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長青
(山東省鄆城縣鄆州街道辦事處,山東 鄆城 274700)
在大棚蔬菜種植中,為有效提升蔬菜種植產量與質量,需要充分結合地區土壤質量與氣候環境因素做好蔬菜種植種類的合理選擇,以此保證蔬菜在環境當中具有較好的生長適應性。如在寒冷區域種植時,盡可能選擇具有較強耐寒性的蔬菜品種,以此保證蔬菜在溫度相對較低的環境中不會受到影響,便于農戶的管理。當然,也需要能夠充分考慮市場經濟需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保證選種工作具有較高的價值與針對性。
在實際選址工作中,需要科學考察自然環境,保證大棚所處環境能夠符合蔬菜的生長要求。避免在土層結構較薄的區域種植,要保證區域的完整性。在具體位置確定前,需要實地調查區域環境因素,包括光照、溫度與濕度等,對比種植蔬菜的需求,選擇適合的種植位置。此外,從綠色環保角度考慮,大棚位置需要能夠遠離生活區與生產區域,以此最大程度減少其他環境因素可能會對蔬菜生長產生的影響,避免蔬菜受到污染。
在蔬菜種植活動正式進行前,需要能夠進行殺毒與殺菌處理,以此為蔬菜生長提供好的環境。在生長期管理中,需要能夠對種植生產要求進行嚴格地遵守,科學應用栽培技術處理,為大棚蔬菜生長提供好的環境。在生長期,主要的任務即是對灌溉、施肥工作進行科學的把控,且蔬菜在不同生長階段中,在施肥、灌溉模式上也存在差異,需要能夠結合需求進行管理,保證蔬菜在生長當中能夠獲取充足的營養。同時,種植人員也需要科學換茬,定期做好大棚中垃圾、病秧的處理,定期做好通風工作,使蔬菜具有良好的生長環境。
在冬季氣溫較低的時間段,種植人員需要做好低溫防凍工作,避免因為溫度過低影響到蔬菜的正常生長。具體方式,可以做好地膜的鋪設,以此對霜凍情況進行有效的應對,保障土壤濕度與溫度,避免溫度過低凍壞菜心。此時,也可以結合實際適當使用部分營養劑,使蔬菜根部活力獲得提升,使其更好地抵御低溫。
為保障蔬菜產量與質量,需做好施肥工作。大棚中蔬菜都是在封閉環境中生長的,吸收肥料時存在一定困難。在實際工作中,種植人員需要施加小分子類粉料,便于蔬菜吸收,在保障生長的情況下,也能夠實現肥料利用率的有效提升。在施肥中,也需要科學把控施肥的數量與頻率,滿足蔬菜的養分與生長需求,且避免發生過度淤積肥料的情況。在施肥規劃當中,需要對不同蔬菜的生長習性、肥料需求與養分要求等進行詳細地記錄與匯總,為后續施肥工作的進行提供指導。在施肥時,需要選擇綠色無公害的肥料,在滿足蔬菜生長營養需求的同時,也使其具有綠色環保的特點。
充分結合蔬菜的品種類型與生長特點,做好農業防治措施的選擇與使用,包括有選擇抗病能力強品種、以輪作方式進行種植以及科學安排播種期等,以此保證能夠從源頭上控制病蟲害發生概率。生產中,需要將病枝、病株與病果等進行及時摘除,將其帶出大棚集中處理,減少病害傳播源。為了避免發生病害交叉感染的情況,需要以先健株、后病株的方式開展整枝、引蔓等工作。此外,及時清理大棚中的雜物,保障內部衛生狀況能夠滿足要求,以此對細菌的出現與繁殖起到較好的抑制作用。
科學控制大棚的濕度與溫度,做好環境營造,避免病菌在不良的環境當中大量繁殖,實現對病蟲害傳播途徑的控制。同時,需要以生態技術科學改良土壤,為作物生長提供支持。在蔬菜蟲害防控中,可以使用昆蟲性誘劑,釋放人工性信息,引誘雄蟲殺死,實現對害蟲的有效防治。也可以在植株頂部30厘米高度位置對黃板進行懸掛,對蚜蟲、白粉虱具有較好的誘殺效果。此外,也可以應用殺蟲燈誘殺棉鈴蟲成蟲。在大棚蔬菜種植中,高溫悶棚是一種有效方式,能夠實現對卵菌病、枯萎病等病蟲害的有效防治。同時,該技術在應用中也能夠分解土壤當中的有機物質,有效提升肥效,避免燒根。嫁接換根也是有效的方式,如在茄子種植中,可以使用砧木進行嫁接換根處理,能夠對枯萎病、黃萎病等土傳病害進行預防,有效提升茄子產量與品質。此外,也可以使用防蟲網、殺蟲燈等進行蟲害防控,在對害蟲基數有效降低的情況下,實現化學農藥用量的控制。
通過生物對另外生物所形成抑制作用實現對病蟲害的防治。在蔬菜種植當中,可以積極引入害蟲的天敵,以此對害蟲的繁殖、生長進行控制。其中,常用的方式有異色瓢蟲控制蚜蟲、赤眼蜂防治棉鈴蟲等等,以此在大棚當中形成良性生態系統。也可以應用到生物農藥防控方式,在黃瓜白粉病發病的初期階段,可以使用3%濃度的多抗霉素進行防控,在棉鈴蟲產卵期,可以使用蘇云金桿菌進行防控等,都能夠獲得較好的防控效果。
在大棚蔬菜種植當中,其中具有特殊的氣候,溫濕度高、透風差、透光差,具有較大的茬口密度,這部分因素的存在都對病蟲害形成創設了有利環境。在該情況下,種植人員需要在大棚當中定期噴施農藥,以此起到較好的殺滅與預防作用,且需要結合病蟲害情況與具體進程做好農藥類型的更換與膠體使用,避免應用抗藥性。對于重茬地塊,具有較高的線蟲并發生率,且單純以生物方式防治難以獲得理想的效果。此時,可以應用肯邦線尊顆粒劑進行處理,在耕地時將藥物混入到土中,以此實現對線蟲病與地下害蟲的有效防治。為了能夠保證產品的及時安全上市,可以對用藥次數、用量與隔離期等進行嚴格的控制。
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新技術也可以應用在病蟲害防治中。以物聯網為例,在大棚蔬菜種植中監控農作物,通過紅外線、圖像植被的方式顯示蔬菜病蟲害,在成像上形成不同顏色與深度的圖像,利于農戶針對性查找病蟲害發生區域,并在發現問題后及時采取措施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