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香
(甘肅省小隴山林業保護中心左家林場,甘肅 兩當 742401)
在以往的林業發展過程中,人們為了能夠擴大耕地面積,對林業資源進行了大面積破壞,破壞了林業系統原有的生態環境,病蟲害發生概率有所提高,給林業發展造成了較大的限制。特別是目前病蟲害的類型有所增加。因此,應當重視針對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治,結合不同樹種的特點以及常見病蟲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手段,控制病蟲害發生規模以及影響范圍,減少病蟲害給樹木造成的影響,為林木健康生長發育提供重要保障。
病蟲害已經成為威脅林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在新的環境下病蟲害呈現出了新的特點。第一,病蟲害具有不可防備性。通過對林業病蟲害發生情況進行研究,可以發現病蟲害具有一定的流行規律。但是,隨著生態系統不斷變化以及氣候變暖因素等影響,病蟲害經常突然出現,且破壞性較強,在短時間內造成嚴重的影響。第二,病蟲害具有傳播性。病原菌傳播的方式較多,例如,氣流傳播是常見的傳播途徑,如果遇到特殊天氣,很有可能會在更短的時間內傳播病蟲害問題。如果在造林時所種植的樹木品種較為單一,也會加快傳播速度。第三,進化速度較快。人們已經針對病蟲害研制了新的防治藥物以及防治技術。但是,害蟲以及病原菌都處于不斷進化的狀態,長期使用相同的藥物無法取得較好的治理效果,應當選擇輪換藥物或者聯合防治的方式。
根腐病是較為嚴重的一種病害問題,導致樹木的根部位置出現腐爛的現象,無法吸收營養成分以及水分,容易導致植株出現死亡的現象,造成較為嚴重的經濟損失。根腐病通常在3月下旬出現,在5月進入病害的盛發期,需要結合這一規律及時進行有效防治。根腐病主要給幼苗造成危害,成年樹木也有可能受到影響,最初發病只是部分根系受到影響,隨著發病愈發嚴重,會逐漸開始向主根位置擴散,最后導致根系出現腐爛的問題,無法為樹木生長發育提供正常的營養輸送。出現該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立地條件和樹木生產需求不匹配,土壤出現了板結的現象,土壤結構缺少良好透氣性,或者害蟲也會通過根系給樹木造成損傷。
在防治根腐病時,應當挑選合適的樹木品種,對育苗地塊進行合理的翻轉處理,保證樹木品種和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變化相匹配,充分發揮自然條件優勢,減少后續管理過程中的成本投入。重視挑選具有較強抗病害能力的樹木品種,保證林區內部生物多樣性,強化生態系統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對種子進行浸泡和晾曬,做好種子消毒工作,能夠有效避免后期病害問題的出現。在種子處理時,可以選擇濃度80%的抗菌劑2000倍液進行浸泡,浸泡時間為5小時,種子播種時,可以在其中加入多菌靈能夠對土壤進行有效消毒。如果在發現病害后可以在根部位置放入甲霜惡霉靈,有效提升防治效果。
葉斑病屬于寄生病害,在樹種上寄生,在越冬后不斷加重病情,給林木造成嚴重的威脅和影響。剛開始發病時會在葉片上出現褐色斑點,病情嚴重后,斑點面積增加,嚴重時出現死亡的問題。對葉斑病進行處理時應當定期針對樹木進行修剪,將帶有病害癥狀的枝葉剪除掉,剪除掉的枝葉應當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處理,如果只是將其扔在地面,很有可能導致病害傳播,可以利用燒毀或者深埋的方式進行處理。現階段,在防治葉斑病時,通常會選擇單一的藥物,使得病原菌都出現了耐藥性,病蟲害防治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目標,增加了病害治理的管理難度。因此,可以同時利用消菌靈或者鏈霉素進行防治,將藥物和水進行合理配比,藥物和水的用量分別為70毫升和50毫升,一般情況下需要每間隔7天給藥一次。
蚜蟲是常見的蟲害問題,在樹種生長過程中極其常見,通常在4~9月活躍,在25~27℃的環境下生長最為迅速,濕度處于60%~80%時蚜蟲繁殖速度加快,4~5天即可繁殖一代。繁殖速度過快給蚜蟲蟲害的防控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可以選擇多種手段聯合的方式進行防治。如果在苗圃地出現了蚜蟲,利用人工防治的方式進行防控,通過噴水沖洗能夠降低蟲口的密度水平。生物防治是一種符合綠色發展理念的防治方法,可以避免給周圍環境造成危害,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量,不會由于農藥殘留而給樹木品質造成影響。蚜蟲的天敵包括異色瓢蟲以及七星瓢蟲等,可以利用人工的方式在林間釋放天敵,根據蟲口的數量以及密度水平選擇釋放天敵的數量。10%氧化樂果乳劑是用來防治蚜蟲的主要藥物,濃度6%的吡蟲啉乳油2000倍液也可以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落葉松是較為常見的樹種之一,在落葉松種植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枯梢病,多發生在苗期階段,給落葉松苗木造成危害,應當重視在出苗圃前做好防治。在苗期受到病害時,如果是新梢出現病害,則發病位置的顏色會變為暗褐色,隨著病害不斷加重會變細,影響林木的后續生長。在苗期階段,應當重視對苗圃進行除草,避免雜草和苗木出現爭奪營養成分的現象。在使用藥物防治時可以選擇多菌靈作為防治藥物,選擇多菌靈1200~1500倍液進行防治,每間隔一周給藥一次。將多菌靈以及百菌清進行輪換使用,可以避免抗藥性的出現。
如果林間光照效果不佳,難以進行良好通風,會增加介殼蟲的出現概率,一旦出現該種蟲害問題會影響到樹木的生長速度,如果沒有對其進行有效處理會導致樹木出現死亡的問題。因此,應當重視林分撫育管理,對旱死樹實施無公害處理,在發現蟲害問題時,可以選擇苦參堿900~1000倍液進行防治。介殼蟲初孵若蟲爬行會造成蟲害的蔓延,但是蔓延的距離較短,可以通過在枝干上涂抹粘蟲膠,能夠起到隔絕擴散的作用,消滅絕大部分若蟲。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社會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人們開始形成了良好的環保意識,認識到了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破壞給社會發展帶來的制約和影響,開始從多個方面出發對生態環境進行改善。大力發展林業是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重要手段,如今,在林業發展過程中,病蟲害問題已經嚴重制約了林業的持續發展,部分病蟲害已經出現耐藥性,原有的防治技術難以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相關人員應當結合當地的病蟲害流行規律進行分析,提前做好預防措施,降低病蟲害的出現概率,提升治理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