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花
“這已經是我們的第二茬豆角,屬于新品種,顏值和價格都不錯,不僅營養豐富還易保存。”初秋時節,朔州市應縣東南部連片發展的日光溫室蔬菜大棚內外,菜農們一邊搬運豆角,一邊對記者說。只見一箱箱的豆角整齊劃一,正源源不斷運往蔬菜市場,成為外地菜商的搶手菜品。
應縣是晉北地區無礦產資源污染的農業大縣,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空氣優良,適宜發展無污染、高品質的名優特色農副產業,是全國蔬菜重點縣。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應縣縣委、縣政府瞄準全國反季蔬菜市場需求,搶抓國家產業振興政策支持機遇,變資源優勢為產業發展優勢,每年發展設施農業2000畝,目前全縣現代設施蔬菜種植規模已達到1.5萬余畝。
“感謝政府給我們搭建了這樣的平臺,今年的收成還是很高的。”菜農趙建笑著說。
按照“規模推進、多元投入、延伸鏈條、龍頭帶動、利益聯農”的總體發展思路,應縣政府科學分析、研判推進產業振興的資源優勢和增收潛力,順應群眾開展農業集約化經營,依靠土地“淘金聚銀”脫貧致富的產業發展趨勢。以縣城東部、南部土地水利條件較優的農業高產區為發展主體,統籌規劃,規模推進,采取“政府+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建立政府引導、政策支持、農戶自投、抱團發展的現代設施農業投入機制,支持帶動農戶大力發展以日光節能溫室大棚和暖式拱棚為主導的現代特色設施農業,深挖增收潛力,引領產業振興,做大做強做優應縣特色“土特產”品牌。
“以前我們只能種一茬,現在能種好幾茬,收入自然就多了起來,這也是科技的力量啊!”蔬菜大棚管理員陳欣說。在規模化推進現代設施農業發展戰略中,應縣總結傳統蔬菜大棚優質高效的成功經驗,把充分利用光照、提升蔬菜大棚冬春溫度,破解無霜期短的難題作為科研攻關項目,以多茬種植、反季種銷為主攻方向,加大科技投入和服務,引進新型保暖提溫建材技術,創新性地發展水暖式日光溫室、全棉鋼架塑料大棚多茬復種蔬菜種植,變一茬收益為多茬收益。年均凈收益每畝4萬元左右。
據了解,近年來應縣還圍繞現代設施農業,名優特產,積極推進產業鏈條延伸,鼓勵支持實體和農戶大力發展蔬菜冷鏈和加工包裝,打造區域性特色品牌,拓展市場銷售領域。全縣培育持證經紀人1700余名,外聯各地菜商3000多家,農產品市場500多個,產品遠銷全國30多個省市,部分產品出口日本、韓國等國家。目前,應縣建設大中型蔬菜預冷庫32座,總庫容10.2萬立方米,年制冷蔬菜3.5億公斤。建設脫水蔬菜企業10家,年處理轉化蔬菜2億公斤,生產干料1200余萬公斤。以“應州綠”為主要標志的“三品一標”認證達到53個,菜豆、番茄、黃瓜等9個菜品通過了國家產地和產品認證。下一步,應縣將以鏈條化增收、市場化拓展為方向,為山西的鄉村振興與高質量發展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