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 靜
繪本是幼兒表達情感的渠道和展現內心世界的窗口。在選擇繪本時,教師必須結合幼兒的心理特征,選擇幼兒比較感興趣的繪本教材。在繪本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從合理性與科學性出發,嚴格選擇繪本,多角度審核繪本材料,保證繪本閱讀活動有序開展。繪本的延展度與縱深度較高,教師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主題的選擇與提煉,充分挖掘其蘊含的教育契機,促進幼兒和諧成長。
例如,在閱讀繪本《樹王》時,幼兒會想到神仙、樹葉、國王、冒險人、網、工具等。這些都與繪本《樹王》有關聯。教師可以詢問幼兒:你對哪個情節印象最深刻?對哪里最感興趣?你還想了解什么?有的幼兒可能會覺得網和《樹王》有關系。
這時候,教師可以繼續追問:你為什么覺得《樹王》和網有關系呢?原來,繪本中有一個場景,就是錯綜復雜的樹根攀巖在地上。幼兒感覺這個錯綜復雜的樹根像一張大網。可見,幼兒視角和成人視角是有區別的。如同“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的幼兒會被故事情節吸引,有的幼兒會被畫面深深吸引,這正是繪本的迷人之處。教師可以繼續圍繞“網”這一話題,向幼兒提出問題:對于這個網,你還想知道什么呢?這樣能夠進一步打開幼兒的話匣子,讓幼兒有更充分的表達條件。教師只有立足于幼兒充分表達的基礎,才能更好地設計教學,創設活動主題,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從而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區域游戲是集體教學的有效補充和延伸。教師要發揮游戲的最大效能,讓繪本閱讀教學更深入、更靈活,實現游戲與閱讀的共贏。例如,在閱讀繪本《彩虹色的花》時,教師首先組織集體講述,讓幼兒了解故事內容,初步復述故事。然后,教師在表演區投放彩虹色的花、太陽、雪花、小動物頭飾等表演道具,引導幼兒根據繪本故事內容,自主進行角色分配。教師還可以將其他區域活動與繪本閱讀“彩虹色的花”相結合。
在美工區,教師可以投放各種材料,如毛球、顏料、卡紙等,讓幼兒用不同的材料創造一朵獨特的“彩虹色的花”;在閱讀區,教師可以投放各種與花有關的繪本,豐富幼兒的閱讀量;在建構區,教師可以讓幼兒搭建一座美麗的大花園;等等。這樣的繪本教學能夠充分挖掘多元化的教育價值,從而支持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每本繪本都有相關的教育價值。在一次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凸顯重點內容的教育價值。例如,最想讓幼兒理解或者掌握的內容就是這次教學活動的核心目標,教師只有把握好核心目標,才能在教學活動中圍繞這一核心目標,有重點地解決關鍵問題,讓幼兒收獲得更多。例如,如果某個繪本中的畫面特別美,教師可以從美學的角度,引導幼兒欣賞。
一堂課、一個教學活動的時間是有限的,小、中、大班的時間段也是不同的。所以,教師不能一節課解決所有的問題,而是需要分步實施。例如,這節課讓幼兒初步了解繪本故事,通過分享、交流、討論熟悉這個繪本;下節課可以針對重點內容,創編相關情境等。
教師每次組織教學活動后,都要思考幼兒在這次活動中會獲得的經驗。這樣就可以把教學內容遷移到生活中,遷移到具體的問題中,更好地引導幼兒運用已學的知識。
在幼兒的成長歷程中,教師要努力地“靠近”繪本,走得近些、再近些,用幼兒能懂的方式表達。例如,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是一個關于愛的故事,一個讓人充分享受尋找樂趣的故事,一個不論何時翻閱,都會有新發現的故事。在翻閱的過程中,很多幼兒都會忽視繪本的環襯是爺爺用的藍布料,它既是一塊普通的布料,也是一片情感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