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華
城市要保持長久活力和持續發展,就一定要源源不斷地吸引年輕人。

“去年10月到12月,我身邊的十幾位老鄉和朋友都回老家去了。”來自四川巴中的林曉告訴《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回家確實也是無奈的選擇。廣州生意越來越難做,好工作也不好找,收入沒了保障,還不如拿著積蓄回去家里做點小生意,養家糊口壓力還沒有那么大。他在接受采訪時強調,最重要的還是沒有歸屬感,沒有戶口連買房的資格都沒有,孩子將來上學都成問題。
林曉這種想法在廣州外來人口,尤其是年輕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此次廣東的新入戶政策,或許能挽留一部分人。
7月21日,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下簡稱“廣州人社局”)發布了一份關于公開征求《廣州市差別化入戶市外遷入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意見的通告,指出年齡在28周歲及以下,擁有國內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專學歷等,在差別化入戶實施范圍區域內連繳社保滿一年者可入戶廣州白云、黃埔、花都、番禺、南沙、從化和增城7個行政區。
廣州市統計局發布的《2022年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2年末,廣州市常住人口為1873.41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034.91萬人,占比為55.24%。2010年至2021年間,廣州市常住人口總量增加了610.10萬人,年均增長3.63%。但是,2022年末廣州市常住人口相比2021年末減少7.65萬人,下降0.41%,是廣州20年來首次出現常住人口的“負增長”。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表示,廣州常住人口依然有縮減的趨勢。
縱觀廣州近三年的相關人才引進政策,“搶人”的目的不言而喻,但此次差別化入戶廣州幾乎是“無門檻”,備受各界關注。
落戶門檻堪比二線城市
眼下,經濟正在慢慢恢復。雖然大家的信心也需要一段時間恢復,但入戶廣州的政策門檻降低,多少會給一部分人增加留在廣州工作和生活的動力,畢竟家鄉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還是沒法與廣州相提并論。林曉說,原打算干到年底,回去就不再出來了,如果能順利把戶口落在廣州,現在得和老婆商量一下,重新計劃一下將來。
人口數量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基石。廣州市人民政府網站發布《廣州市人口發展及社會領域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廣州市戶籍人口約1120萬人,年均增長率為2.6%;常住人口約2100萬人,年均增長率為2.4%;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87%。
根據統計局的數據,我國出生人口從2017年的1700萬逐年下降,在2022年跌破1000萬。總人口在減少,如何“吸人”,各地都在想辦法。廣州也不例外。
早在2020年,廣州便提出擬在7區實施差別化入戶。2020年12月16日,廣州市人社局發布《廣州市差別化入戶市外遷入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稿)》,但政策一直未實施。去年廣州放寬了落戶政策,2022年7月14日,廣州市人社局、廣州市公安局印發了《廣州市引進人才入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取消了全日制本科生、中級職稱人員等入戶的社保參保年限限制,在廣州市有參保記錄即可落戶。
今年1月,廣州市人民政府發布了《廣州市勞動力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行動方案》,其中提到“廣州要加大人口遷入戶制度改革創新,出臺實施差別化入戶政策,推動公共資源按常住人口規模配置”。
而根據之前的《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印發廣州市引進人才入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的通知》(穗人社規字〔2019〕2號),只有符合條件的碩士畢業生、博士畢業生、高級職稱技術人員和擇業期內的留學人員才能參保即落戶的。國內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學本科學歷并有學士學位的人才入戶,則需要連續繳納6個月的社保。
此次出臺的《辦法》,操作細則更清晰,門檻更低,落戶政策寬松度接近很多二線城市。
所謂的差別化入戶,是指在廣州市差別化入戶實施范圍內就業或創業,符合相應條件的非廣州市戶籍人員入戶廣州。具體的入戶條件為:擁有國內普通高等學校全日制本科學歷(無學士學位),或擁有國內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專學歷,或技師學院全日制預備技師班、全日制高級工班畢業人員;申報時年齡在28周歲及以下;申報時須在差別化入戶實施范圍區域內連續繳納社會保險滿12個月。
此外,符合上述差別化入戶條件的人員,準予其配偶、未成年子女隨本人同時將戶籍遷入廣州市,但僅可在差別化入戶政策實施范圍內的行政區辦理登記入戶。
對于無戶籍的廣州常住人口而言,《辦法》讓他們再次看到真正成為“廣州人”的希望。
吸引年輕人,保持城市活力
陳輝在黃埔看中了一套房子,已經交了訂金,但是他目前還不具備在廣州購房的資格。“要到12月份社保才夠5年。”陳輝的孩子馬上就要到讀小學的年齡了,他急需解決小孩子上學的問題,這幾年他一直在準備積分入戶,按他的規劃,房子買了,積分應該也差不多了,孩子上公立學校的問題或許也能解決了。
對于本身就在廣州工作的年輕人來說,政策放開后,他們可以在這幾個區落戶的話會更安心,對廣州更有歸屬感,人生發展的目標也會更明確。比如說大學畢業后工作了四五年,如果還沒有戶口的話可能就會考慮是不是換到另外的城市,但如果能順利落戶的話,或許會有更多年輕人考慮長期在這里發展,買房、結婚、生子,甚至把父母也接過來。
放寬7個行政區的落戶條件意味著更多人可以在廣州市獲得購房資格。據了解,現在非廣州市戶籍的居民或家庭需提供購房之日前5年在廣州市連續繳納個人所得稅繳納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才可在廣州市限購區域(除從化區、增城區外的區域)購買1套住房;若是在非限購區域(從化區、增城區)購買住房,則無需提供社保或個稅證明,不過僅限購1套住房。
根據前述的廣州市常住人口統計,目前還有幾百萬人在廣州常住但沒有廣州市戶口,他們對房子還是剛需。
如果廣州人口數量上來了,房價是否也會跟著上來?此次落戶政策的放開會有多大的影響?是否會吸引更多年輕人才,從而增加廣州剛需住房需求?
地產經濟學家鄧浩志表示,落戶政策對樓市沒有什么影響,首先增城、從化兩個區本來就不限購,其次南沙、花都等區有各自的人才政策。所以政策能影響的只有黃埔、番禺和白云這三個區,影響范圍不大。細讀《辦法》還可以發現,雖然說這次落戶政策能影響部分區域,但并不是徹底放開。一個很重要的點是,政策要求28歲以下才能落戶,28歲以下的客戶購買力不強,因為剛工作沒多少年。而番禺、黃埔和白云等區的客戶群體以30多歲為主,購房需求大多是改善型。
廣州的土地面積有7400多平方公里,中心城區只占2000多平方公里,外圍區域面積更大,且人口密度不高。而外圍城區的人口吸納對中心城區發展有很強的促進作用,因為工作調動是正常的,或者以后薪資提升了去中心城區買房子、租房子,戶口就可以遷過來。
廣州開發區某企業總經理張霞表示,從去年和今年企業招聘情況來看,年輕人確實是少了很多,優秀合適的人才比較難找,這或許真與廣州的人口流失有關,如果沒有新鮮血液的注入,將來招聘人才會越來越難,用工成本也會越來越高。
暨南大學公共學院教授胡剛指出,城市要保持長久活力和持續發展,就一定要源源不斷地吸引年輕人,“28周歲及以下這一年齡門檻十分關鍵。城市的活力就在于年輕人,即使目前學歷低,后續也可以通過各種途徑繼續成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