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惠琳,蔣紫橦,黃鷺婷,賈麗雯,黃興運
(廣西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廣西桂林 541004)
時代日新月異,全球化加速發展,為我國帶來一批國外經典影視作品,其中包括取材于經典名著的音樂電影《悲慘世界》。音樂電影是音樂劇與影視作品結合的產物,它集舞臺設計、歌曲、舞蹈、情境對白為一體,較之于一般電影,更注重從聽覺表達人物情感、情節發展與事件沖突,帶有詩歌的藝術特質,因此,音樂劇字幕翻譯需注重文學色彩、戲劇性和音樂性。國內關于彼得·紐馬克語義和交際翻譯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多數涉及科技翻譯、文學翻譯、商務翻譯等領域,鮮少會涉及音樂劇的字幕翻譯。本文以音樂電影《悲慘世界》為例,探討彼得·紐馬克交際翻譯和語義翻譯在音樂劇字幕翻譯中的應用策略與技巧,力求為音樂劇字幕翻譯研究獻綿薄之力。
紐馬克在其著作《翻譯問題探討》中提出了語義翻譯與交際翻譯理論。語義翻譯指在譯入語的語義和句法結構允許的前提下,盡可能準確地重現原文中的上下文意義,而交際翻譯指譯文對譯文讀者所產生的效果應盡量等同于原文對原文讀者所產生的效果。語義翻譯較客觀,重視保留原文內容,不受時空限制;而交際翻譯較主觀,強調譯文的效果和讀者的反應,受所處時代限制[1]。
此外,紐馬克根據語言功能對文本做了3種分類:表情型文本(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Function)和感染型文本(Vocative Function)。核心是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
音樂劇的字幕翻譯終屬字幕翻譯的子集,因此其第一要義是符合字幕翻譯的特征。而字幕翻譯受時空等形式規范的制約。優秀的字幕翻譯還必須追求達到音響、畫面和視覺效果的統一[2]。
音樂劇整合了音樂、舞蹈、戲劇3大元素,從而講述故事情節,因此音樂劇的字幕翻譯往往與戲劇翻譯一脈相承。譯者處理譯文時應凸顯動態表演性原則。譯文要做到朗朗上口和通俗易懂,在對話統一體的層面,應弱化原文中特有的文化成分,典故、俗語等言外之意往往需要明示化[3]。
翻譯音樂劇的字幕,不僅需要遵循字幕翻譯的一般規律,凸顯戲劇翻譯的動態表演性原則,還需使譯文符合歌詞翻譯的特點。除遵循翻譯規律及具有文學性外,歌詞還具有音樂性,即譯文要與音樂配合,譯配原則體現如下:其一,語言節奏與音樂節奏相配合,做到一個漢字對應一個英語音節[4];其二,譯文要把實詞或要強調的詞放在音樂重音上,把虛詞或不重要的詞放在非音樂重音上[5];其三,譯文在句讀上應與原文盡量一致,音符的高低變化,與漢語語匯的聲調變化相同;其四,歌詞必須朗朗上口,譯文在高音區最好采用恰當的開口元音字;最后,譯文風格受音樂風格限制[6]。
根據上文相關原理,下文以音樂電影 《悲慘世界》漢譯本為例,從音譯、歸化、增譯、詞義引申4個方面,探究彼得·紐馬克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理論在電影字幕翻譯中的運用。
從詞匯方面說,最貼切的翻譯法是把一個原文里的詞轉化到譯文里去。在英漢翻譯中主要通過音譯實現[7]。
例1:
原文:Be in Pontarlier in 30 days.
譯文:30天后到龐塔利耶。
分析:Pontarlier是位于瑞法邊境法國東部一側的第一鎮,由于法語發音似龐塔利耶,將其音譯既忠實于原文的語義,又讓饒有興趣的觀眾在觀影之余查找相關資料擴充其知識面,傳播異域文化,達到交際的效果。
例2:
原文:It's worth a centime,my dear!
譯文:親愛的,頭發值一生丁!
分析:Centime作為法國貨幣單位,由于漢語中沒有與該外語術語等值的單位,無法歸化處理,這在翻譯術語過程中造成困難,因此采取音譯的策略,可最大程度尊重原語言,表現原文確切的語義。
交際翻譯的定義為:試圖使讀者閱讀譯文所得到的效果盡可能地接近于原文讀者閱讀原文的效果[8]。由于讀者認識的局限,當異化的譯本中出現的語言差異和文化障礙讀者無法跨越,甚至會誤解時,應以歸化為策略導向[9]。外國影視作品字幕漢譯以歸化為主,通常使用歸化適應譯入語的語言習慣。
例3:
原文:My name is Jean Valjean!
譯文:我叫冉阿讓!
分析:Jean Valjean法語發音類似讓·瓦勒讓,由于早期缺少翻譯規范,國內翻譯大家有意歸化外國人名,讓名字具有中國名字特點和讀音,朗朗上口。
例4:
原文:No God above.And hell alone below.
譯文:上無天堂。下有地獄。
分析:譯者歸化巧用古文工整的對仗結構,讀起來朗朗上口,符合音樂劇歌詞的音樂性。該句出自第一幕的1815年的法國土倫監獄,劇中成群的囚犯做苦役時受盡非人的虐待,人間煉獄——監獄的慘狀呈現在觀眾眼前,與國內觀眾耳濡目染的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形成鮮明對比,令觀眾對片名“悲慘”二字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5:
原文:See in this some higher plan.By the witness of the martyrs.
譯文:此乃天意。離地三尺有神靈。
分析:該句若直接翻譯為“看這更高的計劃”“在殉道者們的見證下”,則無法明示原語言的言外之意,達不到交際的效果。因此譯者將higher plan歸化為觀眾所熟知的“天意”,martyr(殉道者、烈士)處理為舉頭三尺的“神靈”,更通俗易懂。
例6:
原文:I feel my shame inside me like a knife.
譯文:我倍感羞愧心如刀割。
分析:該場景中,冉阿讓偷走了教父的廚具被警察發現,遭到一陣拳打腳踢后回到教堂,教父不僅當警察的面包庇冉阿讓的偷竊行為,甚至將屋內最有價值的銀飾贈予冉阿讓。回想起自己的卑劣行徑以及教父的悉心照料,冉阿讓心生愧疚,下定決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字幕組將兩組英語短語紛紛轉化為中文的四字格,生動形象,達到音響、畫面和視覺效果的統一。
影片中類似的歸化處理技巧不勝枚舉,例如:I know that she will be true(我知道她會忠貞不貳);The cries in the dark that nobody hears(無人知道我在黑暗中的肝腸寸斷);Take an aye for an eye(齜牙必報);Turn your heart into stone(鐵石心腸)。
英譯漢時,為了更明確地表達原文思想,使譯文更符合漢語表達規范和習慣,便于讀者理解原意,往往需要采用增譯法[10]。
例7:
原文:The plague is coming on fast ready to kill.
譯文:天災人禍迅速蔓延 黎民百姓生靈涂炭
分析:Plague意為 a very infectious disease that usually results in death.The patient has a severe fever and swellings on his or her body,類似“瘟疫”所表之意,歸化處理為“天災”。譯文若處理為“瘟疫將至,準備殺戮”,不符合上文音樂劇字幕翻譯的譯配原則。結合屏幕上對飽受官兵欺辱的百姓的特寫,字幕組增譯了“人禍”,并將“瘟疫準備殺戮”巧妙轉換成“黎民百姓生靈涂炭”,實現視、聽一致。
例8:
原文:You're standing in your grave.
譯文:你葬身于牢獄。
分析:該句出自片頭沙威(Javert)與冉阿讓(Jean Valjean)的對話,若理解為 “腳下泥土將是你的墳墓”,則無法凸顯動態表演性原則。因此譯者漢譯時增譯“牢獄”,以期達到畫面與聲音的和諧統一。
例9:
原文:Join your sisters!
譯文:加入你的風塵姐妹吧!
分析:芳汀(Fantine)因拒絕工頭的性騷擾,被懷恨在心的工頭伺機趕出工廠。失去工作和夢想的她,為了籌集女兒珂賽特(Cosette)的撫養費,被迫賣掉了自己的小金盒、滿頭金發和兩顆大牙,最終淪為街頭巷尾的娼妓。該橋段中,站成一排的妓女望向不遠處蹲在角落里為不堪遭遇飲泣的芳汀,向她拋去“橄欖枝”。譯者在翻譯sisters時故意增譯“風塵”二字,既符合情節,又向觀眾展示在動亂的年代里,安分守己的女性是如何一步步“墮落”,最終步入紅塵,符合原著對貧苦人民悲慘生活的描述,契合主旨。
引申是在保留原文全部語義的前提下,根據具體語境和譯入語表達習慣,在譯文中對某些詞語作一定的語義調整,以達到忠實、通順的目的[11]。在英譯漢時,若直譯無法確切表達原文含義,要根據等效原則將詞義進行引申,從而選擇恰當的漢語詞匯[12]。現對詞義引申中,詞義形象化和抽象化兩方面作以下分析。
3.4.1 詞義形象化
英語重抽象理性思維,常用抽象詞表示具體事物和現象,漢譯要轉換成具體表達[13]。
例10:
原文:He took my childhood in his stride.
譯文:奪我貞操駕輕就熟。
分析:take sth.in one's stride,在英式英語中表示“從容應付某事或某物”,childhood作為抽象名詞表“童年”之意,若該句直譯為“他輕而易舉奪走我的童年”,則無法實現音節與譯文在數量上的統一。該畫面里,芳汀回憶著過去與心愛之人墜入愛河后失真,再到被所愛徹底拋棄的不幸遭遇,不禁悲從中來,悲憤交加。字幕組將childhood引申為“童貞”,再引申為女性的貞操,并將“輕而易舉”處理為“駕輕就熟”,凸顯浪子玩弄女性情感的反復性,讓觀眾更為憐憫遭遇種種不幸卻心懷善意的芳汀,實現交際目的。
例11:
原文:And there's trouble for all when there's trouble for one.
譯文:別讓一條魚攪得滿鍋腥。
分析:句中出現兩次抽象名詞trouble,若直譯為“一人有麻煩,大家都有麻煩”,無法滿足字幕翻譯清晰明了的要求。中國自古有句俗語 “一條魚腥一鍋湯”,即本來是清亮的一鍋湯,因為一條臭魚變渾濁,充斥著魚腥味,引申義為,因為一個人而連累了集體。譯者通過引申,化抽象為具象,巧妙地將女工因嫉妒芳汀,將其視為眾矢之的,從而紛紛游說工頭趕走芳汀的險惡嘴臉通過文字形式呈現在觀眾眼前,做到字幕與音、畫的統一。
3.4.2 詞義抽象化
在現代英語中,常常用一個表示具體現象的詞來表示一種屬性、一個事物或一個概念。漢譯時一般要把較形象的詞義引申為較一般的詞義[14]。
例12:
原文:Harbor rats and alley cats and every kind of scum.
譯文:形形色色的男人來尋樂。
分析:此句除增譯謂語“尋樂”之外,還將具體的rats、cats、every kind of scum 歸納概括為 “形形色色的男人”,若是將其直譯為“港灣老鼠、巷子里的貓及各種人渣”,冗長,且無法在時間限制的情況下讓觀眾立即理解。
例13:
原文:And they crawl out on all fours.
譯文:他們走時醉醺醺。
分析:crawl out on all fours較為生動形象,若直接處理為“四肢著地爬出去”,則會讓觀眾絞盡腦汁也無法理解。這里實則是夸大對總是喝得醉醺醺后離開客棧的常客的描寫,因此譯者化用三字格慣用語“醉醺醺”,巧妙概括了該場景,讓觀眾一眼就明白原話之意。
本文以音樂電影《悲慘世界》為例,探討彼得·紐馬克交際翻譯和語義翻譯理論在音樂劇字幕翻譯中的應用策略與技巧。首先,根據紐馬克的文本類型劃分,字幕應屬于感染型文本,屬于核心中的交際翻譯,因此字幕翻譯以交際翻譯為主,語義翻譯為輔。其次,譯者應從音樂性角度考慮“譯配”原則。加之字幕翻譯本身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因此翻譯音樂劇字幕需綜合考慮以上3點。最后,音樂劇的字幕翻譯在國內研究尚少,如果該領域有更進一步的理論和應用的研究,音樂劇字幕翻譯會更加完善,作品帶給觀眾的體驗感也會愈加強烈,這將有利于國內外的交際,期待國內該領域的研究在不久的將來取得重大進展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