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彤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 德陽 618000)
2020 年1 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的重要增長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是中央為推動地理相近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合作,推進區域協調發展,進一步產生廣闊的協同效應為目標的一項重大舉措。
2019 年9 月,國家提出體育產業到2035 年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戰略目標,可以看出我國對體育產業的發展寄予厚望。近年來,隨著“健康中國”、“全民健身”等國家戰略的實施,大眾對休閑體育、旅游休閑的需求日益增長,對體育消費、旅游消費快速升級,這也促進了體育旅游產業的應運而生,并快速發展。
成渝地區擁有非常豐富的旅游資源,更是世界聞名的旅游目的地,成都作為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國際頂級賽事的主辦地,更是擁有豐富的賽事資源,為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非常深厚的基礎。目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體育旅游產業發展還有待加強,體育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很多不足,阻礙了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有關數據和規律表明,隨著人均GDP 的增加,人們將會將消費的重點發生轉化,增加休閑消費的支出,進入一個以休閑消費為主要支出的時期,休閑體育旅游消費逐漸發展成為主市場。近年來,我國人均GDP 穩步上升,人們對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隨著人民收入的提升,人們從“吃飽飯、穿得暖”這觀念,逐步向大眾化的休閑消費轉變,更加注重生活質量的提升,對身心健康越來越重視,旅游產業結構也因此發生改變,進入轉型升級期,更多有一定消費能力的居民,對旅游方式的追求將更注重健康和質量,從過去簡單的觀光性旅游轉變成更加多層次的旅游,對旅游消費的需求變成休閑、度假、觀光為一體的旅游方式。隨著消費結構日趨高級化的外在動力的拉動下,旅游者們的消費需求對參與性和體驗性更加在意,而體育旅游恰好能夠滿足這兩者,例如以戶外運動、登山等為代表的新興的旅游方式更是受到大眾的青睞,這樣的消費需求促進體育旅游產業的融合,而體育旅游產業的融合充分體現了旅游產品新需求的消費特征,轉型向高層次的休閑健康度假等多層次結構而升級,推進體育旅游消費結構的高級化。
成渝地區地處我國西部,其城鎮化率較高,人口密集,體育旅游資源豐富,居民在體育旅游市場中釋放潛力,對促進成渝地區體育旅游產業的融合,對充分釋放居民消費動能具有天然的優勢,從而進一步增強體育旅游消費動力。
體育旅游是當前發展模式下時代的產物,隨著人們的消費升級,體育旅游產業蓬勃發展,體育旅游產品應運而生。民眾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對精神文明需求的關注,無論是老年人、中年人或者是年輕人,越來越多的人更熱衷于體育+旅游的方式,在體育旅游產品的選擇中,戶外體驗更是成為了近年來的熱點,而隨著體育旅游與文化、數字經濟、互聯網等行業的相互滲透和融合,具有成渝地區特色的體育文化旅游釋放出新的活力。打造川渝特色,展現巴蜀文化的體育旅游產業IP,結合大型體育賽事、體育明星以及具有標志性的運動場所等,將其打造成獨特的IP,注重區域文化在體育旅游產業中的重要推動作用,這更容易得到游客的青睞,獲取關注,促進成渝地區體育旅游的發展,釋放體育旅游產業的活力。
探索體育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有利于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對成渝地區釋放經濟發展動能有直接意義,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點,是提升成渝地區影響力的重要舉措。體育與旅游產業的融合在大眾健康的生活方式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體育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改變城鄉居民的消費喜好,極大地促進了大眾身心素質的提升,以及健康水平的持續性提高,體育旅游消費因此成為新興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區域經濟發展,釋放區域經濟發展動能。
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是離不開政府強有力的支持。新時代背景下,體育旅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的政策供給要強調“強內循環”,逐漸與體育旅游市場的發展相貼合,將契合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的政策供給作為目標,不斷地完善產業相關的各項政策的制定,例如稅收優惠、設施建設等,從而給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的快速發展提供便捷和規范的服務。由于我國體育旅游產業起步晚,國家對產業的定位尚不明確,相關政策出臺針對性不足,缺乏宏觀的政策進行統籌引導。除此之外,相關政府部門還未出臺明確的體育旅游產業管理制度,在國家政策服務方面,力度不夠,對體育旅游產業的認知淺顯,相關數據統計混亂,市場監控、消費服務等方面機制更是不健全,無法給體育旅游產業提供很好的支持,進一步阻礙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體育旅游產業還處于發展階段,相關體育旅游產品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都十分不足,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擁有異常豐富的體育旅游資源,這為該區域體育旅游產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然而如何將豐富的體育旅游資源轉化為符合市場需求定位的體育旅游產品和服務也成為體育旅游市場的重點和難點。當前,我國體育旅游產品開發處于零散的、無組織的狀態,體育旅游產品單一,產品融合形態僅限體育+旅游,這與市場上的其他產品相比毫無競爭力可言,局限于體育和旅游兩種業態,同時又沒有新興的體育旅游產品,未挖掘“體育旅游+”、“ +體育旅游”等復合型體育與旅游產業融合的形態;另一方面,市場上體育旅游產品同質化競爭嚴重,出現了體育旅游產品匱乏的現象。
成渝地區體育旅游產業蓬勃發展,進一步為服務成都打造“世界賽事名城”,從而促使體育旅游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和升級,而高層次的體育旅游專業人才的匱乏,這進一步阻礙了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沒有設置體育旅游專業,要么是體育類相關專業,要么是旅游管理類相關專業,體育類相關專業的學生缺乏旅游專業的內涵與底蘊,而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則是缺乏體育理論等相關知識,他們無法有效地將體育與旅游結合,造成一定程度的脫節。而多樣化且專業性強的復合型人才隊伍是體育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基本保障,當前市場從事體育旅游產業的人員均集中在傳統的體育類人才,或是傳統的旅游類人才,體育旅游類的復合型人才非常短缺,僅僅只擅長體育或是旅游類的人才已經無法滿足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需求。因此,體育旅游產業人才的培養必須加大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力度,同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還應出臺相應的人才政策,做好相關的人才引進工作。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體育旅游產業配套設施發展緩慢,忽視了體育旅游產業相關的商業、娛樂業、服務業、交通等的發展,這進一步阻礙了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當前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已經開發的體育旅游項目普遍存在周邊配套設施建設緩慢,發展滯后,體育旅游項目區域存在標示標牌不清晰,旅游公共信息展示手段少、顯示方法傳統,停車場車位顯示不明朗等問題,無法滿足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體育旅游的需求,消費者旅游效率低,進一步阻礙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政策的供給是確保成渝地區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隨著體育產業、旅游產業的不斷發展,為進一步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合理的政策工具是關鍵。首先應從頂層設計出發,全面清理有別于公平競爭的產業政策,發揮政府的指引作用,加強相關有針對性、實際的政策進行制定,充分發揮黨的引領作用,完善政府、市場、社會、群眾等各環節政策的制定,做到不遺漏,優化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市場環境;在另一方面,成渝地區政府應組成政策共同體,出臺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相關規范標準,有針對性對體育旅游產品進行標準化建設,相較于其他產業來說,體育旅游產業相關項目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因此,推動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規范、標準的體育旅游項目以及嚴格的行業監管,建立健全的高風險的技術安全規范標準體系更是不可或缺;其三,明確制定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規章制度,對當前國家體育與旅游產業的消費市場,從群眾角度出發,找尋漏點,并針對這些弊端,推動區域共同出臺一系列對應解決的相關政策,并明確相關部門的定位及規章制度。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應加快體育公園、全民健身中心、公共體育場、社會足球場、健身步道、戶外運動公共服務設施等體育設施建設進度,豐富普及運動項目、推廣體育技能、傳播體育文化的方式,不斷激發群眾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隨著我國國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以及配套體育設施、場地的日趨完善,在體育旅游產業人才和相關政策的多維發力下,將有更多的人群投入全民健身活動,而這些參與人群都將成為體育旅游市場的核心消費主體,體育消費市場將得到不斷拓展。隨著我國國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大眾生活質量的提升,激發了國民體育旅游消費的潛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有豐富的旅游資源,自然風景區、鄉村旅游區、休閑度假區等比比皆是,豐富的旅游資源奠定了體育旅游產品開發的基礎,開發常態化的輕松休閑的體驗式體育旅游產品作為體育旅游產品的主體產品;而開展線下賽事豐富體育旅游產品作為配套產品,著重打造體育賽事、運動場館等體育資源與旅游產業相融合的賽事游覽、場館游覽類的體育旅游產品;除了開發常態化的休閑體驗式的產品和打造例如足球、羽毛球等傳統的單項體育賽事相關產品外,還要根據不同的市場需求,借鑒其他先進國家的經驗,借助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擁有豐富的山區旅游資源,打造培育開展山地徒步運動、戶外登山運動、戶外攀巖運動、馬拉松、賽艇、自行車等以戶外運動為核心的體育旅游產品,這類體育旅游產品也將有望成為國民消費新的熱點。除此之外,加強在旅游度假區內建設開發體育旅游精品項目,如汽車露營營地、戶外營地等基礎設施,打造運動休閑的度假區。在體育旅游產品相關項目的開發中,應充分結合成渝地區自然特色、巴蜀文化特點,豐富體育旅游產品種類,進一步激發國民體育旅游消費潛力,進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人才是任何產業發展的基礎,產業的發展需要人才的支持,人才與產業發展緊密相連,體育旅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與強大的人才資源息息相關。
當前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缺乏新興的體育人才,傳統的體育類、旅游類人才無法支撐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诖?,我國更應加快對體育旅游產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第一,加強體育旅游產業的多維度的合作;第二,出臺人才引進政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出臺人才引進相關政策,首先從政策上入手,吸引體育旅游產業的人才,主動引進體育旅游行業的人才,組建一批能夠提供體育旅游產業建設意見的人才庫,搭建體育旅游復合型人才的交流平臺;第三,高校增設專業;高等院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是高素質、強專業性人才培養的基地,結合體育旅游產業發展需求的導向,培養復合型體育旅游人才的思路,高等院校中增設體育旅游專業,培養體育旅游人才;第四,豐富課程體系,推動校企合作。在沒有開設體育旅游專業的高等院校中,通過對我國高等院校等課程體系進行優化和改革,強化高等院校體育旅游專業人才培養課程中融入學科和專業間的交叉融合,將旅游相關課程,融入到體育產業專業的課程體系當中,推動體育旅游融合的課程設置。同時,鼓勵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加強體育旅游產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在培養人才體系中加快體育旅游產業融合,從而為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配置人才支持。
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之一是科技賦能,推動體育旅游服務的不斷升級,利用科技創新,助推體育旅游產業創設良好的消費環境,站在消費者的立場,積極培育體育旅游市場。一方面,可以利用5G、人工智能、VR 等科技技術,優化體育旅游產業,游客可以直接通過VR 技術,以游客體驗為中心,便于游客對景區提前了解規劃,進一步拓展消費的新空間和新場景,依托互聯網技術打造體育旅游服務平臺,逐漸建設一批智慧體旅綜合體等。同時,還可以開發景區小程序、APP 等線上通道,游客可以直接通過手機,進入小程序、APP 或公眾號等平臺,直觀地收集景區景點信息、周邊酒店信息、公共交通信息等,滿足游客進行線上購票、線上查詢等功能,還可以在體育旅游景區安裝智能導覽系統,為游客提供便利,提高旅游效率;另一方面,從大數據入手,以大數據為依托,加快智慧體育旅游景區的建設,借助互聯網技術,分析不同地區、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等消費者對體育旅游的需求偏好,對景區實施動態監測,由此有針對性地制定個性化服務,更好地匹配消費者需求,推動體育旅游產品服務的升級。
我國體育旅游產業快速發展,體育旅游產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作為朝陽產業,助推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給我國產業結構帶來了新的機遇。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方式的演變,消費方式的轉變,體育旅游市場逐漸壯大,當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體育與旅游產業之間融合發展趨于相互促進關系,但其融合發展效率仍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存在政策供給不完善、體育旅游產品匱乏、體育旅游產業人才短缺、體育旅游產業配套設施發展緩慢等問題,阻礙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在此背景下,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優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政策供給、豐富體育旅游產品,有效培育消費主體、夯實人才基礎,加強體育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助推體育旅游服務升級等路徑,從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我國體育旅游市場的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