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傳金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這三方面明確了人才培養的要求,倡導核心素養導向的評價育人理念,教師要注重發揮評價的育人導向作用,所實施評價的方式要豐富、維度要多元、主體要多樣。本文所闡述的過程性評價主要以“過程”和“發展”為價值理念,它并非只是對學習過程的評價,而是對學習動機、過程和效果三位一體的評價,能夠發揮確認學習質量、回流導向、激勵和診斷等作用。在實際課堂中,有部分教師存在過分重視結果性評價、評價方式單一、評價工具滯后等問題,難以發揮“以評促教、以評促改”的作用。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以數學核心素養培育為宗旨,引入過程性評價,對學生動態學習中的動機態度、過程和效果等進行全方位的評價,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豐富評價內容,讓課堂“活起來”
運用過程性評價來實現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核心在于評價內容的維度,即解決“評價什么”的問題。在傳統的教學評價中,表現為知識性評價,關注學生在數學知識方面的儲備,然而,學生的全面發展并非只有知識的增長,還包括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和價值觀、心理狀態、數學思考能力等方面,這也是過程性評價應用于數學教學的重要意義。因此,在過程性評價中,必須以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為依據,多維度關注學生的人格品質、身心狀況、審美情操、創新能力等,讓過程性評價內容更加豐富,讓課堂“活起來”。
過程性評價注重對學生興趣、態度、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路徑、合作能力、實踐能力等方面的評價,那么,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設置、小組學習、課堂實踐、角色扮演等方式,將教學內容嵌入其中,并讓學生進行思考、實踐、表達。關注學生過程性表現,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課堂也變得活躍起來,教師根據學生在課堂上多方面的具體表現進行評價記錄,豐富學生的成長檔案。
二、創新評價載體,讓課堂“熱起來”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深刻改變了課堂教學的方式,小學數學教師也應與時俱進,運用信息化的手段融入過程性評價。教師可以建立學生發展動態數據庫,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日常動態發展情況錄入數據庫中,建立“一生一策”的學生發展檔案,教師可以由此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情況進行動態監控及曲線記錄,并實施個性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生數學知識學習能力的深度融合,為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評價載體可運用微信、QQ等社交媒體工具以及學習通、智慧校園等教學平臺,推動信息技術與過程性評價的深度融合,實現課堂教學評價載體由平面轉向立體,由單一轉向多維,為課堂教學注入無限動力,以立體化、多維化評價促使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氛圍“熱起來”。須知,小學生具有好奇心強的特點,而教學過程中評價方式的多維化、趣味化,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并及時根據自身的不足進行改正,促進各方面能力的全方位發展。
例如,教師在完成“百分數(一)”中關于“小數、分數與百分數的互化”相關內容的教學后,用希沃白板設置一個小組計算競賽,以兩人為一組,將班級中的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小組中一位同學直接用分數或小數排列幾個數的大小,另一位同學把這幾個數直接轉換成百分數后再比較,看哪一組做得又快又正確。比賽的結果按照排名在希沃白板中顯示,以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并對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情感表現、計算快慢、易錯點進行評價,并在希沃白板中進行呈現。
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活動,有效地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小組之間的分組比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之間既是合作者又是競爭者,趣味性與挑戰性并存,從而提升教學效果。此外,在過程性評價時,利用信息技術媒介還可以更好地將學生回答問題、學習任務探討情況、作業完成情況、課堂展示等納入其中,并進行數據分析,讓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過程能夠以直觀的數據呈現,讓更多人參與到過程性評價中來,課堂必將變得更豐富、豐滿且更有成效。
三、拓寬評價主體,讓課堂“動起來”
過程性評價以個體學科核心素養為基礎,旨在讓個體得到更好的成長和發展,構建學生成長、成才螺旋式上升的發展體系。在傳統的評價體系中,強調以教師為中心的主體評價,而學生則處于被評價者的地位,顯然,這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是相悖的。對此,必須要拓寬評價主體,將教師、學生、家長等都納入到教學的主體評價中來,發揮不同主體在教學評價中的促進作用,以保證評價的完整性、科學性,變枯燥課堂為動力課堂。
發揮多元評價主體驅動課堂的實踐價值,應建立教師評價、小組互評、學生自評、家長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自評就是以學生的自我內省、自我感受為基準,讓學生針對教學中的學習狀態進行自我描述、評價,突出學習困惑與知識難點,分享學習體會等,為教師的教學診斷提供依據。小組互評則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教師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讓小組成員根據任務完成過程中各自的表現開展組間成員的互評。以小組互評為例,在講授四上“大數的認識”相關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大數,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查找我國的國家人口、國土面積、經濟總量等不同領域的大數,看哪一組找得多、找得快,并讓學生對任務過程進行互評,促使小組成員能夠更好地融入活動中,并學習其他成員的優點,規避錯誤及缺點。教師評價是教師根據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從學習動機、情感態度、解決方法等方面進行的全面評價,評價以鼓勵為主線,突出對學習過程中的發展性表現進行評價,這對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具有積極作用。家長評價是家長根據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客觀情況所進行的評價。教師要以家長評價作為參考依據,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總之,拓寬教學評價主體,是為了對學生各方面進行分析、了解,從而給課堂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以客觀、合理、科學的評價有針對性地規劃教學進程,讓優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后進生“吃得了”,全方位培育各個層次學生的核心素養。
總之,過程性評價能夠對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進行全方位的關注,在課堂中實施過程性評價,豐富了評價內容、創新了評價載體、拓寬了評價主體,規避了傳統教學評價中存在的評價內容單一化、評價載體平面化、評價主體單向化等問題,真正實現了教學評價的目標和過程并重,點燃課堂活力,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