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彬
(中鐵十八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300459)
“老虎團”文化,顧名思義是以“老虎團”精神為核心的文化,而“老虎團”精神源自“引灤入津”精神。20 世紀80 年代初期,在當時國內最大的城市供水系統——引灤入津工程建設中,鐵八師40 團(中鐵十八局集團五公司前身)全體官兵用一年零四個月時間完成了三年的工程量,先后戰勝大小塌方267 次,穿越71 條斷層和破碎帶,克服流沙、特堅石和地下涌水,創造了全線六個“第一”,引灤工程指揮部領導到工地慰問時,多次稱贊40 團是能“啃”硬“骨頭”的“老虎團”。國務院、中央軍委領導稱贊40 團是英雄的部隊;天津市領導和人民群眾稱贊鐵八師40團是“能征善戰、開創新局面的‘老虎團’”。1992 年8 月18 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镕基在視察神朔鐵路線蛇口峁隧道時,欣然提筆寫下了“向鐵道部第十八工程局第五工程處‘老虎團’致敬!”的題詞。這也是“老虎團”名號的由來和企業文化的源起。
1.國企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
企業文化發展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是“靜靜的企業革命”。國有企業要想早日實現戰略發展目標,就需要在企業價值觀的引領下落實各項工作,而企業價值觀的孕育,正是企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的融合。在國有企業發展過程中,文化建設是其中的內在要素,精神文明建設則是企業的發展動力,二者的有效融合能夠進一步推動國有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這同樣也是國有企業得以發展壯大的關鍵。
2.創新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
企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的融合不僅體現在形式上,同時也是大膽的嘗試與創新。二者不僅各具特色,同時又有共性。融合后就形成了文化合力,從而為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以此來進一步推進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高質量開展。
3.建設社會主義文明社會的有效途徑
國有企業普遍存在著建設規模大、員工數量眾多的特點,科學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修養的提升將會推動社會文明的發展進程。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融合,不僅能夠擴大覆蓋面,豐富活動形式,同時還能夠讓員工接受更好的文化熏陶,為員工創建良好的生活、工作環境,形成良好的社會文明風尚。
無論是企業文化還是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都是國有企業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良好“思維方式”,其不僅體現在員工的日常行為中,同時也直接決定著企業的未來發展。從這個層面進行分析,得知二者都比較注重“人”的因素,主要強調的是借助人的內在價值觀念來影響員工的行為,這和當前的“以人為本”發展理念不謀而合。
國有企業文化建設致力于提升企業員工的凝聚力和競爭力,最終來達到堅固國企發展軟實力的目的。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則注重的是國企品牌形象的提升,以此來促進國有企業文明程度的提升,積極轉化精神層面的動力為企業的生產力,提高國有企業的實際經營效益,推動國有企業轉型升級。
企業文化的關鍵在于要得到員工的認同,精神文明建設也是如此。由此可見,從內容上而言,企業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是相互統一的,這也為國有企業的發展創建了相互協調且統一的價值理念。國有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落實,需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進行。由此可見,二者在作用上具有高度一致性,都以提高員工的能力素養作為重要內容,最終達到推動國有企業健康穩定發展的目的。
為了能夠早日實現國企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融合目標,需要有效分析現有企業文化內涵和發展形式,以分析結果為依據制定標準化的融合路徑,為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高效融合創建良好的環境,從而達到推動國有企業良性發展的目的。就當前實際情況看來,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融合路徑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第一,導向功能的融合。國企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的融合對于企業發展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在企業建設統籌發展的過程中,其融合建設的主要內容即以企業員工價值觀與專業素養為基礎載體,確定其在企業運營過程中引領導向的作用,并起到正確引領發展的正面影響作用。雖然精神文明建設與企業文化建設二者的發展導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異,但通過科學、系統的融合后,再將二者存在的不同功能進行融合、統籌、規劃,從而實現二者融合后的導向功能在企業中發揮可持續發展的推進作用。
第二,協調功能的融合。通俗理解就是將二者之間存在的相似性進行優化,二者的差異性通過自身功能進行協調整改,使二者融合的路徑相統一。協調功能,顧名思義就是將二者存在的差異性通過自身進行衡量,在符合各自原有的功能上進行互補,將二者不同的內在功能通過協調功能進一步實現改革。協調階級矛盾性、市場經濟矛盾性,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的協調功能至關重要,以促進企業在發展中綜合利益得到有效提升。
第三,教育功能的融合。這一點定位很明確,就是利用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來規范約束員工的言行舉止,對其展開思想上的教育,培養正確的道德觀念、思維邏輯及三觀教育,主要是端正員工的思想。教育功能的融合要求員工具有一定的思想覺悟及職業素養,方可發揮教育融合資源的作用,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通過打造專業的工作團隊進一步促進企業經濟的迅速發展。國有企業在當代社會的發展中必須加以創新,才能與黨的宗旨相呼應,與時代的進步相呼應。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國企作為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點,在我國統籌國內外發展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國有企業與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融合,主要是以“人”為基礎,堅持文化育人,在充分了解人的不可替代性及重要作用的前提下,各項工作的具體落實需要從以下方面入手:其一,廣泛宣傳教育。講好新員工第一課,講述企業歷史,用好“老虎團”的符號作用,講好“老虎團”故事,唱響企業“三首歌”,觀看《永遠的鐵道兵》;入職后,發揮好老員工的傳、幫、帶作用,做好導師帶徒活動,為新員工配備技術導師、思想導師和黨建導師;通過群體環境來潛移默化影響新員工,使其自發融入企業這個大家庭。其二,拓展傳播渠道。利用報紙、櫥窗“光榮榜”、宣傳欄、畫冊、書籍、紀錄片、視頻廣播、道德講堂活動等線下有形載體廣泛宣傳,利用榜樣的力量培育企業核心價值觀,弘揚“老虎團”精神;利用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平臺加強企業文化的宣傳和塑造,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
國有企業在經營發展的過程中,企業文化建設對各項工作的開展發揮著積極的引導作用,能夠充分激發企業的內在活力和動力,進而加速企業的發展進程。該項工作的落實,必須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一起來,在此基礎上落實各項工作,這樣才能夠確保國有企業在經濟建設過程中的效用充分發揮。首先,把“老虎團”文化貫穿于實踐。在繼承和弘揚“老虎團”文化的基礎上,把文化建設納入企業的總體發展戰略規劃,貫穿于做強做優做大的企業實踐中,使之成為全體員工的行為指南和自覺實踐。其次,提升管理水平。發揮“老虎團”特色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優勢,以創新文化來提升管理水平。特別是在重難險工程建設中更能凸顯文化的力量。
國企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面融合,賦予五公司員工共同的思想境界和共同的價值追求,詮釋了企業 發展戰略構想的整體風貌和主流風氣,讓五公司闖市場虎嘯風生、干工程虎虎生威、講奉獻虎虎生氣,迅速完成了由慢到快的發展路徑。
思想政治是國企業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引方向。在企業運營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宗旨。在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相融合過程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會受到阻礙并面臨困境,二者在實踐中的融合應用不僅是簡單的文字語言,更是一致的價值觀,需要將思想政治深入企業日常文化活動中,以使二者更好地融合,使企業員工更深刻地認識、領會企業文化內涵。
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的結合,是企業生命的強大基因。永葆“團結奮進”本色,也是五公司人的不懈追求。五公司抓住歷史機遇,果斷行動,依靠“團結奮進”的傳承思想,砥礪前行。新時代對員工傳輸思想應充分利用企業文化資源。在長期的建設中,五公司“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作風,在高、難、險、重工程中,在四川災區援建、天津港“8·12”爆炸搶險中,發揮得淋漓盡致。1994 年,五公司用149 天完成濱海高架橋任務,創造了當時國內建橋速度之最。五公司特別能戰斗、敢啃“硬骨頭”的名聲在業內迅速走“紅”。在北方首條沉管隧道——海河隧道工程施工中,五公司員工不等不靠,為拿到最佳試驗參數,他們在水里一泡就是一天,在溫度高達60℃的鋼管上一蹲就是幾個小時,鞋子開膠粘在鋼管上拔不下來,腳被燙出多個水泡。在沉管對接等關鍵節點施工時,幾天幾夜不睡是常事。憑著科學鉆研精神,海河隧道順利完工并連獲詹天佑獎和魯班獎,創造了21 項技術專利和1 項發明專利,再次贏得了市場贊譽,為五公司在天津的發展錦上添花。
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能夠直接作用于企業文化建設和企業的形象建設,良好的企業形象在團結企業內部員工,凝聚員工群體向心力方面都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所以,強化企業的責任擔當,幫助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有利于提升企業的公信力。為保障該項工作的實施效果,就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其一,靠誠實守信,實現滾動發展。堅持以干促攬,以現場贏市場,努力提升項目履約能力。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五公司始終秉持“大工程創品牌、小工程創精品”的原則,在質量、安全、工期、環保、標準化施工等環節著力,堅持做到干一項工程、樹一座豐碑、交一方朋友、占一方市場,努力講好滾動發展的故事。其二,以“工匠精神”,鑄造精品工程。大力提倡“干一行愛一行、干一行鉆一行、干一行精一行”,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給予高級技工優厚的待遇和崇高的榮譽,培養了一大批高級技能型人才。在工程管理中,五公司將“工匠精神”和打造精品工程有效融合,把“匠心”融入施工生產的每個環節,時刻牢記“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工作流程,嚴守質量安全底線,迄今已獲省部級以上優質工程221 項。
將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有效融合起來,能夠從整體上提升二者的效果,從而進一步提升國有企業的內在競爭力。但是,就當前國有企業促進二者融合的發展水平來看,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比如,融合層次偏低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國有企業員工凝聚力和競爭力的提升。所以,必須明確推動二者融合發展的重要性,立足于實際需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實現二者的有效融合,以便為國有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