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小樂
(同濟大學 上海 200333)
全民健身旨在不斷提高公眾體質和健康水平,自1995 年國務院頒布《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以來,各地區結合自身實際,不斷完善運動設施,開發運動項目,組織運動活動,營造全民健身良好氛圍。中國武術作為傳統體育項目,與其他運動相比,有著更為深厚的群眾基礎與文化底蘊,符合全民健身要求,通過全方位梳理中國傳統武術思想對全民健身價值取向產生的影響,厘清思想融入現狀,提出中國傳統武術思想在全民健身中的實現路徑,助推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建設活動有序深入開展。
總結中國傳統武術融入全民健身現狀,厘清融入成效,明確短板不足,為后續中國傳統武術思想下全民健身活動組織籌劃活動順利開展提供方向性引導。
為持續激發公眾運動健身主動性,打造具有地區特色、行業特色的運動項目,國務院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 年)》等政策文件,明確提出,要扶持推廣武術、太極拳、健身氣功等民族民俗民間傳統和鄉村農味農趣運動項目。越來越多的地區以中國傳統武術作為切入點,深入落實健康中國發展戰略、全民健身計劃,通過太極拳、健身氣功的推廣,提升公眾身體素養,增強運動能力,越來越多的公眾參與到中國傳統武術鍛煉中。根據相關研究機構公布的數據,國內經常從事傳統武術鍛煉的人員達到6500 萬,以太極拳為例,作為受眾群體廣泛、練習難度較低的傳統武術項目,約有4000 萬人進行太極拳的練習。借助傳統武術的推廣、練習,更好地體現其文化價值、運動魅力,增強對公眾吸引力與感召力,越來越多的公眾自發參與到武術鍛煉中,通過武術動作練習,提升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兒童、老年人的力量、柔韌性、協調性、耐力,不斷提升健康水平。
盡管中國傳統武術與全民健康的融入滲透產生了顯著實踐效果,但是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受到傳統思維觀念、方法舉措等因素影響,中國傳統武術融入效果沒有達到預期,全民健康活動的推廣深度與廣度仍存在不足。具體來看,近些年來,各地區在健康中國戰略貫徹執行過程中,投入大量資源,進行中國傳統武術的推廣,引導公眾練習武術動作,開展武術鍛煉活動,但是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多數地區沒有能夠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資源配置,導致傳統武術推廣范圍受限,妨礙武術練習活動全方位開展。例如,公眾在傳統武術鍛煉過程中,需要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在專業場地下進行系列練習活動。少數地區沒有立足實際,根據傳統武術鍛煉要求,投入必要的資金,進行專業人員選聘、場地建設等各項活動,專業人員的不足、場地設置的偏少,導致傳統武術鍛煉頻次不高,限制全民健身活動深入有序開展。全民健身工作體系尚未建立,活動組織主體較為單一,主要以政府部門為主,社會群體參與全民健身、興辦傳統武術訓練活動的積極性不高。這種情況如果沒有得到妥善處理與解決,勢必影響全民健身活動成效,導致傳統武術項目數量較少、推廣力度不高、受眾群體有效。為應對這種情況,正確處置中國傳統武術融入全民健身中存在的短板與不足,引導政府主管部門、社會團體、社會公眾等主體,切實發揮自觀能動性,調整方式,優化方法,推動全民健身活動有序開展,實現傳統武術鍛煉、武術思想傳承與發展。
梳理新時代中國傳統武術思想對全民健康價值取向的影響,實現思想觀念有效轉變,引導主管部門、團體組織、工作人員等主體形成正確認知,為中國傳統武術思想下全民健康活動高質量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身心健康作為全民健身核心目標,強調通過多元化運動項目,提升公眾運動能力,塑造運動技能,提升健康水平,舒緩負面情緒,使得公眾持續保持身心健康。新時代背景下,中國傳統武術思想融入到全民健身中,可以更好地凸顯身心健康價值。具體來看,傳統武術受眾群體廣泛,作為國民性體育項目,具有較強的行為文化屬性,例如強調的“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內外兼修”等鍛煉理念與精神追求,深度契合新時期公眾全民健身定位,引導公眾在練習武術動作,提升耐久度、力量、靈敏度等身體素養外,還引導公眾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塑造平和、穩定心態。根據相關研究機構公布的數據,與其他健身運動相比,中國傳統武術可以持續提升公眾肢體協調能力,使得身體機能保持在良好狀態。對于青少年群體來說,長時間進行武術鍛煉,能夠促進骨骼發育、心肺功能;對于中老年群體來說,經常性進行武術鍛煉,能夠降低慢性病、心血管病發生幾率,起到較好的養身保健效果。同時隨著中國傳統武術與全民健康深入融合,傳統武術的精神追求日益凸顯,使得公眾在塑造身體形態,增強運動機能的同時,公眾負面情緒逐步得到舒緩,例如青少年在競技類長拳、中老年在養生拳種的練習過程中,體悟到傳統武術的精神內核,達到修身養性的作用,實現對公眾身心健康水平的有效提升。通過有效武術訓練,可以使公眾保持良好的情緒,陶冶個人情操,消除不良情緒,不斷增強公眾的心理承受力與應變能力。尤其在富有韻律感的音樂伴奏下,進行身體鍛煉,可以快速舒緩負面情緒,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中國傳統武術蘊含的體育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傳統武術精神與全民健身的有效融合,實現優秀民族精神的有效傳承,更好地發揮傳統武術精神在改造公眾主觀世界、塑造正確價值取向方面的積極作用。在體育強國戰略推進中,傳統武術中的自強不息精神、愛國主義精神、敢于拼搏等精神內核,可以更好地實現民族精神發展,不斷豐富公眾精神世界。例如,中國古代武術家主張“精忠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抗金英雄岳飛、抗倭英雄戚繼光等武術名家,有著遠大政治抱負與強烈愛國情懷,公眾在閱讀《岳家拳譜》中,既感受拳法的運動魅力,又在拳法練習過程中,以岳飛等先賢為榜樣,賡續愛國主義精神,更好地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武術鍛煉中,要求練習人員具備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精神,在長時間練習中,公眾不僅熟練掌握武術動作,提升基礎身體素質,還培養其堅強的意志品質,在面對困難挫折時,不斷奮斗,砥礪前行。中國傳統武術有著強烈尚武崇德的精神取向,公眾在武術練習中,進一步強化正義感、使命感、責任感,推動和諧人際關系形成。從過往經驗來看,公眾在全民健身中,借助長時間武術練習,在潛移默化中深刻感受到中國傳統武術博大精深的文化精神,自發性傳承愛國、團結統一、愛好和平、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為民族精神傳承產生深遠影響。例如,青少年等群體在武術練習中,可以提升其自信心,面對生活、學習中出現的困難,可以采取更加主動的態度,自發解決問題,處理問題。同時在武術訓練過程中,提升青少年群體的團隊協作能力,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
中國傳統武術思想與全民健康活動有效結合,可以更好地拓寬傳統文化傳播范圍,提升文化影響力與感染力。根據2021 年國務院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 年)》等文件要求,加強全民健身國際交流,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共同舉辦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推動武術、健身氣功等傳統武術項目走出去,與國外其他國家、地區開展全民健身交流。以傳統武術思想為媒介,助推全民健身活動深度開展。具體來看,中國傳統武術思想完整保留了原始民間文化形態,同時包含了更多的多元精神價值,通過傳統武術精神發揚、傳承,持續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加強了國內與國際之間的有效聯動,調動更多的優勢資源進行全民健身體系的健全完善,促進全民健身的國際化。例如,中國傳統武術精神有著較強的自我鍛煉與自我評價意識,根據相關機構公布的研究成果,中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等因素疊加影響下,會出現失眠、多夢、睡眠效率下降等問題,借助傳統武術鍛煉等健身活動,可以針對性地提升神經系統功能,保持心臟、血管、淋巴系統的健康水平,提升消化功能和代謝能力,加強肌肉和骨骼活動能力,使得中老年人始終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借助全民健身效果的全方位呈現,提升中國傳統武術對國外其他國家、其他民族的吸引力。這些國家、民族在練習中國傳統武術的過程中,逐步感受到傳統武術蘊含的價值追求,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傳統武術的文化魅力,實現傳統文化走出去,持續增強文化軟實力,提升文化影響力。在對外交流過程中,公眾逐步更新思維觀念,以更為包容的心態,參與到全民健身系列活動中?;谥袊鴤鹘y武術思想融入全民健身活動的重大作用與實踐價值,政府主管部門、社會團體、公眾等主體要持續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到傳統武術鍛煉中,推動全民健身活動深入開展,深刻落實健康中國等戰略決策部署。
中國傳統武術思想下全民健身活動組織、籌劃以及實施,要求相關主體以目標為導向,整合優勢資源,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法舉措,構建完整的全身健身體系。
基于中國傳統武術思想對全民健身價值取向的深遠影響,政府主管部門、社會團體等參與主體,要持續調整既有觀念認知,從實踐角度出發,認真總結梳理現階段全民健身過程中傳統武術思想傳承、傳統武術推廣方面暴露出的問題與不足,吸收借鑒過往有益經驗,科學確立傳統武術思想宣傳、傳統武術推廣的主要目標與工作要求,確保傳統武術思想價值、健康價值、社會價值全方位呈現,推動全民健康活動深入有效開展。具體來看,政府主管部門要發揮主導作用,組織相關人員持續發掘傳統武術的康養作用,穩步提升公眾身心健康水平。為達到上述目標,堅持理念優先的活動開展原則,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廣播、電視媒體等路徑,向公眾宣傳傳統武術練習鍛煉的意義與價值,在社會層面形成正確的武術健康理念。從實際情況來看,武術健康理念的確立,不僅可以幫助公眾更好地理解武術工作要求,提升鍛煉效果,還能夠針對性調節呼吸節奏,將武術技術、個人心理、社會適應協調起來,促進公眾身體與心理健康水平穩步提升。同時有意識地將武術與醫療活動結合起來,設定優質武術運動處方,將武術鍛煉作為防治慢性病、促進身體健康的重要手段,有意識地與中醫、西醫、營養學聯動,持續增強全民健康水平,更加全面地展現中國傳統武術的優勢作用,夯實全民健身群眾基礎,提升公眾對中國傳統武術的接受程度,激發起參與傳統武術訓練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形成良好社會氛圍,為后續傳統武術推廣等活動深入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全民健身活動組織、籌劃環節,為更好地發揮出傳統武術思想的價值作用,政府有關部門、社會團體等主體,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做好傳統武術推廣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具體來看,相關主體要從運動推廣、精神培養多維角度出發,搭建起完備化、體系化、高效化的傳統武術推廣體系。在運動推廣過程中,要設定完整的武術鍛煉推廣體系,吸引更多的公眾尤其是青少年群體、老年人群體參與到傳統武術鍛煉練習中,傳統武術鍛煉練習環節,政府有關部門、社會團體等主體,應當結合公眾基本情況,對課時安排、授課形式等做好系統化的調整,借助這種方式,例如在推廣環節,逐步淡化傳統武術運動的競技屬性,強調推廣的實用性、健身性以及娛樂性,通過課程內容的有效調整,促進公眾個性的發展,激發公眾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習慣。專業人才需要合理安排理論課時、實踐課時的時長,劃分二者之間的比例關系,通過這種方式,持續提升傳統武術推廣鍛煉練習的合理性,為公眾傳統武術推廣活動的開展營造良好的外部氛圍。傳統武術鍛煉練習環節,專業人才除了重視傳統武術技能的教授之外,還需要以興趣的培養作為主要目標,持續激發公眾對于傳統武術運動的興趣。在這一環節,專業人才需要突出公眾的主體地位,尊重公眾的個體差異,結合公眾自身的實際,靈活調整推廣方法,將普通政府主管部門、社會團體階段傳統武術推廣目標落實到實處。例如,專業人才利用多媒體、慕課等不同的推廣方法,一方面向公眾介紹傳統武術運動的技能、訓練方法,促進良好傳統武術習慣的養成;另一方面激發公眾的興趣愛好,強化公眾對于傳統武術知識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持續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為持續發揮專業人才在傳統武術推廣中的主導作用,政府主管部門、社會團體應當注重做好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穩步提升專業人才群體的整體素質。基于這種目的,政府主管部門、社會團體需要持續健全人才引進機制,通過必要的人才招聘方案,持續提升傳統武術專業人才隊伍的學歷層次,擴大研究生學歷、博士學歷的專業人才人數的占比,借助專業人才的職業技能與專業水平,加速傳統武術推廣活動的順利開展。除了人才引進工作之外,政府主管部門、社會團體還應當注重做好傳統武術專業人才科研能力的培養,設置必要的傳統武術科研項目,激發專業人才進行傳統武術推廣研究的熱情,促進傳統武術推廣研究結果的持續涌現,從而更好地為傳統武術推廣服務。為營造良好的提升氛圍,政府主管部門、社會團體應當定期組織開展繼續教育、在職培訓等活動,在培訓過程中,幫助專業人才明確自身的研究與推廣方法,改善傳統武術理論知識以及實踐知識的結構組成。在做好上述傳統武術推廣活動的基礎上,政府主管部門、社會團體等主體,應當加大弘揚中華武術精神內涵,實現精神內核的有效培養。在實際工作開展環節,要善于發掘傳統武術中包含的潛在精神內涵,有計劃地將傳統武術的自在價值轉化為自為價值,對愛國主義、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等武術精神進行傳承,實現民族精神全方位培養。例如,在組織公眾進行傳統武術練習中,除了講解武術動作要領,指導公眾常規練習外,還應當根據武術類別不同,講解武術的歷史背景、精神內涵,例如在詠春拳練習環節,專業人員按照武術動作,指導公眾進行動作、氣息、心態的指導練習之外,還應當講解詠春拳歷史來源、葉問人物事跡,借助這種方式,穩步提升公眾對詠春拳的認知水平,對于詠春拳包含的愛國精神、堅韌不拔精神的傳承發展有著積極作用。
全民健身過程中,為更好地推動中國傳統武術練習鍛煉活動有序開展,政府主管部門、社會團體等部門,要根據區域健身硬件設施使用需求,有針對性地做好硬件設施開發建設,通過硬件設施功能的完善與健全,搭建起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圍,推動傳統武術思想有效傳承與發展。例如,考慮到北方地區的雨雪天氣較為頻繁,為了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政府主管部門、社會團體應當制定相應的投資建設方案,在相關區域設立多功能的活動場地,切實滿足傳統武術課程技能訓練的相關要求。同時做好室內活動場所的裝修以及優化,營造良好的室內推廣氛圍,通過這種方式,持續增加傳統武術人群數量,加速傳統武術運動的普及,為傳統武術訓練以及推廣活動開展提供保障。例如,政府主管部門、社會團體可以增設傳統武術室內運動場地數量,提供傳統武術運動的相關器材,通過外部環境的塑造,降低傳統武術推廣的準入門檻,為高質量地完成各類傳統武術推廣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提供了必要的物質保障。促進公眾運動習慣養成,為了幫助公眾養成終身體育的良好習慣,專業人才除了開展常規性的傳統武術鍛煉練習之外,還需要豐富傳統武術運動形式,增加課外活動、社團活動的開展次數,使得公眾可以更好融入到傳統武術運動之中。具體來看,傳統武術專業人才可以組織傳統武術運動社團,吸納更多的公眾參與到傳統武術運動,感受傳統武術運動的魅力,實現傳統武術知識、技能的有效掌握。同時還可以進行傳統武術比賽的籌劃、組織等活動,形成傳統武術聯賽,在比賽過程中,使得公眾更好地參與到傳統武術運動之中,更好地體現武術競技性,在加深對傳統武術技能運用能力的基礎上,幫助公眾全面掌握自身存在的缺陷、不足,有針對性地開展傳統武術練習鍛煉等系列活動,實現傳統武術鍛煉積極性、主動性的全面提升,滿足全民健身工作開展要求,為后續公眾終身體育鍛煉心態與習慣的養成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傳統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發揮了娛樂、休閑、健身、養性等多種價值。本文從全民健身角度出發,嘗試將傳統武術思想納入到健身活動組織、籌劃、實施等諸多環節,不斷提升全民健身的文化屬性與健康屬性,實現公眾身體素養、運動能力、思想觀念的有效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