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東 李水清 童金強 吳愛斌 潘露萍
摘要 全面落實師范專業認證,能夠充分貫徹執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提升教師人才質量的極其重要的政策方針。文章以長江大學化學師范專業為例,剖析已畢業及現有的人才培養現狀及普遍存在的問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不斷完善課程教學模式,實施“教、學、訓、賽”協同的教學模式,逐步完善實驗―實踐教學體系,全面試行“雙導師制”。積極探索卓越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以便更好地培養出適應經濟社會和基礎教育發展需要的卓越化學教育專業人才。
關鍵詞 師范認證;卓越教師;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4.012
為貫徹實施黨的十九大精神,培育高素質教師人才,扎實推進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提升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教育部先后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和《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明確提出施行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構筑行動,開啟師范專業認證,將認證結果當作師范類專業的準入條件,是質量評價和教師資格評定的主要依據,并向社會正式發布。隨著師范類專業認證工作的進行,長江大學化學系正在積極準備化學師范專業認證的材料。
為了符合“師范認證”的要求,先要解讀師范專業認證的標準、內涵與特點。《中學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第二級)》的8方面(一級指標)及38個二級指標指出專業建設和認證考查,應依據“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持續質量改進”的理念,按照“說、做、證”的一致性要求,綜合評判各高校各指標的達成度。長江大學化學師范專業為了全面落實《辦法》《計劃》和《中學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的建議,積極開展師范類專業認證的前期準備,為了完善長江大學化學師范類的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大力推進師范專業的教育改革,進一步提高師范專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建立政府、行業和學校有機結合的工作評價機制,提升師范教育人才的能力和水平,促進師范專業人才的就業競爭力,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1長江大學化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現狀
1.1師德核心價值養成教育薄弱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建議推進改革教師評價,應當把師德當作教師的師資認證、年終考核、職稱提升的關鍵因素,進一步加強對教師思想政治覺悟的考查,竭力破解重科研工作輕教學活動、重教書輕育人的亂象,助推師德師風建設的常態化及長效化。不過,從現階段的教育實踐來看,大學的師德建設牽涉哲理模糊及維度含糊的認知困窘、不易撼動或牽引力不足的體制窘境、粗放管理或無序管理的組織困局[1]。教師本身也面臨工作負擔較重,教學和科研的壓力以及自身生活需求與經濟的壓力。高校教師良好的職業道德需要合理的經濟基礎作為保障,應關注教師的自我價值體現以及增加教師的社會認同感[2]。在師范專業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中,師范生的師德師風培育仍隱含眾多缺陷。雖然設置了相應的專業課程,但課程理論知識向師德的轉換需要從業者的自我意識的轉換。怎樣將師德養成教育深入從業者的內心,仍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3]。
1.2課程教學模式有待優化
竭力培育大國良師,就得扎實推進新時代教師教育改革、積極探索師范類專業教學模式改革,大力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用人單位滿意的拔尖師范人才,全方位確保師范類專業人才的培育品質。但是從實際來看,沒有完全利用青年博士的先進科研思維和水平,進而提高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及全面性;在本科教學中不僅要“教得好”,而且學生要“學得好”[4];除此之外,教師的專業素養也沒能獲得精準培訓;關于教學類的專業比賽,雖然化學專業已經取得了一些優異的成績,如化學系李夢佳同學榮獲第十屆湖北省普通高校師范專業大學生教學技能競賽初中化學組一等獎,但是教學比賽的賽事相對于化工類的比賽還是比較缺乏,學生缺少實戰的機會。從而導致學生對于師范生的一些專業技能仍掌握不精進。因而,在接下來的課程教學中不僅要增加教師日常培訓的參與度,還要回歸“學生中心”的“教、學、訓、賽”[5]一體的教學模式,進而能為國家培育專業素養優良、卓越的師范人才。
1.3實踐教學體系有待完善
對照師范認證的條件發現,非常適合新時代教師高等教育的實踐教學體系仍未真正構建。即便絕大部分高等院校都重視與地方教育職能部門及中、小學校的協作,但根本性的通力合作有待進一步深入,并且院校與實習基地的主管人員直接參與師范生的培育過程較少,師范生走上講臺、獨立完成授課過程的教學技能訓練不夠。對師范生參加工作后,往屆畢業生與用人單位滿意度的座談和問卷調查仍不夠完善,對師范類專業的實驗―實踐教學的全方位、各個環節的跟蹤和評價也欠缺,構成的“評價―反饋―改進”的閉環評價體系仍不完善。故而,在實驗―實踐教學操作過程中要時刻完備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穩步改良培育模式和實驗―實踐教學,促進師范類專業人才職業能力的培養和專業素養的不斷提升。
2師范認證前提下化學卓越人才培育模式的構筑和變革
2.1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根據應屆畢業生、往屆畢業生與用人單位滿意度的座談和問卷調查,改進以學習效果和個人發展為中心配置教育資源和安排教學活動;以反饋效果為導向,指導設計課程體系和教學環節;對師范類專業的教學過程進行多維度、多環節的跟蹤和評價,并且用評價結果促進教學環節的優化,最終催生“評價―反饋―改進”的閉環評價體系。
邀請各中小學校長及教學名師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促進產、學、研融合,形成符合中小學發展要求、有利于培養學生師德師風、能站穩講臺的師范人才及用人學校需要的師范人才培養方案。
不斷強化化學學科建設與化學專業建設的通融發展,“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是學科、課程、專業之間一體化關系的組織化、具體化與操作化的根本依托與核心落腳點”[6]。因而,化學師范的人才培養方案制訂需要站在化學師范認證與化學學科發展的高度統一下進行科學論證,調研考查,合理構建。
2.2優化課程教學模式
提高青年博士生導師對學生教學的參與度,例如:①更有效地執行導師制,更進一步全面落實全員、各環節及多維度育人的現代化教育理念,更進一步地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并且適應人才培養目標的變革。導師制要求教師與學生建立“導學”關系,鑒于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最終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②引導更多的學生進博士、教授的課題組,提前學習做科研的方法、掌握科研理念,形成科研思維,進而能更形象、深入地了解化學的專業知識,在導師的指導下,將科研精神和專業知識融會貫通,以便走上教師崗位后能更精準地向學生展示什么是化學以及化學學習的精髓。③鼓勵更多的學生參加創新成果報告會,讓平時科研做得扎實并且取得一定成果(如挑戰杯、互聯網+、實驗技能競賽或者教學技能競賽得獎,或者發表SCI論文等)的學生向同學們匯報他的心得體會,以便同學們知道榜樣在身邊,只要努力,自己也能成為榜樣,更好地激勵學生努力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拓寬化學師范生在日常生活實際、實踐及與其他課程有聯系的化學知識面,使學生能夠從生活常識導入專業知識,借由現象探索事物本質;更進一步地歸納、總結化學知識點間的邏輯聯系,繼而讓學生能充分掌握化學知識點,增進學生研習化學的濃厚興趣。建立“化學是什么”的思考意識[7]。
在師范生專業課程中多創設教學情境[8]。在“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指導下,多設置師范生參與的教學情境,更好地促進學生對化學課程知識的探究,使學生可以獨立自主地研判新課標、教程及學生的類型,不斷提高學生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進一步提升學生獨立教學的技能。
2.3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實驗與實踐是化學專業的生命線,重視實驗實踐教學有利于提升化學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及科研素養[9],有助于化學師范生對化學專業知識的認知與掌握。有助于化學師范生課堂實驗教學的生動、形象,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興趣。有助于化學師范生熟練掌握化學用語、規范的化學書寫及規范的實驗操作方法。
盡可能多地組織師范生參加師范專業技能競賽。參加師范技能大賽可以促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深入分析理論與實踐的區別與聯系,早日與講臺密切接觸,進而培育和提升從事基礎教育工作的綜合素養和專業技能,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研”的用意[10]。為了達到師范專業大學生教學技能競賽的評價標準,師范生不僅會主動探索教學規律,而且會主動把握課堂教學的實戰學習機會。可見,教學技能競賽不僅能培養、提升師范生教育教學的基本素質與能力,而且是檢驗師范生專業能力及提升實踐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
在實習中心挑選出優秀的中、小學教師、業務骨干、年級主任作為教育實踐的兼職指導教師,實行“雙導師制”,即一位中學教師和一名大學教師共同指導幾名師范生實習,同時該大學化學教師應該有足夠的中學教學實際經歷,并且及時跟蹤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以便雙導師能隨時指導學生在課堂實習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以及化學實驗教學環節容易出現的卡殼問題,有效規避師范實習生實際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失誤,增強學生從事師范行業的信心。
3結語
“師范認證”是培育高素質的教師人才,積極完善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進一步提高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政策方針。為了達到“師范認證”的標準,長江大學化學師范專業需要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改進教學模式、健全實踐教學體系,推動化學師范專業的內涵建設,增強學生的化學專業理論水平及教學實踐水平,提升化學師范生的化學專業技能及課堂教學技能,提高學生從事化學教學的信心,進而使化學師范畢業生能夠滿足基礎教育的發展需求。
基金項目: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2021270)
參考文獻
[1]韓國海.大學師德建設的內涵價值、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J].現代教育管理,2021(12):80-86.
[2]劉虹.新時代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的現狀與對策探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1(6):118-120.
[3]蔡俊.“一核四維”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略[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0(11):86-88.
[4]徐晶.專業認證背景下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優化[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11):136-138.
[5]郭輝,李雅瓊.綜合教學能力導向的師范生教學技能競賽模式實踐探索——以首屆福建省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為例[J].科技視界,2015(22):55,123.
[6]張春歌.專業認證視域下中文師范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8):32-35.
[7]許雯靜,仝雯月,熱娜古麗·阿不都熱合曼.基于融通課程教學模式優化中學化學教學的研究[J].云南化工,2022,49(4):161-163.
[8]楊玉琴,呂榮冠,王彥卿.師范類專業認證視域下的課程與教學改革探索——以化學教學論課程為例[J].化學教育(中英文),2022,43(10):84-89.
[9]龔良玉,王杰,杜豐玉,等.“一中心二支柱三維管理”實驗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大學化學,2023,38(3):46-52.
[10]鄭春華.“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教”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1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