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蘭 李星星 楊恒 陳富華(四川大學華西廣安醫院)
疼痛是癌癥患者最常見的癥狀,充分的疼痛評估和疼痛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伴隨著國內醫療技術的發展,對癌痛患者的規范化治療,對新冠陽性患者的認識加深,已經逐漸取得階段性勝利。研究表明,80%的癌痛患者能夠得到有效控制,這實屬是廣大癌痛患者的一大福音。而在具體的癌痛規范化治療過程中,由于患者的身心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對護理保持高度的重視。
首先,疼痛限制活動,使得正常的生理機能方面受到了比較大的影響,引起不適感覺,食欲下降,影響睡眠,消耗患者的體能,影響心情,使其產生抑郁恐懼情緒,甚至喪失生活的勇氣。可見,有效控制疼痛具有重要意義。
其次,長久以來,中國受到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認為疼痛應該盡力去忍受,硬扛不吃藥,擔心阿片類藥物成癮性,對癌痛的治療和護理認識不足。需要針對患者及其家屬開展講座,走信息化路線,實施癌痛綜合管理,使廣大癌痛病友樹立正確的認知,擁有良好的體魄。
最后,癌癥患者從確診開始到終末期的不同階段,均會遭受到疼痛的困擾,發展到后期,對于患者的身心也會形成比較大的影響,由此就有可能影響到患者接受治療的依從性。
伴隨著醫療技術不斷的進步和國內臨床護理水平的提升,癌痛患者臨床護理工作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然而,在具體的臨床護理過程中,依舊有一部分容易忽視的事項。具體如下所示:
綜合來看,人們對疼痛的診斷和治療普遍未引起重視,導致疼痛未能得到有效和及時控制。另一方面,通過臨床觀察發現,患者對于癌痛還存在很多誤區。最常見的誤區有兩個:一是只有疼痛劇烈時才用鎮痛藥,事實上,及時、按時用鎮痛藥更安全有效。二是非阿片類藥物比阿片類藥物更安全,事實上,需要長期鎮痛治療者用阿片類藥更安全有效。鎮痛目標是緩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QOL(生命質量)。但是,護理人員對于癌痛患者心理護理的重視程度相對有限。
首先是生活護理的提升,幫助惡性腫瘤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日常飲食方面需要保持少食多餐,辛辣、過冷、過熱、過甜的食物需要避免,盡量吃清淡食物,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及時補充身體所需蛋白質、維生素和其他營養素。其次是個人體質的提升,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增強身體素質,提高自我免疫力,平時可以慢跑、打太極拳、跳繩、適當做家務活等。最后,就是癌痛患者的心理護理。幫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發展,減少其恐慌和焦慮,使其保持積極良好的心態,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病情的緩解。
綜上所述,腫瘤科護士不僅要掌握過硬的專業技術知識和合格的操作技能,還要注重人文素質的培養。一個健康的人熱愛生活容易,但怎樣讓一個人在癌痛中、新冠陽性中、腹瀉中、惡心嘔吐中依舊熱愛生活,擁抱太陽,積極治療,樂觀面對,需要我們每一位醫護人員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