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雅暉

游客在威海市火炬八街打卡
最近,威海市民利好不斷:25處共享綠地試點區域全面對外開放;68處兒童友好社區建設正酣;10月底前,61個老舊小區將全面完成改造……
消息接連發布的背后,蘊含著威海建設“精致城市”的主線:始于精致,終于幸福。
走進旅游惠園小區,只見這個“高齡”小區停車有序、道路寬敞、設施齊全,清爽、靜謐撲面而來。
2022年,威海市把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垃圾分類房、雨污合流改造等八類群眾關心的內容列入老舊小區必改內容。2023年,又將無障礙及適老化改造、飛線規范整治納入,“八大必改”升級為“十大必改”,改造重點從硬件建設向軟硬環境提升轉變。精致城市建設以來,全市362個老舊小區接連上演現實版“老房有喜”。
幸福、宜居生活,離不開貼心的物業服務。最近,威海文峰社區居民王速成辦了件“大事”:交納了拖欠5年的物業費,還預存了1年的物業費,總共9500元。
威海出臺全國首部《紅色物業建設規范》, 以紅色物業故事為主線的《小雅的日記——一個中國基層社會治理的齊魯樣本》榮獲2022“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特等獎。
從“等著催”到“主動交”,是什么原因讓王速成將拖欠已久的物業費一次性交清?“這樣精準的物業服務,值!”王速成說。
王速成解釋道:小區以前地上只有100個停車位,最近新增了近60個;小區里的監控增加了20個;樓宇門安裝了安全系數更高的人臉識別系統;無論誰家跳閘、漏水,一個電話,物業公司就上門免費服務……
2019年,威海市在山東省率先提出“黨建引領紅色物業”的思路,建立紅色物業黨建聯盟、鎮街社區聯席會議兩大平臺共同發力,社區、物業企業、業委會黨組織三大引擎同頻驅動,駐區單位、居民群眾、法律工作者、志愿服務者、社區工作者五支力量協同配合的“2+3+5”工作機制,用“紅色物業”這根繡花針,穿起基層治理千條線,暢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如今,全市1061個住宅小區都有了紅色物業,全市住宅小區物業覆蓋率、業委會覆蓋率、物業繳費率、業主滿意率,分別達到100%、99%、88%、92%。作為住房城鄉建設部確定的“加強物業管理 共建美好家園”試點城市,威海出臺全國首部《紅色物業建設規范》,以紅色物業故事為主線的《小雅的日記——一個中國基層社會治理的齊魯樣本》榮獲2022“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特等獎。
小區里的精致,讓幸福觸手可及。小區外的精致,讓幸福無處不在。
威海通過見縫插綠、補綠提質等方式,新建改造254座口袋公園。2022年,威海全面啟動拆圍建綠行動,整治長期未動工工地的各類遮丑型圍擋94處,越來越多的公共綠化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融入市民生活。“查漏補缺”新建公園的同時,威海還按照全齡友好理念,對公園廣場等區域無障礙環境進行提升,增加“智惠易站”、儲物柜等便民設施1900余個。以綠色“打底”,威海成功創建了省級公園城市試點、首批城市公園綠地開放共享試點。
美景蔓延,溫情也隨之鋪展。
2023年兒童節前一天,威海站在“一米的高度”,向孩子們派發“禮物”:10處兒童友好社區試點完成了適兒化設施、口袋公園、游樂設施改造提升。如今,建設兒童友好城市已納入威海“十四五”規劃。
2022年,威海同步推進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全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點聯系城市建設,全齡友好型城市建設全面啟動。統籌開展“三城聯創”,這是威海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久久為功建設“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的結果。
一年又一年,這座城市將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體現到老百姓的具體生活中。全城百姓也用對城市的熱愛,連續三年,將威海送上了“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單。威海“用綠色和溫情來打造精致城市”案例獲得聯合國認可,入選《上海手冊——21世紀城市可持續發展指南》,“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再度“出圈”。
在半月灣看日出,在小石島看日落,在火炬八街拍照打卡……2023年以來,威海著實火了一把,各大網紅打卡點游人如織。千里山海自駕路成為頂流,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40萬人次,被文化和旅游部作為典型案例在全國推廣,獲評山東省政府文化創新獎、2022山東文旅新銳榜“十佳網紅自駕線路”。
同樣火爆的還有各大特色商業街區。晚上的韓樂坊韓文化主題街區人聲鼎沸,正在售賣韓式年糕、魚餅的劉新華說:“許多客人從外地坐動車過來,為的就是來韓樂坊品一品小吃,看一看街景。”2023年“五一”期間,韓樂坊共接待游客30萬人次,創造了歷史最高紀錄。
威海精致城市建設以來,按照“一街一特色”“一街一模式”的總體思路,對13條特色商業街區進行改造提升,并通過舉辦文化娛樂展演、趣味民俗表演、兒童主題活動、海鮮美食文化活動等,拉動內需、促進消費。
攜程數據顯示,2023年“五一”期間,威海成為國內最熱門的目的地城市之一。相比2019年,威海暑期旅游訂單量增長369%,成為山東省訂單增長最快的城市。

威海鯨園文體公園
增長背后,是威海對全域精致城市的不懈追求。威海從全域角度定位城市更新,印發《威海市城市更新規劃》,劃定城市更新單元145個,提出社區煥新、特色街區(片區)、藍綠網絡等七大特色行動。日前,《威海市中心城區重點片區城市更新導引》進入征求意見階段,中心城區10個稟賦較好、潛力較大、類型不同的片區有了量身定制的更新方向。
精致城市建設五年來,這座城市宛如一個不要門票的大景區、一個不設邊界的大游園。
威海的精致與顏值,同樣覆蓋到鄉村每處角落。推進山體修復、河道治理、河庫綠化等整治行動,開展山景線、海景線、鐵路線“三線”環境綜合整治,扎實開展農村改廁、污水處理、生活垃圾分類、飲水安全等“七大專項行動”,繪出“村美、民富、業興、人和”的鄉村新畫卷。
攜程數據顯示,2023 年“ 五一”期間,威海成為國內最熱門的目的地城市之一。相比2019 年,威海暑期旅游訂單量增長369%,成為山東省訂單增長最快的城市。
日前,威海2022年度城市體檢成果通過專家評審。與往年不同的是,本次城市體檢在住房城鄉建設部“規定動作”的基礎上,主動增加區級和小區級兩個體檢層級,首次采用衛星遙感等一批新手段,在全國率先探索出住宅小區體檢的指標體系和工作路徑。每個小區都有了自己的“體檢報告”,為謀劃2024年老舊小區改造提供依據。
教育、醫療、一老一小、老舊小區改造……翻開2023年市級重點民生實事清單,20項民生實事聚焦民生重點領域,成為幸福威海新的著力點。梳理清單不難發現,在精致城市建設的實踐中,將百姓的日常需求作為最大考量,已成為一種共識。
竹島街道望島社區,如今已有社區食堂、城市書房、小游園等配套設施。眼下,社區內的黨群服務中心即將投入使用,工作人員正對社區每家每戶做問卷調查:這個占地2500平方米的空間內設置什么功能,由百姓說了算。居民叢榮滋在這里已經生活了55年,眼瞅著小區周邊的配套設施越來越齊全,她說:“老少都享福了,日子比蜜甜!”
讓群眾感覺幸福、便捷、舒心,這是精致威海的初衷,也是城市發展的終極目標所在。
推開“幸福海·上海路驛站”大門,幾位居民對弈正酣。自投入使用以來,這里成為居民孫軍超跟棋友們的“根據地”。“我們就住在附近的皇冠金海灣花園小區,驛站設施齊全、敞亮舒適,真是‘建到了心坎里。”孫軍超說。
2023年6月12日,在由聯合國人居署、山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威海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精致城市論壇上,威海發布了“幸福海”驛站推廣計劃,計劃以市精致辦牽頭發動、企業市民捐助、志愿者管護運維、區市兜底保障的模式,再打造一批“幸福海”驛站,探索精致城市共建共享新模式。一座座小驛站,讓每一個人都感覺到溫暖、善意,也讓威海的發展更有溫度。
如今,“溫情的細節”遍布這座精致城市:為老舊小區加裝190部電梯;開展機關事業單位停車場錯時開放行動,做到“應開放盡開放”;推出落葉緩掃實施方案……細節背后,都是提升市民群眾生活品質、改善城市治理效能方面的用心探索。
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向往,是一張“新藍圖”,更是一本“任務書”,是城市發展的目標和動力。威海將繼續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堅持共建共享共富,努力增加人民群眾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自豪感和滿意度,打造精雕細琢的人民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