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燕 孫中武 覃擁靈
摘要 實現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是培養大學生自主創業精神、提升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文章從應用型人才培養視域出發,通過分析當前地方高校生物工程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存在的主要問題,以生物工程專業特色為切入點,探討并提出了生物工程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有效融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方法和途徑,對促進和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促進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關鍵詞 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物工程專業教育;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4.010
教育部明確指出,各高校應該不斷加大創新創業改革力度,著力推動大學生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教育和培養[1-2]。高等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目前中國高等教育改革面臨的一個急迫課題,也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需要[3]。創新創業也在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畢業生創業就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4-5]。
實現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培養大學生自主創業精神、提升創新能力和推動畢業生更高質量就業的重要途徑[6-7]。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要建立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8-9]。
本研究從應用型人才培養視域出發,探討生物工程專業適應培養和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所需的課程體系改革、師資隊伍建設;優化專業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內容、完善校企合作教學模式;通過賽事、項目、專題訓練等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項目研究將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有機融合起來,著力培養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有創新精神、求實敬業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對促進和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促進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10]。
1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1.1人才培養方案層面
1.1.1課程體系設置重基礎輕創新,忽視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課程在高等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內容。課程體系的構建目前普遍存在教育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契合度不高、課程內容明顯滯后于社會的發展、課程結構缺乏層次,與實踐脫節、課程評價單一等[11]。現在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理論課程過多過繁,而案例教學、實踐教學的學時學分量較少,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占總體課程的比例較小。我校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中就僅僅開設了創業基礎一門跟創新創業教育相關的課程,而且該課程雖然安排了實踐課,但是授課方式主要是以網絡授課為主,教學效果不好。此外創新創業類課程大多以選修課的方式開課,參與的學生不多,很多學生不太重視創新創業課程。創新創業教育沒有系統的教材和案例匯編,也缺乏相應的教學大綱,無法形成系統化的課程體系,無法達到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目標。
1.1.2實踐教學體系不夠健全,特別是實現創新創業訓練的培養環節嚴重不足
應用型本科教育旨在培養具有較高綜合素質、較強實踐能力和實務操作能力的綜合性應用型人才,突出“強實踐、善實務、知工藝、能創新”的培養要求。實踐教學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是創新創業教育成敗的關鍵。從學生的切身利益出發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形成以提高學生素質和創新創業能力為導向的實踐教學體系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12]。生物工程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本科專業,是一門融理論知識與實務操作于一體的實務性專業。目前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主要實踐環節包括實驗、實習、見習、畢業設計(論文)等,與企業對接的實操環節尚不夠充分,沒有將“企業協同育人”納入實踐教學體系中,創新創業教育要么只停留在課程理論教學上,無法將創新創業計劃付諸實施[13]。對實踐教學內容結構做相應調整,充分利用學校與社會行業企業資源開展實踐教學,聘請行業企業導師進校授課方式,是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有效保障,也是依據企業所需,訂單式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最有效方式。
1.2教師層面
1.2.1專業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能力有待提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要實現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就要求具有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不僅要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具有豐富的創業實戰經驗。許多新建應用型本科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師資的培養不夠,缺乏一支高水平的、具備扎實專業知識和豐富創新創業經驗的師資隊伍。很多高校都是安排專業課教師或者輔導員承擔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這些老師缺乏創業實踐經歷。只有通過培養具有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才能使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不斷交叉融合。目前我校生物工程專業專任教師中具有企業行業背景的“雙師型”教師僅有2人,占比嚴重不足,優化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迫在眉睫。
1.2.2教學內容單調,實驗實踐教學模式滯后,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效果不夠理想
目前生物工程專業的大多數課程教學仍然是以基礎理論知識為主,而案例教學、實踐教學較少。沒有與課程內容相關前沿學科知識的滲入,沒有創新創業思維的引導,最終培養出的學生缺乏創新創業意識。此外,實驗教學所開設的實驗內容主要為驗證性實驗,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很少,不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14]。
1.3保障體系層面
1.3.1創新創業實踐平臺不足,社會資源整合不夠充分
高校創新創業平臺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重要途徑,對于促進地方經濟和高校自身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校生物工程專業缺乏有專業特色的科技創新創業平臺和實踐實訓基地。要積極推進和各級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簽署教學結合科技開發項目,大力推進實驗室平臺建設,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大學生提供支持平臺。
1.3.2評價考核機制尚不夠完善,缺乏創新創業教育的氛圍和動力
目前學校職稱評定以及績效考核中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工作量也沒有被納入考核指標,導致教師工作缺乏積極性。教師為了職稱晉升把工作重心放在課題研究和論文撰寫上,而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精力很少,這些都不利于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目標的達成。其次是對學生的評價標準主要是學業成績,不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15]。應完善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綜合考核評價體系,調動廣大教師和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實現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16]。
2解決問題的主要教學改革舉措
2.1完善課程體系,進一步加強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融合
課程體系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和載體,是保障教育質量的關鍵,是專業教育中貫穿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完善課程體系的舉措包括:
2.1.1增加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比例,并以模塊必修課方式開課
針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占總體課程的比例小、學分低的現狀,可根據生物工程專業的特點,開設“研究方法、學科前沿、地方特色產業、特色動植物資源、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等創新創業課程模塊,將課程納入學分管理。
2.1.2修訂課程教學大綱,切實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教學全過程
教學大綱是進行教學工作的教學指導文件,也是評估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達成度的重要準則[17]。為全面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有機融合,項目計劃通過重新修訂教學大綱,將創新創業教育元素以大綱的形式規范要求。具體要求為:“課程目標”部分要結合學科專業特點和課程實際,將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創業意識、創業能力的內容融入課程目標;在“課程教學內容”部分可以增加國際學術前沿發展、最新研究成果案例,也可以在原有章節下充實創新創業教育內容。
2.2進一步加強實踐實訓教學,為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打好基礎
2.2.1開設綜合性實驗課程和模塊化的實驗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
對專業核心課程實行理論和實驗分開獨立設課,如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實驗課綜合實驗;酶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綜合實驗等。同時,將多個獨立的實驗項目整合為模塊化的實驗項目,如基因工程實驗課程中的DNA提取、PCR擴增DNA技術,瓊脂糖凝膠電泳鑒定DNA技術等內容,整合為DNA測序和分析這樣的綜合性教學模塊。生物技術大實驗要求學生必須全程參與所有的實驗操作,指導教師主要是指導和督促學生的實驗設計及動手操作。通過綜合性實驗課程使學生熟練掌握生物工程相關實驗技能加以綜合應用,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與能力。
2.2.2針對地方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開設特色實踐選修課程
根據地方相關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及生產狀況,以及對技術人員的需求,總結設計1―2門具有本校特色的實踐選修課程,對學生進行初步的創業思維和創新能力訓練。例如:根據廣西丹泉酒業有限公司、廣西德勝紅蘭酒業有限公司等釀酒企業的對人才的需求,開設微生物發酵技術、釀酒工藝、酒類香味物質分析等專題實踐課程;根據南寧龐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桂林華諾威基因藥業有限公司等涉及檢測的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開設有效成分提取分離、生物檢測技術課程等。根據河池本地對桑蠶領域人才的需求,開設桑樹種植、桑蠶養殖等相關實踐課程。
2.2.3產教融合,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通過“產學研合作”促進產教融合,密切聯系地方特色資源及支柱產業,為學生實踐實訓提供校外基地,教學過程中融入創新創業訓練、樹立創業意識和培養創新能力。
2.3進一步搭建學生科技創新平臺,建立校內外創新創業實踐基地
利用我校現有的“微生物及植物資料開發利用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生物化工”廣西重點學科、“環境檢測室(國家CMA認證實驗室)”等科研平臺,搭建校內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訓平臺。加強與校外科研機構、地方行業企業的合作,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以提高大學生科技創新的質量和效果。
2.4加強與企業、行業、地方政府的“產學研結合”,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
安排專業教師深入到企業和科研單位掛職進行職業培訓,了解專業的發展動態和前沿技術。聘請企業專家及技術人員對教師進行職業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積極引進行業生產和科研單位中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教學能力的工程技術人員來校做兼職教師,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18]。
2.5組建學生創新創業團隊,通過賽事、項目、專題訓練等提升創新創業能力
鼓勵專任教師以課題組的形式組建學生創新創業團隊,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參加“挑戰杯”“互聯網+”“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等相關學科競賽活動,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或專題研究等提升學生的科技創新水平。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提升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就業競爭能力和持續發展潛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19]。
2.6高等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提升高等教育質量
創新創業教育對于社會體系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實現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是培養大學生自主創業精神、推動畢業生更高質量就業的重要途徑[21]。地方應用型高校須促進創新創業教育學科化發展,切實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實效性及參與學科與技能競賽的水平。應用型高校應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辦學定位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產教融合是實現這一辦學目的的有效途徑[22]。在應用型高校的人才培養過程中,應與相關行業企業共建產教融合的辦學模式,共建創新創業教育平臺[23],建立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創業教育應探索將創新創業教育與人才培養有機結合,著力從組織保障、課堂教學、課程改革、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采取強有力的應對措施。
對實訓課程進行改革,對學生進行分階段、分層次的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分階段進行不同形式的培養,分層次使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逐步提高,同時增大創新性實驗的比重,加強企業所扮演的角色,提升教師“雙師型”能力,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24]。隨著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走上了創業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專業化的教學支持、幫助大學生掌握創新創業的基本方法責無旁貸。本文從應用型人才培養視域出發,通過分析當前地方高校生物工程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存在的主要問題,以生物工程專業特色為切入點,探討并提出了生物工程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有效融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幾點方法和途徑,對促進和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促進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通訊作者:覃擁靈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廳2022年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地方高校生物工程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探索與實踐”(2022JGB321);河池學院2022年河池學院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多措并舉,授人以漁,提升學生由被動變主動的自主學習能力——《生物化學》教學改革初步研究”(2022EA002)。
參考文獻
[1]劉雅靜,曹云霞.重點實驗室平臺建設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科教文匯,2022(10):9-12.
[2]李宏才,孫瑞鑫,陳經緯,等.車輛學科競賽對大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研究——以北京理工大學巴哈賽車為例[J].高教學刊,2022,8(25): 76-80.
[3]孔潔珺.大學生創業價值觀教育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1.
[4]劉陽燕.經管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1,36(12):47-49.
[5]向玉勇,張元昶,殷培峰,等.新工科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融入生物科學專業教育中的實踐[J].文山學院學報,2021,34(3):67-71.
[6]趙長林.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概念內涵、政策演進與時代變革[J].繼續教育研究,2022(8):67-73.
[7]靳曉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應警惕和防止三種傾向[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22,38(2):115-119.
[8]史靜寰,葉之紅,胡建華,等.走向2030: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建設之路[J].中國高教研究,2017(5):1-14.
[9]王洪才.創新創業教育: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發展理念[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6):38-46.
[10]河池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河池教育提質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EB/OL].(2022-07-18).http://www. hechi.gov.cn/xxgk/ghjh/zcqgh/t12038178.shtml.
[11]楊晨霞.應用型高校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研究與探索[J].豫章師范學院學報,2022,37(1):57-61.
[12]李東偉,李永民.地方性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路徑分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21(23):30-32.
[13]何林,張杰,劉一奇.國際化視域下商科類學生創新創業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2(7):118-121.
[14]岑忠用,蘇江,高麗霞,等.地方院校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探索[J].職業技術,2021,20(8):53-57.
[15]蔣學華.關于工科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臨沂大學學報,2015,37(6):106-111.
[16]焦改麗.談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J].寧夏教育,2016(4):77-78.
[17]王帝淞,鄭勝,張譽騰,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化工設計概論》課程教學大綱的設計[J].山東化工,2021,50(24):191-193.
[18]張詠梅,曾曉文.園林工程專業實訓基地的分區建設和管理[J].綠色科技,2010(12):146-148.
[19]沙燕.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學園,2021,14(27): 68-70.
[20]孫凱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協調發展的實踐分析[J].才智,2022(36):114-117.
[21]吳惠.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共生的路徑研究——以江蘇省C大學為例[D].常州:常州大學,2021.
[22]馮磊,任浚萁,霍俊爽.校企共建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平臺[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22,43(6):440-441.
[23]華晶晶,梅賢臣,張振芳,等.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全過程的路徑研究——以湖北科技學院為例[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1(12):28-29.
[24]張倩.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徑探索[J].人才資源開發,2022(2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