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青
(臨清市發展和改革局,聊城 252600)
在新經濟常態下,為全面增強經濟發展活力,也為更好地促進社會經濟的高效持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為的是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經濟持續增長的發展動力及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地方政府部門應該積極響應中央決策部署,充分立足于區域經濟的發展現狀,切實增強經濟發展水平,不斷創新經濟發展舉措,最大限度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為社會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奠定夯實的發展根基,提供穩定且有序的發展秩序。同時,更要把握好區域經濟的發展實際,全方位創新經濟發展舉措,確保社會經濟得以高效且深入發展。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深入的背景下,政府部門要重視這一改革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宏觀影響,充分立足于區域經濟的發展方向和特色,卓有成效地構建完善的經濟發展鏈條,切實增強經濟發展活力,確保社會經濟得以統籌推進及高效運行,最大限度增強經濟發展水平。在新經濟常態下,我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整體經濟總量不斷攀升,社會經濟活力也在不斷提高,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審視和認知到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及不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經濟發展提出了明確的發展導向,也對經濟發展提出了具體的發展要求。在此條件下,地方政府應該充分把握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宏觀影響,科學把握其積極發展的一面,為社會經濟的統籌推進提供高效化的發展支撐及創新化的發展舉措,確保社會經濟穩步且有序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集中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在長期發展實踐中,區域經濟的發展模式或者發展狀態等始終保持著一定的穩定性,這無可厚非,其本身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增強經濟發展水平。但在新常態下,若區域經濟發展仍然拘泥于傳統的發展模式或者發展狀態,自然難以全面系統地提升經濟發展成效,也難以有效保障經濟發展質量。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充分把握好新經濟常態,著力明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路徑和方向,積極推動區域經濟結構的升級換代等,無疑能夠進一步提高區域經濟發展的整體水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提倡節能環保、可持續、高效率的經濟發展新模式。地方政府要扎實推進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不斷保障經濟發展水平的整體活力,同時也要創新經濟發展模式,下大力氣來推動經濟發展結構的調整,敢于舍棄傳統落后產能,積極推動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及升級換代。特別是地方政府要為新興產業、綠色環保產業等創設良好的發展空間,提供優勢的發展政策,真正推動區域經濟的高效持續化發展。可以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區域經濟發展指明了科學的方向,也提供了清晰的發展思路。地方政府要充分履行好自身的管理職能,不斷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為區域經濟朝著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而提供有效助力。
在區域經濟長效發展的進程中,地方政府只有充分注重發揮好系統自身的宏觀調控職能,切實有效推動區域經濟協調且快速化發展,才能真正增強區域經濟的發展活力,也才能夠有效保障區域經濟的協調快速發展。不可否認,在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一些地方政府為了追求經濟發展總量,可能會將發展的重心放在一些傳統產業方面。的確,較之新興產業,傳統產業的確具有一定的發展優勢和較強的發展根基。但在新常態背景下,這些傳統產業所表現出來的發展劣勢也不斷突顯。例如,傳統產業可能會造成能源、資源的浪費與消耗,可能會具有比較大的發展局限,甚至還有可能會出現竭澤而漁的問題。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著力推動區域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全面優化區域經濟的發展模式,積極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調整等,在不斷釋放經濟發展活力的同時,也能夠全面系統地推動區域經濟的協調快速發展。當區域經濟得以協調可持續發展、得以全面系統發展時,那么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活力自然能夠得到全面增強。從這方面來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事實上就是在完成自身的補短板任務。地方政府順勢而為,積極立足于自身的發展實踐,科學統籌布局全新的發展措施,真正做到固強扶弱,這無疑能夠全面系統地推動區域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也能夠整體增強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力度。
在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進程中,生態文明建設是重要的發展方向,也是實現區域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受傳統經濟發展理念的影響和制約,在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部分地方政府可能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度不夠。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要想全面提高區域經濟發展成效,進一步優化區域經濟發展質量,就應該注重全面推動生態文明的建設與發展,進一步增強發展活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在區域經濟發展的進程中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始終保持科學且健康的發展路徑,充分明確健康發展的科學方向,通過一系列的技術變革及創新發展等來實現能源資源的節約,將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等高度統籌結合起來,真正提高社會經濟發展的整體水平與成效。生態文明建設是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向,是實現經濟健康高效發展的關鍵立足點。為此,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關鍵立足點,卓有成效地提高經濟發展的整體質量。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區域經濟發展提出了全新的發展要求,同時也指明了科學的發展方向。在這樣的發展條件背景下,地方政府要充分發揮好自身的職能,積極明確自身的角色,充分細化自身的發展路徑,著力打造完善且科學化的創新發展體系,最大限度地提高區域經濟整體發展水平,更好地提高區域經濟的發展成效。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在推動區域經濟高效發展的過程中,要充分履行好自身的發展職能,積極運用科學的宏觀調控手段,充分理清自身的發展定位,以此來更好地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全方位增強經濟發展成效。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具有顯著的特色,正因為如此,地方政府在發揮自身職能的過程中,要率先明確區域經濟發展的特色,精準把握好自身的發展定位,以便能夠進一步增強區域經濟發展活力,更好地增強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充分認識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能夠從教育、文化、人文、市場及形象功能等多個方面來對區域經濟發展進行整體性分析,將區域經濟發展的重點轉移到一些具有競爭實力的產業群中,實現產業群之間的高度整合及全面貫通,為區域經濟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可以說,產業群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區域經濟持續推進的關鍵載體。在全面推動區域經濟高效發展的過程中,只有實現產業群的高效整合,實現產業群之間的深度聯合,才能夠為區域經濟發展奠定夯實的根基,也才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區域經濟發展的整體活力。另一方面,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科學背景下,在地方政府著力推動區域經濟高效發展的過程中,還有必要立足于區域經濟的發展實踐,積極培育優勢化的產業群,積極挖掘優勢產業的發展潛能,全面提高優勢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在諸多產業體系中,勢必存在著一定的優勢產業。地方政府在推動區域經濟高效發展的過程中,應該注重把握好這些優勢產業,注重充分挖掘優勢產業中的核心資源及關鍵價值,積極給予必要的政策傾斜,全面創設寬松的發展環境,為這些優勢產業發展蓄能造勢,全面提高優勢產業的發展力度。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在全方位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進程中,應該注重全面發揮好自身的宏觀調控作用,積極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且穩步推進,進一步增強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水平,全面保障區域經濟的穩步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路徑,就是為了有效緩解產能過剩的問題,通過降低稅費的手段和舉措來全面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有效為企業實現減負,全方位增強企業的發展活力。鑒于此,地方政府在推動區域經濟高效發展的過程中,要注重制定科學且精細化的發展舉措,全面制定完善的發展政策,以此來確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可以說,精細化的發展政策無疑能夠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深入,也能夠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撐。為此,地方政府要立足于自身的發展實踐,把握好區域經濟的發展特色,科學高效地制定完善的發展舉措,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助力。與此同時,地方政府在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程中,要注重采用一定的微調舉措,結合現階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際路徑及發展現狀等,適時進行必要的調整和改革,以此來確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始終朝著健康且有序的方向科學開展。
在區域經濟長效發展的進程中,企業是重要的發展主體。企業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若企業自身發展存在著較大的問題或者不足,或企業自身發展存在著較大的限制,可能會制約區域經濟的長效化發展。在此基礎下,地方政府要充分把握好企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科學發揮好自身的關鍵職能等,積極推動企業體制改革,以此來進一步增強企業的發展活力。一方面,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要充分把握好企業的發展現狀,積極為企業創設優良的發展環境,著力增強企業的整體發展競爭力,確保企業能夠始終契合市場經濟的發展標準和要求,全面提高企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地方政府要給予企業必要的指導和幫助,為企業出臺和制定完善的發展政策及提供必要的發展支撐。同時,地方政府要充分協調和發揮好行業龍頭企業的標桿作用,發揮好龍頭企業的表率和引領作用,要從這些大的企業著手,推動企業升級換代及產業轉型,積極要求這些企業進行必要的技術創新及升級換代。另一方面,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在推動區域經濟高效發展的過程中,要注重引領企業朝著健康高效的方向發展,注重積極增強企業的整體創造力,全面提高企業的智力成果。比如地方政府要引領企業做好員工的培訓與管理工作,要為員工提供多元化的職業能力提升教育等,系統全面地提高員工的技術素養及發展水平。
在區域經濟長效發展的進程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無疑能夠為經濟發展提供明顯的發展依托,為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為此,地方政府在發揮好自身的服務職能、提高自身發展水平的同時,還應該建立健全完善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可以說,人才是最為關鍵的發展要素。地方政府若想不斷增強區域經濟的發展活力,就應該充分考慮人才因素,積極建立完善的人力資源體系。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注重結合區域經濟的發展來引入高素質的人才,積極為這部分人才創設良好的發展空間,真正做到人才引得進來、留得住。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要著力完善相關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體系,以先進且科學的制度來保障人才隊伍建設,積極發揮好人才的關鍵效能及核心促進作用,全面為人才提供制度化的發展路徑及發展保障。地方政府要注重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管理,卓有成效地開展好人才隊伍培訓等工作。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為著力推動區域經濟的高效發展,應該注重充分把握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積極依托科學且精細化的創新發展舉措,全面助推區域經濟高效且持續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