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
?隨著科技的發展,產品的附加功能也越來越多。產品功能越豐富,給消費者帶來的選購障礙就越多。我們每個人都曾掉進過為不常用功能買單的陷阱里。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為一些不常用的功能買單。比如,不經常跑長途,只在市區內通勤,卻購買了自動駕駛服務;微波爐主要是用來加熱食品,卻買了帶有燒烤等很多功能的產品;不去無人區,卻購買了能夠使用衛星通信的手機......這些看似豐富的功能,究竟是真正需求,還是一種浪費?
不可否認的是,許多產品新功能的出現可以提高生活品質和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自動駕駛服務可以讓駕駛員在開車時更加輕松和安全,不用擔心交通規則和路況;微波爐的多功能可以讓普通人在家里做出各種美味的菜肴,不用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衛星通信的手機可以讓我們在任何地方都能保持聯系,不用擔心信號不好或者漫游費用。
但同時,在這些新功能發展成熟之前,其使用也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自動駕駛服務雖然方便,但也有很多限制和風險。目前市場上,自動駕駛服務的平均價格為每月600~1000元,有的只能在特定的道路和條件下使用,如果遇到緊急情況或者系統故障,自動駕駛服務可能會失控或者停止工作,從而造成事故。衛星通信的手機功能雖然強大,但也有很多成本和問題。例如,使用衛星電話通話會產生額外的通話費,1分鐘價格從幾元到十幾元不等,衛星通信的手機也可能會受到天氣、地形、建筑物等因素的干擾。
另一個促使我們為不需要功能買單的原因是,指望靠物品養成習慣,成為自己幻想中的人。例如,買了新款美容儀,就會每天好好護膚;買了專業自行車,就會天天鍛煉;買了多功能微波爐,就能頓頓堅持做飯......這些不過是自己腦海中的美好畫面。購買這些商品除了需要付錢之外,其實還需要我們付出額外的勞動和時間,靠買東西來讓自己養成習慣,是行不通的。
商品的功能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關鍵在于我們是否真正需要它們,是否能夠合理地使用它們,是否能夠承受購買它們所帶來的開支。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購買這些商品的功能,而不是盲目跟風或者被動接受。科技是為了服務人類而存在的,而不是為了控制人類或者浪費人類資源。
因此,消費者在購買一些有新功能的產品前,不妨多做一些調查和比較,了解產品的功能、價格、優缺點等信息,再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而不是盲目追求高端或者多功能的產品。要珍惜資源和環境,不要過度消費,造成資源的浪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享受科技帶來的好處,而不是為了不需要的功能多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