最為重要的是,要進一步推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增強作業針對性和有效性,提升課后服務質量,加強對學習有困難學生的課后輔導和創造條件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課后服務需求,有效減少家長讓學生參加校外學科類培訓的沖動,從而標本兼治,鞏固來之不易的“雙減”工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