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齊 張宏莉 李雪
摘要 博士生培養過程管理是博士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高質量的博士生教育需要創新和完善的培養制度作為保障。文章介紹了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學部在博士生過程管理中的創新和實踐情況,包括制訂這些創新和實踐的參考依據,創新和實踐的具體環節,如博士生第一學年綜合考評和集中開題等創新和實踐的實施效果,為快速發展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 博士生培養;過程管理;第一學年綜合考評;集中開題
中圖分類號:G643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4.013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博士群體是國家拔尖創新人才的主要來源,提高博士生自主培養質量是我國高等教育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博士生自主培養質量的提高需要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1],創新博士生自主培養的路徑[2]和相應的管理制度[3],系統構建自主博士生培養體系。博士生培養過程管理的創新是提高博士生自主培養質量的制度保障。
博士生的培養質量需要從多個維度進行評價[4],相比于論文發表數量和質量等顯性維度,博士生培養過程管理是一個隱性維度,但是其作為制度保障的重要性不容忽視。面向新時代新使命對拔尖創新人才的更高要求,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學部(以下簡稱計算學部)制訂、實施和不斷完善“入口嚴、過程嚴、出口嚴”的“三嚴”培養過程管理機制,用制度保障人才培養目標,確保人才培養規格嚴、標準高、質量好。計算學部在制訂和完善博士生培養過程管理的過程中,經常調研國內外知名高校的相關制度,因地制宜,取長補短。
本文的組織結構如下,第一部分介紹4所國內外一流大學計算學科的博士生培養過程管理制度,第二部分闡述計算學部博士生培養過程管理的創新和實踐情況,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結論。
1國內外一流大學計算學科的博士生培養過程管理制度調研
1.1卡內基梅隆大學
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每學期期末舉行一次例會,根據課程成績、教學表現、導師評價、論文口頭表現技能和寫作等對學生的培養狀況進行評價,大家把這一例會稱為“黑色星期五”會議。學生需事先向導師提交自己的工作摘要,導師再負責向其他人陳述博士生的表現。評議結果若通過,則為博士生設定下學期的目標;若不通過,將設定更嚴格的目標,要求其做出改進;若表現很差,則將中止博士培養計劃,也可以決定停止對學生的資助,但不中止博士培養計劃。
1.2斯坦福大學
斯坦福大學資格考試是學校的要求,計算機學院組成三人委員會(含導師)考查博士生專業知識掌握的深度和熟悉度,考試時間每年不固定,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口頭考試、書面考試或其組合。博士生最多有兩次機會參加資格考試,可以在三年內通過評審。沒有通過資格考試意味著博士生的研究沒有足夠的進展,可以終止其學習計劃。
1.3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博士資格考試QualifyingExamination(QE)不晚于第四學期,以口試的方式進行,博士生未通過QE,可以允許本學期再嘗試1―2次,如再不通過則直接申請碩士學位。
1.4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博士生培養過程包括:①制訂個人培養計劃(入學3個月內完成);②資格考試(入學第三學期內完成);③選題報告(答辯前兩年完成);④年度進展報告(每年提交一份,統一組織專家評審);⑤最終學術報告(正式答辯前3個月)[5]。
2計算學部博士生培養過程管理的創新和實踐
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學部借鑒國內外優秀經驗,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總結了具有學科特色的培養過程。學部根據博士生培養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要求,充分考慮學校及地域的因素、總結計算機學科專業的特點、制訂了完整的博士生培養過程,包括第一學年綜合考評、第二學年集中開題、第三學年中期評估和第四學年預答辯及答辯等培養環節。通過實施過程管理,實現對博士生培養分階段嚴格把關,保證最終培養質量。針對以前各環節把關不嚴,淘汰難、分流難的問題,建立各環節對應的評價方法,做細、做實各環節的考核工作。
下面分別詳細闡述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學部在博士生第一學年綜合考評、第二學年集中開題、第三學年中期評估以及答辯等環節上的制度創新和實踐。
2.1博士生第一學年綜合考評
在博士培養過程中,第一學年綜合考評是博士生培養的重要環節。以往的做法是完全由導師考核,導師礙于個人情面給每位博士生都合格,這樣就造成了博士生會放松第一學年的學習,有些不適合讀博士的學生會浪費更多的時間。
從2013年開始,計算學部實行了新的考評制度,具體做法是:入學滿一年的博士生先進行導師考核??荚u辦法:導師考核占40%,中心面試占60%,各中心組織5人及以上的專家組(博導或教授),通過聽取博士研究生的口頭報告(學生要準備PPT)進行審查。要求:博士生進行口頭報告的時間應不少于10分鐘,專家組提問時間不少于5分鐘。主要對博士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學習工作態度、學科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的掌握情況、研究能力和研究潛力進行綜合考評。每個研究中心將后20%的博士生上報學部,學部將統一組織答辯,評審委員會由5位博導、教授組成,答辯后根據學生表現將后10%的學生給予黃牌警告。
第一學年綜合考評的主要目的是督促博士生從一入學就進入研究狀態,以便能順利完成學業,同時也能盡早發現博士生研究初期遇到的困難和未來發展潛力,增加學生、導師和學部之間的互動。計算學部在考評過程中充分尊重導師的意見,導師作為博士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最了解博士生的學習、心理等情況。
2.2博士生集中開題
選題是開始博士論文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博士生培養階段的重要工作[6]。有一個好的選題,博士論文就成功了一半,“好的選題”一般具有以下特點:創新性、開拓性、可行性、時效性、前沿性等[7]。
博士論文開題報告是博士生學習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博士生基本技能和基礎理論訓練的必要環節之一[8]。開題報告的內容包括9個方面,如圖1所示。
以往的開題由導師自行組織,有以下缺點:①同一導師的博士生一起開題,這樣不同方向的博士生之間缺少交流;②有些博士生開題時間較晚,到了第三或第四年才開題,這樣會影響其他后續培養環節;③開題專家組由導師聘請,其他專家礙于導師的情面,不管博士生做得好壞均通過。
為了提高博士生培養質量,完善各個培養環節,強化過程管理,計算學部從2012年開始執行博士學位論文集中開題制度,嚴把博士生培養質量關。
博士生在哪個時間點進行開題,根據博士生工作進度情況由博士生導師確定,最遲不超過第四學期結束前完成。計算學部在每年1月、4月、7月和10月集中開題。每次開題前,學部會提前2周通知博士生報名,提前1周通知準確的開題時間和地點。開題考核的主要內容如圖2所示。
集中開題采取自愿報名的方式,由學部統一組織評審,開題專家組由5位博導、教授組成,設組長1人,秘書1人。評審采用背對背的方式,即導師不在學生所在組里,專家依次提問,嚴格把關。評審結果分為五種:優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陬^報告及答辯結束后,評審小組開會討論結果,并對開題報告提出修改意見。修改后通過的學生針對專家所提修改意見要逐一修改,修改說明經導師審核簽字后報學部備案,不通過的學生于半年內修改后參加二次開題,二次開題不通過者予以退學。
集中開題已經經過了10年的實踐,在實踐中我們發現了集中開題的多種收益:①能夠匯聚計算學科不同研究方向博士生導師的集體智慧,從不同視角對博士生論文選題的科學性、研究內容的合理性、實施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給予指導,并給出具體的建議,幫助博士生提升凝練研究中的科學問題和論文工作的預期創新點,使其明確研究目標;②集中開題一年進行4次,最大限度地方便博士生選擇合適的開題時間,同時集中開題也是同年級或相近年級的博士生們互相學習的過程;③集中開題減少了導師自己組織開題的事務性負擔,同時幫助導師建立了培養學生的節奏,便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自2012年7月至2022年7月組織博士生集中開題以來,共有692人次參加,開題成績分布如圖3所示。
根據培養方案要求,博士學位論文開題一般應于第二學年第一學期末進行,最遲于第二學年末完成。學校和學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督促博士生在兩年內完成開題,比如:未按時開題的博士生申請學位時將從嚴管理,學位論文在校學位委員會進行詳審;未開題的博士生不能申請學位。研究生院建立了“導師人才培養質量檔案”,博士生是否能夠按期開題、開題報告質量等都將記錄到檔案庫。
集中開題10年以來我們收到了一些成效,可以說通過管理層面的努力,減輕了導師組織開題的負擔,但會有某次開題人數相對集中的情況,這給學部組織工作帶來了壓力,在集中時間的情況下聘請專家的難度較大,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專家們的任務量也加大了。
2.3中期評估
中期評估重點檢查研究和實驗條件、課題研究進展、學生是否能夠按時完成研究等。中期評估的主要目標是評估學生博士論文完成工作的可能性以及進度是否合理,淘汰進度極為緩慢的學生。
對入學滿三年的博士生要進行中期評估,評估時間在每年的9月。按博士生研究方向分五個組進行,每組設組長1人,委員4人,秘書1人。分組進行的優點包括:①相近研究方向的學生在同一組檢查,有利于學生間的交流;②評委研究方向與學生研究方向相近,評估更有針對性;③按組打分,群體排序,評估結果更能體現學生整體的研究進展。
中期評估的結論是合格或不合格,結論為合格的學生可獲得培養方案中對應的學分,繼續開展后續的博士論文相關研究。未經批準,博士生不按時參加中期檢查,成績按“不合格”記載。未通過博士學位論文中期檢查的博士生,可于3個月后半年內再次申請進行第二次評估。第二次中期評估未通過的博士生予以退學。通過建立這種退出機制,可以使得因為各種原因難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博士畢業論文的學生正視問題,盡早決策,選擇其他的發展道路。
2.4答辯
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答辯流程包括以下幾個環節:①預答辯;②外審;③正式答辯。《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手冊》中的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及學位審查工作細則對每個環節做了詳細的說明。為確保博士論文質量,計算學部在預答辯前增加責任專家審查環節,博士論文責任專家是審查博士論文質量的主要責任人,由導師推薦責任專家2―3人,最后學部指定1人作為責任專家。責任專家審查完成后,才可進入預答辯環節。博士生在申請博士論文答辯前應完成以下4項工作,如圖4所示。
3結論
博士生的培養任重而道遠,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學部不斷探索和實踐,使博士生的培養工作落到實處,對培養過程及時監控,督促博士生更加高效地學習。學部在博士生培養及管理方面的實踐已經取得了較好效果,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執行嚴格的培養過程管理,博士生按時開題率由54%提高到97%,對博士生的科研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使博士生能夠盡早地進入課題研究;②嚴格的培養過程,加強了博士生對科學研究工作的緊迫感,部分學生對自己的科研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可利用不同培養環節選擇更利于自己的發展方向和方式,節約學生的時間成本;③完善的博士生培養過程管理,建立了合理的培養節奏,構建了和諧的師生關系,保證和提高了博士生的培養質量。
基金項目: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數據分析的優秀博士培養模式研究”(2022MS041);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研究課題“研究生教育結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研究”(10004480)。
參考文獻
[1]曾劍雄,張國棟.博士生分流退出機制的運行動力及推進策略[J].大學教育科學,2022(2):45-53.
[2]周海濤,林思雨.加速博士生自主培養的優先路徑[J].中國高教研究,2022(6):71-76,84.
[3]汪霞.高質量的博士生教育還需要完善哪些培養制度[J].中國高教研究,2020(6):9-12.
[4]錢龍,劉聰,曹寶明.博士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以南京財經大學為例[J].滁州學院學報,2022,24(1):102-108.
[5]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普博研究生培養方案[EB/OL]. https://www. cs.tsinghua.edu.cn/__local/4/D9/D6/AABCBD4F24ADA956B8 3B064851B_33BC1F37_5822D.pdf? e=.pdf.
[6]陽國貴.研究生選題實踐與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7(3): 80-82.
[7]袁毓林,王恩旭.怎樣形成具有開拓性的博士論文選題[J].中國大學教學,2017(5):42-48,68.
[8]胡朝霞,鄒建軍.開題報告:博士論文寫作的重中之重——以比較文學為例[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1(2):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