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瑋
心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能夠為血液流動提供動力。血液內含有氧氣和營養物質,可以為各組織器官提供能量,帶走尿素、二氧化碳等代謝產物,保持身體的正常代謝功能,所以心臟正常運轉非常重要。如果心臟出現舒張、收縮功能障礙時,則會影響機體器官組織的血液獲得,還會出現液體潴留現象,表現為乏力、運動耐力降低、夜間咳嗽、踝部水腫等,即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心臟疾病的終末階段,我國關于心力衰竭的研究顯示,住院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達到4.1%。所以心力衰竭的死亡率較高,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威脅大。心力衰竭的原因比較多,比如高血壓、心肌梗死、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等,完善相關檢查能夠尋找心力衰竭的病因,所以要針對性治療心力衰竭。
在一次心臟搏動中,左心室收縮射出的血液容量、左心室舒張時的血液容量比為射血分數。左心室射血分數超過50%,為正常;射血分數在40%~49%間,為中間值;射血分數小于40%,則為降低。通過射血分數,產生心力衰竭的分型方式,即保留型、降低型、中間值型。射血分數保留、中間值,主要是治療心臟原發疾病,預后好。射血分數降低,則心力衰竭癥狀的危險性高,因此要及時進行系統化治療。下文詳細分析左心室射血分數降低心衰的治療方法。
將我們的左心室比作水壩,肺比作水庫,水壩負責排出水庫內的水。當水壩排水功能喪失,則會導致水庫內積累大量水。如果水庫的水持續增加,則會導致水庫上游產生水災,即體循環淤血。因此,心力衰竭患者發病時,要及時使用利尿劑處理,好比在水壩旁開設泄洪閘,排出體內多余的液體,從而緩解心力衰竭癥狀。但是在使用利尿劑時,也要注重相關事項,比如利尿劑會造成體內電解質紊亂,醫生要按照實際情況,對患者血液內的電解質變化進行監測,科學調整治療方案。
在心力衰竭治療中,有著黃金三角的說法,即β受體阻滯劑、ACEI或ARB、螺內酯。上述藥物能夠有效治療射血分數降低的患者。聯合使用以上藥物,可以減少心力衰竭患者的再住院率、死亡率,改善患者預后。根據臨床治療實踐可知,大劑量呋塞米與螺內酯聯合治療,有助于提升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效果,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收縮末期內徑、左室射血分數等指標的改善明顯優于治療之前。但由于呋塞米的半衰期比較短,口服治療后會導致血漿與腎小管內藥物濃度出現濃度峰值,對腎臟重吸收作用造成影響,所以需要采用靜脈滴注治療。
對于輕中度心力衰竭患者來說,可以使用神經體液抑制劑治療,一般能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患者使用β受體阻滯劑緩解病情,待至臨床癥狀有所改善,使用神經體液抑制劑成為多數心力衰竭患者維持內循環穩態的治療方法。
心力衰竭患者還會出現腹瀉、腹脹、食欲不振等癥狀,多是由于靜脈壓增高所致內臟充血,致使消化系統異常,多數患者認為自己得了消化道疾病。患者確診心力衰竭后,必須及時接受治療,包括吸氧、擴血管、利尿、清淡易消化飲食、積極控制和消除誘發因素等等。
針對嚴重心力衰竭患者,首先要讓患者采取雙下肢下垂坐位,從而減少回心血量。同時要使用擴張血管、利尿劑、強心藥物,常用利尿劑包括布美他尼、托拉塞米、呋塞米。如果患者使用利尿劑的效果不佳,則要采用靜脈持續泵入給藥法。使用擴張血管藥物靜脈泵入,可以降低心臟后負荷。如果患者無強心藥物禁忌癥,則使用西地蘭入壺治療。
心力衰竭患者猝死比例較高,因該類患者多數并發心律失常,若心律失常得不到有效控制,則可能導致惡性心律失常,從而增加患者死亡率。隨著現代醫學技術水平的提升,多數醫院開展置入埋藏式心律轉復除顫器,以手術方式將除顫器埋藏在患者胸前,使用導線和心臟相聯,可以自動監測患者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如果監測到心律失常,會主動釋放電擊,從而終止心律失常,從而降低心源性猝死。按照相關統計可知,安放除顫器治療法,能夠減少30%的死亡率。但是安放除顫器的適用指征嚴格,比如使用黃金三角治療后,仍然存在心力衰竭癥狀,左心室射血分數小于35%。
在治療過程中,患者與家屬對心力衰竭的認知度,會直接影響治療配合度。基礎心臟病患者的病發因素比較多,比如體力過度消耗、情緒激動、心律失常等。針對心力衰竭患者,應當每日記錄自己的體重,如果三天內的體重增加2千克,則表明心力衰竭癥狀加劇,要及時到醫院接受診療,必要時調整藥物方案。如果在運動耐力下降、不明原因疲乏情況下,心率明顯增加15~20次/min,也屬于心力衰竭加重的早期征兆,須及時到醫院治療。心力衰竭患者必須控制鹽分攝入量,嚴重心力衰竭患者,還要控制液體攝入量,預防肺炎、流感等疾病,盡量避免使用非甾體抗炎藥物,比如布洛芬、雙氯芬酸等,該類藥物可能會加重心力衰竭。此外,心力衰竭患者要減少重體力勞動,但是適度活動對心臟功能有益處。
總之,心力衰竭屬于心臟疾病中的重要病癥,現代醫學快速發展,部分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治愈、可以控制疾病進展。多數射血分數降低的心力衰竭癥狀,對藥物治療的反應良好。心力衰竭的患者,一定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日常學習和了解心力衰竭的相關知識,做好自我管理,從而降低疾病的危害性,改善生活質量。
(作者單位:臨汾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