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穎(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戰創傷醫學科)
目前,早期手術是治療胃癌的主要手段之一,但術后并發癥仍有較高發生率,嚴重影響患者預后。作為護理人員,在胃癌術后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胃癌術后應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有利于呼吸系統、消化系統、肌肉骨骼系統的功能恢復,從而預防肺部感染、術后腸粘連、深靜脈血栓和壓瘡的形成。但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患者認為術后應該臥床休息,同時因傷口疼痛拒絕活動,對此可以通過加強術前宣教,早期拔除腹腔引流管、尿管和胃管以及實施多模式鎮痛等多種形式來促進患者早期下床活動。術后當天可以指導患者進行踝泵運動和深呼吸訓練。制定每日活動計劃,根據患者耐受情況,逐漸增加活動量。
術后不僅疼痛,還會出現心率增快、血壓升高、失眠,也會影響胃腸道功能的恢復。患者不敢咳嗽,不愿下床活動,容易增加肺部感染和血栓風險。因此,術后的有效鎮痛成為重要環節。術中采用硬膜外或椎旁阻滯聯合全身麻醉,術后采用單舒芬太尼和止吐藥的鎮痛泵聯合非甾體類鎮痛藥預先鎮痛的多模式鎮痛方法,可明顯提升鎮痛效果,減少突發疼痛情況。阿片類藥物對腸道功能和呼吸有抑制作用,且有頭暈、惡心嘔吐等反應,術后避免使用。
早期恢復腸內營養有助于維持腸道黏膜功能,防止菌群失調移位,降低感染風險,且證據顯示,早期進食并不會增加吻合口瘺的風險。因此,患者術后清醒后即可少量飲水,術后第一天可進食清米湯和短肽類營養液,根據患者耐受情況逐漸增加量和飲食種類,遵循清流質、流質、半流質、軟食、普通飲食過渡的原則,保證足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攝入。應避免生冷、堅硬、油炸、辛辣、腌制類食物,進餐時盡量少飲水或喝湯,避免飲食過于單一。
反酸、嘔吐 患者在胃癌手術之后,上消化道的整體結構會發生改變,容易造成小腸液或者胃液的反流、食物排空不暢,出現反酸和嘔吐現象。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患者可以適當服用一些抑酸、促進腸道蠕動或胃黏膜保護劑,選擇合適的食物種類,飯后不要立即平躺,適當活動,可減輕癥狀。
打嗝 部分胃切除患者術后會出現打嗝,多因術中牽拉膈肌、進食過多、膈下積液等,造成膈肌痙攣。術中牽拉刺激引起的打嗝多可自行恢復,如是膈下積液引起,需注意引流管是否通暢,如有腹腔感染,因遵醫囑合理使用抗生素。盡量避免飽餐或進食后立即平躺,擠壓膈肌。在飲食上要注意少食多餐,細嚼慢咽,嚴重時先進食流質,加速胃的排空,配合服用哌甲酯等治療打嗝的藥物,待情況好轉后,再逐步向正常飲食過渡。
傳統的一些觀念,比如認為術后應增加臥床休息時間恢復元氣、鎮痛藥物使用都會上癮因此疼痛時能忍就忍、通氣之后才能吃東西并且應多喝湯等觀念,都被現代醫學證明都是錯誤的,這些觀念反而會對患者的康復產生不良的影響。希望本文能夠幫助到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