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金山中心小學 吳杰勇
小學數學有很多抽象性知識,雖然都是基礎知識,但對小學生來說具有一定學習難度。數學教師要熟練掌握相應教學方法,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切實發揮信息技術作用,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鑒于此,文中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應用的意義,探討推進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深度融合的措施,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深度融合,直觀展示數學概念、公式等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數學學習積極性。就當前教學實踐分析,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度不足,教師教學觀念更新不及時,無法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因此,需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推進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深度融合,落實核心素養培養,順利完成數學教學目標。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深度融合,滿足新課改教學需求,要選擇合適的著眼點,創設趣味性教學情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具體內容為:
數學課堂引入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創設趣味性的數學情境,利用音視頻綜合作用將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如,數學教材中有很多幾何圖形知識相關的內容,數學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展示各種生活中常見的圖形,也可以利用幾何白板動態移動線段,讓學生更加直觀體現,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同時,信息技術可以使得數學知識更加直觀,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逐步過渡向抽象思維,繼而形成數學創新思維。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貫穿學生自主學習,切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信息技術可以將知識形成過程利用動態形象展示出來,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信息技術可以打破傳統時空限制,學生可以在校內外進行個性化學習,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數學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學生可以利用即時通信軟件與同伴探討,或直接向數學教師請教,逐步提高學生自主性,提高學生自覺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可以提高學生之間互動合作的頻率,不僅可以在線上的課堂上互動交流,也可以在線下展開合作,以此來幫助學生解決數學問題并實施有效探究。學生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網絡交流,打破傳統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改變傳統模式下僅有課堂聯系與合作的情況,提高學生學習的多樣性。數學教師切實發揮信息技術作用,增加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打破傳統思維模式的限制,制定科學合理的方案,提升學生數學素養水平。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適方案。實際推進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時,會受到一些因素影響,使得實際融合情況不理想,現將其歸納如下:
信息技術可以貫穿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但需要選擇合適切入點,導入環節需要啟發學生、課中需引發學生思考、課后需引導學生實現知識內化,有效解決疑難問題。現階段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信息技術運用目標不清晰,或者利用信息技術解決教學重難點認知不足,實際信息技術選擇時偏離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情況。
因此,信息技術使用時要關注教學目標是否達成,還需要關注學生學情,這就需要教師謹慎選擇合適時機。同時,數學教師如果沒有意識到信息技術的優勢,更談不上主動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難點。信息技術沒有和學生合作結合起來,減少學生實踐操作的機會,會直接削弱學生主體學習地位,使得信息技術沒有為教學目標完成提供服務,無法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
傳統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據教學設計上課,學生只需認真聽講,準確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就可以了,但這樣會造成部分學生缺乏參與課堂的意識。教師會在考前歸納各類知識點,學生僅需要做筆記、背誦知識點,以此養成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如果不改變這一狀態,將會直接影響到信息技術的推廣。
受到上述原因影響,學生變得懶惰,面對問題不愿意主動思考,也不想花費精力參與實踐,缺乏參與信息技術的興趣。長久下去,多媒體探究就會變成漫無目的的聊天,達不到預期目標。一些學生性格內向,不愿意參與討論,也不愿意聽取別人的想法,這樣就沒有很好地發揮信息技術活動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此外,信息技術雖然形式新穎,更易滿足新時期學生發展需求,但實際應用中效果有限,限制其廣泛應用。
信息技術實施需要得到學校層面的保障,這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沒有給教師提供信息技術的實踐活動平臺,教師缺少相應的培訓機會,雖然對新的教學理念有所了解,卻沒有可以學習與實踐的平臺。受到教學壓力影響,學校沒有為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提供實踐機會,舉辦的公開課很多時候都是表演課,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同時,實際中數學方面信息技術出現不多,可以借鑒的經驗有限,大部分教師尚處于摸索階段,學校沒有提供可了解各種信息的渠道,如,沒有創建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微信公眾號或微博話題,無法獲得豐富的資源庫,教師無法參考成功案例。并且信息技術各個環節都需要大量教學資源支持,需要對比分析各種資源,如果欠缺教學資源,就會影響到教師多媒體方法的選擇,最終只能選擇類似技術進行代替,或是直接放棄使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深度融合,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融合方案,打破傳統思維模式的限制,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引入電子白板,通過利用信息技術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具體措施為:
判斷一堂課是否優秀,需要從其備課、教學設計以及學生配合度等方面綜合考量。所謂備課,即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提前準備,還要求學生根據實際對新課的知識點進行提前預習。因此,為保證備課質量,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制作教學課件,方便學生在預習環節進行觀看,提前了解相關內容,記錄問題并展開自我探索。實際上,由于學生個體差異性,導致其學習能力有所區別,學生可以憑借自身能力解決一些問題,但有些問題卻不能,而對于這些問題就需要教師開展針對性教學。
比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時,教師借助信息技術在課前為學生準備大量資源,確保教學內容的多樣性。而學生通過自主預習也已基本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以及構成要素。在具體教學時,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還要通過圖形的推拉、平移、組合等形式,引導學生清楚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梯形之間的關系。因為學生的自主預習,節省了大量時間,使得教師能夠在課堂上為學生進行實踐演示,通過一步步推導,得出結論,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手機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投影,提升其教學評價和反饋。如此,可以打破時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限制,只要想就能觀看教師給予的評價反饋。在具體操作時,教師需要對手機和電腦進行同屏處理,對手機攝像頭進行充分利用,實現對教學內容的投影。比如,在學習完“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后,教師需要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檢驗。教材要求學生能夠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將名稱和圖形一一對應。能從現實生活中找出與之形狀相對應的實物;在進行拼圖活動時能意識到圖形變化的規律,建立自己的空間想象力。通過對課堂知識和經驗的積累,提升自身合作意識。
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帶領學生親自動手,用紙張疊出對應的三角形和四邊形,并開展識圖大賽,在該過程中,學生會折出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菱形等,教師也會借助電子白板對其效果圖進行展示。在教學任務完成后,為檢驗學生學習成果,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上一環節中圖形中找出三角形,并用三角形擺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看哪組擺得最多。教師可以用手機將各小組的拼圖結果拍攝下來,投影到電子白板上,大家一起觀看、辨認和分析,并作出對比和評價。然后教師就活動中各組表現進行總結,針對其優缺點進行點評,幫助學生對本次學習成果作出客觀評價。如在學習“圓”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圓的周長、面積公式以及相關推導過程,但教師僅靠語言描述這些知識,學生理解起來就比較困難。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三角形、長方形等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公式推導過程,以此引導學生展開思考。然后教師再通過Flash 動畫對學生進行啟發,通過探討,對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進行歸納,最后為學生補充“旋轉平移法”以及“割補法”,幫助學生在腦海中構建完整的空間體系。
數學教材在編寫時結合了學生成長規律,所以,教材中的基礎內容大部分學生都能理解,但對于每個章節所設置的重難點內容,有些學生卻很難理解。對于這些內容,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輔助學生,消除其內心的不解與困惑,化難為易,消化知識的同時為整個教學提質增效。在多媒體教學中,電子白板應用最多,而這也促進了現代化、智能化的教學模式的發展,這種嶄新的教學形式也為學生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借助這些設備,不僅解放了教師的雙手,還開放了課堂,使教學更加現代化,教師也有更多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和分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和理解。
在備課階段,教師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與學生相關的生活化元素,以此讓學生對課堂知識產生一種親切熟悉之感,從而主動學習,自覺深入,通過學生積極參與,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比如,在學習“三角形分類”相關知識時,教師知道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在生活中的物體上找出三角形,對于角也有了一定的認知,了解到角的概念,這些內容為學生三角形特征的學習和分類奠定了基礎。本課的目標是讓學生對三角形進行分類,即認識并能夠區分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通過自身親身實踐參與,體會到圖形探索的樂趣和規律,掌握其中基本方法,探究其中奧秘,為學生空間觀念的學習和發展作好鋪墊。與此同時在授課環節中,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熱情和創新意識。因此,教師在利用電子白板組織學生開展交流活動時,需要對學生提前進行分組,以小組探究模式開展教學活動,了解教學內容,共同探究、分析問題,總結規律,將學生自主性完全發揮出來。
學習興趣對課堂教學質量影響極大,其重要性涉及整個教學成果,特別是數學學習。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興趣,教師一定要及時借助希沃白板為學生創設合適的學習情境,通過制造氛圍來合理引導,幫助學生從枯燥的數理學習中脫離出來,使整個學習變得豐富、有趣。通過希沃白板,教師可以利用其中的云課件、微視頻、思維導圖等內容幫學生創設一個合適的教學情境,放松心情,實現高效學習。
如,導入階段,可以利用希沃白板對預先設計好的主題、內容等進行展示,以“先聲奪人”的姿態,為學生帶來視覺沖擊。以此吸引其注意,激發學習欲,從而集中精力,跟隨教師講解進入主題,開展高質量學習;再如,在開展“二次方程”教學任務時,相比板書,希沃白板更新奇,再加上多變的色彩、有趣的動畫、清晰的音頻等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在講解過程中,教師為學生構建了一個脫離課堂,而又真實有趣的學習環境,再加上有效的互動,學生能很快掌握相關知識點。希沃白板資源儲量豐富,教師可以根據講解需要隨時調取與課堂相關的內容為學生展示,這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的提升幫助巨大。通過塑造教學情境,打破傳統思維模式的限制,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利用數學情境活躍課堂氛圍,順利完成數學教學目標。
小學數學中幾何公式的學習和記憶點非常多,為幫助學生掌握,教師一般會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對其進行推導、總結和整理。而以往利用思維導圖時都是借助Word 文檔,操作煩瑣,設計復雜,若出現失誤,還可能影響整個課堂教學質量。但是借助希沃白板,不僅操作簡單快捷,同時兼具了數學畫板和仿真實驗室等功能。
在具體上課時,教師在為學生就公式進行講解和分析的同時,還能通過拖、拽、畫的形式對整個公式展開推導、變形處理等,和學生一起就其結論進行計算和驗證,最終得出結論,完成整個思維導圖。如此操作,不僅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有效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使整個課堂學習更加充實、圓滿。比如,在學習“平面解析幾何圖形”時,教師可以在希沃白板上隨意拖拽、查詢相關知識內容,然后與學生一起以驗算的形式一步步對相關知識進行延伸,創建合適的思維導圖,利用思維導圖將所有知識串聯在一起,使學生對這些知識點一目了然,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可見,希沃白板的使用,不僅是教學方式的創新,也是教學過程的改進,教學內容的改革。同時,需要數學教師主動學習,掌握希沃白板的使用方法,結合教學目標與方法,充分發揮希沃白板的作用,大幅度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現如今的數學教學要求下,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融合,圍繞數學教學目標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難點,增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加強數學知識復習,實現師生之間高效互動,著重培養與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數學教師熟練掌握各種教學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進一步提高數學課堂學習效率,順利完成數學教學目標,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