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昭儀
避孕是人類世界的一大公共衛生問題。有數據顯示:全球意外懷孕率約為50%,其中青少年的意外懷孕率更高。
在日常生活中,女性往往是避孕人群的中堅力量,這主要是由于男性無需承擔生育或流產的風險,因此很多人也不愿意承擔藥物可能帶來的任何副作用。對男性而言,科學的避孕方式目前只有避孕套、結扎。而針對女性的避孕方式則多達十幾種:避孕藥、陰道環、宮內節育器、輸卵管結扎手術、女用避孕套、陰道避孕海綿、陰道避孕環、避孕針等,且大多數對女性身體傷害較大。
其實關于男性避孕藥的研發一直都沒有停止,為了讓大多數男性更愿意“吃藥”,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副作用小、具有可逆性的男性避孕藥物。
在20 世紀60 年代,有研究嘗試使用藥物來實現男性避孕。最早的藥物是雄激素,如睪酮,但是副作用很大,包括體重增加以及精子數量恢復時間過長等問題,最后沒有廣泛應用。
之后,又有研究人員開始關注抗精子抗體的作用。抗精子抗體是一種特殊的抗體,它可以識別并攻擊精子從而抑制其運動和受精能力,但是抗精子抗體需要通過注射或噴霧等方式應用,這使得它們的使用變得不方便。
在此之后,研究人員陸續開發出一系列男性避孕藥。雖然相關的歷史并不短,但男性避孕藥的研究仍處于早期階段,也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以及臨床試驗,進而確定有效性以及安全性。
近日,據《中國科學報》消息,科學家們研發出一款能在2 小時內麻痹精子的男性避孕藥。該藥物可在規定時間內實現100%有效避孕,24 小時后則完全恢復生育功能,有望成為首個按需服用的男性避孕藥。
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可溶性腺苷酸環化酶(sAC)-抑制劑(論文稱之為“化合物TDI-11861”)可能對精子的運動和受精能力產生影響。具體而言,sAC 抑制劑可能會降低精子的活力和速度,使其無法有效地游向卵子進行受精。此外,sAC 抑制劑可能會影響精子的擺動頻率和方向性,降低其與卵子結合的能力。還有一些研究表明,sAC 抑制劑可能對精子的形態和數量產生影響,進而影響精子的質量和數量。
在小鼠實驗中,研究人員把sAC 抑制劑投喂給雄性小鼠,在1 小時后對雌性小鼠的子宮進行切割,提取精子做后續試驗。結果顯示,服藥的雄性小鼠的精子開始失去活力,而且從注射后0.5 小時到2.5 小時,它們均無法使雌性小鼠受孕。也就是說,跟這個時間段的雄性小鼠交配的雌性小鼠,懷孕比例為0%。但僅僅大約3 個小時后,TDI-11861 的抑制作用就開始消失,雄性小鼠的精子又逐漸恢復了活力。
研究團隊表示,這項研究證明了針對男性的按需使用的避孕藥是可行的。研究團隊還表示,將進一步改進sAC 抑制劑,希望在未來2~3 年內開發出能夠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的改進版sAC 抑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