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福初
關鍵詞:公安院校警務實戰類課程;教育改革
隨著執法形勢日趨嚴峻,其對公安院校人才培養和課程構建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前實戰教學體系存在課程體系構建不全、課程內容未能進行系統整合、實戰訓練成效不足等問題,有待進一步改進與完善。
公安院校警務實戰技能是指警務人員在執行行動時必須具備的技術與能力,是運動技能與智力技能相互配合、有效制止犯罪人員不法行為的手段,需要公安院校學生不斷練習,并在實踐演練中必須熟練掌握的專業能力。公安院校警務實戰類課程開設是基于當前政策與形式要求,以及實踐作戰技能性需求而提出的,只有熟練掌握警務實戰技能,才能保護人民群眾、作戰伙伴及自身的安全,更好地完成不同的任務。[1]從可行性層面看,警務實戰類課程是理論課程的實踐化和具象化,公安院校也為實戰類課程實施提供了充實的物質基礎和訓練條件,在課程改革和實踐訓練上持續發力,為警務技能提供了根正苗紅的發展環境。因此,無論是從必要性看還是從可行性看,公安院校警務實戰類課程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對于新時代下公安院校人才培養具有重要價值。
學生素質訓練可以鍛煉和增強學生體魄,增強學生的身體與心理素質,從而為之后的技能訓練及戰術訓練打好基礎。素質訓練基礎課程主要包括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軍訓三方面內容。身體素質訓練內容包括力量、速度、耐力及柔韌性等機能訓練,強化其身體素質;軍訓主要是為之后深入學習實戰課程學習而準備,包括練習敬禮、隊列和警容等內容;心理素質訓練主要為心理學基礎理論知識、心理調適與控制及心理過程訓練,幫助學生堅固心理屏障,使學生可以以冷靜沉著的態度應對行動中的一切突發情況。[2]同時,還應在基礎素質訓練課程基礎上進行素質拓展,引入思想政治與道德修養、學術科技與創新創業、國防教育等知識內容,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警務實戰技能訓練課程依照技術類型的不同可以劃分為基礎性課程、車輛駕駛、擒拿格斗、警械使用、急救、基礎攀爬、武器使用、水中技術及公安通訊與監控技術課程,旨在讓學生具備警務實戰和任務執行所需的綜合能力。基礎課程以球類運動、田徑運動和體操性運動為主;車輛駕駛主要傳授學生多種交通工具的駕駛技能,使學生能夠按照要求操作和駕駛汽車、輪船和摩托車等;擒拿格斗適用于沒有武器的近身執法活動,學生需要學習打法、踢法、摔法、格法和拿法等基本技法,而后將其融會貫通,升級為更為復雜的格斗與擒拿招式;警械使用和武器使用主要是引導學生了解不同武器的基本構造和機關,使學生可以使用器械開展實戰模擬訓練;[3]急救課程主要將一些意外事故處理辦法、創傷急救手段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可以在特定時期簡單處理傷口,穩定身體狀況;教官可以通過組織團體性的競賽活動來開展基礎攀爬課程訓練,使學生掌握攀爬多樣化障礙物的能力;水中技術訓練包括水上防護、游泳及水中緝拿內容;公安通訊與監控技術課程主要有利用音視頻和多媒體手段進行監控,以無線電通信和有線電視進行通訊的技能。[4]
戰術訓練是警務人員在不同作戰場地和作戰條件下靈活采用選用不同作戰策略,以最小損害獲取最大化利益的技術與手段。基本作戰技術主要包括清查搜索、解救人質、跟蹤抓捕、反爆炸及車輛查控截堵等技術,適用于一些民事社會案件處理。特殊作戰技術的專業性更強,包括緝毒戰術、突發性事件處理戰術等。教官訓練應提前擬定練習方案,設定好相應的作戰環境與作戰場所,并安排一些路障和突發情況,以便培養學生綜合采用多種戰術戰略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官開展實戰課程還應配合有效的課程評價機制和教學評價體系,以評促建,以研促改,更好地構建新時代實戰訓練課程,從而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和教學環境。
新時代公安院校警務實戰課程應當凸顯警察這一職業的特色和職業核心能力,以實戰為導向,整合教學內容,按照能力不同進行課程劃分,循序漸進地開展技能訓練,為學生打好堅實的素質基礎,使其擁有多種實戰技能,從而更好地應對復雜嚴峻的執法形式,以變化應對變化。
參考文獻:
[1]林文清.警務實戰應用型人才課程體系探析[J].福建警察學院學報,2016,30(06):98-104.
[2]張晗.論警務實戰技能教育培訓內容體系建設[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35(03):291-292.
[3]陳博.公安部警務實戰技戰術精品課程建設分析和思考[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11,26(05):189-194.
[4]劉冠軍.我國公安院校警務技能實戰化教學研究[D].中國人民公安大學,2020.
基金項目:2019年度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新時代公安院校公安專業課程體系研究”(課題編號:2019GA034)
(作者單位:湖北警官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