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玉欽
【摘 要】本文聚焦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從四個方面探討了優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策略。
【關鍵詞】延伸點 探究性 任務型 實踐化
隨著《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落地和“雙減”政策的實施,作業這一學習任務對核心素養的發展,以及對診斷、改進教育教學、家校溝通、學生學業質量等越發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怎樣縮小當下作業設計與《課程標準》的距離,更好地落實核心素養下的學業質量要求呢?下面筆者從四個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延伸點作業設計,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1.基于單元人文主題的延伸點優化作業設計。
“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是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人文主題。在教學時,可以圍繞環保主題設計作業:推薦閱讀環保主題類文章,并寫一則環境保護的宣傳語;或者隨堂播放短劇《沙漠植樹人》,通過生動的影視作品,把“愛綠護綠”主題印刻在學生的腦中。
2.基于文章語文要素的延伸點優化作業設計。
“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是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語文要素。《跳水》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四十秒鐘——大家已經覺得時間太長了。”在研讀完文本后,可以在此處設置情境,請學生想象并創編故事,將這四十秒內事情發展變化的過程寫清楚。
撲通一聲,孩子像顆炮彈扎進了海里。二十來個勇敢的水手已經跳進了大海:十秒鐘過去了,________;二十秒鐘過去了,?________;三十八秒,三十九秒,四十秒,孩子終于浮出了水面,?________。
3.基于課后練習的延伸點優化作業設計。
六年級下冊《臘八粥》的課后小練筆為:照課文第一自然段的樣子寫一種自己喜愛的食物。學完課文后,可先對其歸納梳理,再設計拓展延伸作業。
(1)閱讀第一自然段,用表格梳理。
(2)仿寫片段。
提到 ________,我立刻就口水直流________ 。
二、探究性作業設計,助力思維能力提升
1. 巧繪“文圖”,呈現思維。
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或片段,合理運用圖畫表達文章內容,除了讓學生感受文字強大的表現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繪圖,直觀表達出自己對課文理解、思考的過程。
如在教學完五年級上冊《牛郎織女》后,給學生布置畫連環畫、為文配圖的作業,讓學生形式多樣地畫出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又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記金華的雙龍洞》時,可以布置學生課前畫游覽路徑圖來突破教學重難點,助力學生深入學文。
另外,多數學生對復習課都不感興趣,教師可以引入思維導圖進行復習。通過曬圖評比,評選出最佳思維導圖,并在班級評比欄中展示,讓學生互相欣賞、學習,從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給枯燥的復習注入新鮮有趣的元素。
2.角色表演,激活思維。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故事性強,人物語言豐富的課文,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扮演,充分體驗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揣摩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如五年級下冊《景陽岡》一課可以讓學生在充分討論后表演。在表演中,學生重現了課文中的精彩情節,多方位了解了武松的性格特點。學生在充滿趣味的改編表演中,培養想象能力,激活創新思維。
三、任務型作業設計,培養審美創造能力
1.優化單元作業,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
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以“鄉村生活”為主題,單元目標旨在讓學生欣賞“鄉村美景”及“抓住關鍵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基于單元目標,優化設計如下單元作業。
任務一:田園悟美。誦一誦,依據文本的感情色彩,配樂誦讀一篇課文給家人聽;畫一畫,把你最喜歡的畫面畫下來,留作紀念;圈一圈,圈出文中的關鍵語句,想一想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作批注。
任務二:表格記錄美。圍繞贊、頌、品、說,用表格記錄我的家鄉美:贊“家鄉美景”;頌“家鄉人物”;品“家鄉特產”;說“家鄉風俗”。學生完成“我的家鄉美”的表格后,教師選取優秀的作品編成“優秀作業”專輯。
任務三:實踐創造美。針對單元要素,筆者還特別設計了品“家鄉特產”的實踐活動:嘗一嘗——家鄉特產好滋味;做一做——家鄉特產要傳承;說一說——家鄉特產廣告會。
2. 任務驅動,尋找美、挖掘美、創造美。
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閱讀策略單元,作業設計力求體現如下導向:以任務為驅動,創設真實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尋找美、挖掘美、創造美。
任務一:尋找生活中的小美好。在班級開展一次“ _____,讓生活更美好”的調研活動,了解生活中最讓人有強烈幸福感的到底是什么。
任務二:挖掘生活中的小美好。在教學《竹節人》這一課時,筆者圍繞“竹節人怎么做?能不能改良?竹節人怎么玩?”等問題,在班里組織了一場“竹節人對戰大賽”。“與眾不同”的作業形式,學生感興趣,參與感強,一群“特別”的竹節人新鮮出爐:有的竹節人披上了紅衣服,用紅筆芯當武器;有的竹節人配上了張飛的大刀,用瓶蓋當滑輪……學生在創造中感受到了學習生活的美好。
任務三:共享生活中的小美好。“竹節人對戰大賽”讓學生感覺到好玩、有趣,筆者讓學生把同學玩得入迷的樣子記錄下來,完成小練筆“竹節人大戰”,并在班會上將自己的小練筆分享給大家。
四、實踐化作業設計,增強文化自信
小學語文教材在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方面有著自身獨特的優勢。在傳承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要營造、創設相應的實踐活動。
1. 弘揚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類課文的教學擔負著根植紅色基因,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的特殊使命。優化作業設計須植根于語言文字的沃土,挖掘豐富的課程資源。筆者主要借助網絡、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受到革命文化的熏陶。(1)紅色故事我來講:選擇讀過的、聽過的一個紅色故事講給大家聽一聽;在班級舉行一個紅色故事會。(2)紅色詩集我搜集:搜集革命詩歌,背一背,并摘抄編輯成冊。(3)紅色紀念館我參觀:可以和父母一起參觀烈士故居,緬懷革命先烈。
2. 過有意義的傳統節日。
春節是我國最傳統的節日,隆重、盛大,最能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可以在寒假期間布置“繽紛寒假集五福,魅力附小樂新春”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春節期間爭當“五福”小達人。另外,端午節可以開展“粽情飄香迎端午”活動,中秋節可以開展“皎皎明月意 濃濃中秋情”活動。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不同節日文化的了解,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參考文獻
[1]馬燕婷,胡靚瑛. 核心素養導向的作業設計[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王崧舟.小學語文革命文化教育的課程邏輯與實施路徑[J]. 語文教學通訊,2022(12):8-13.
[3]鄒鄂生.小學語文教學“文化自信”落實的思考與實踐路徑[J]. 語文教學通訊,2022(24):33-35.
[4]孫利群 .指向思維發展的小學語文探究性作業設計[J]. 語文教學通訊,2022(12):65-67.
[5]賈文雅 .讓思維閃光? 讓人物豐滿? 讓溫情長留——五下《跳水》(第二課時)教學[J]. 小學教學設計,2022(10):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