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婕
?不少投資者往往將關注點集中在風險和回報率上,而忽視了另一個同樣會影響到收益的關鍵因素:投資成本。
無論是銀行理財產品、基金產品,還是股票,在投資過程中都會產生包括手續費、管理費、交易費等在內的一系列費用。或許單看這些費用的費率并不算多,但毋庸置疑的是,這些投資成本會對投資者的回報產生一定影響——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會大大減少投資收益,導致利潤的巨大損失。
因此,投資者應充分了解投資產品時所可能產生的費用及它們相應的費率,在投資時將投資成本也納入考慮范圍內,并在收益率相近的理財產品中選擇投資成本相對更低者。
具體來說,銀行理財產品通常收取4項費用:管理費、托管費、銷售服務費和超額業績報酬。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的管理費率在0.05%~0.5%之間,托管費率則普遍在0.05%左右,而銷售服務費在0.3%~0.4%,通常3項費用的費率合計約為0.4%。而超額業績報酬是在產品收益率超過業績比較基準后才收取的,收取比例為超額部分的20%~80%。由于銀行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普遍定得較高,因此這部分費用不一定會被收取(近期,新發行的理財產品有降低業績比較基準的行為)。
舉個例子,一只銀行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為4.00%~5.00%,若產品到期/期間分紅時的年化收益率不到5.00%,那么該產品就不收取任何超額業績報酬;但若超過上限5.00%,超過5.00%的部分則需要按照產品說明書上的比例收取超額業績報酬。我們可以來算一筆賬,假設這只產品期限為一年,到期時的年化收益率為6.00%,在扣除所有固定費用后,一位投資者的產品凈資產為20萬元,在超額業績報酬收取費率為20%的情況下,這位投資者將被收取200000元x[(6.00%-5.00%)×20%]×365÷365=400元;而當收取費率為80%時,則費用將上升為1600元,這確實是一筆不菲的成本支出,無疑會對投資者的收益產生重大影響。
基金產品也同樣如此。雖然不同基金的收費方式會有所差別,例如A類產品需收取申購費,持有2年以上不收贖回費;而C類雖不收取申購費,持有超過30天也不收取贖回費,但要收取0.25%左右的銷售服務費,在管理費及托管費相同的情況下,短期投資應該選C類,長期投資選A類。
當然,不同類型卻性質類似的產品之間的費率比較,也能夠幫助投資者獲得更大的收益。例如,一般來說,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的費率相比貨幣市場基金要低不少。
而對于股票來說,雖然如今股票交易的手續費已越來越低,甚至有些已經低于0.02%,但在賣出股票時,需要繳納0.1%的印花稅。所以,若股票頻繁交易,比如一年交易50個來回,就會產生7%的交易費用,這就會大大減少投資者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