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愛軍

?可轉債的投資不存在剛兌的情況,雖然可轉債的相對安全系數較高,但也需要看底層對應的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未來投資者參與可轉債市場更應持續關注上市公司基本面,及時了解公司的潛在風險。
可轉債也會退市
可轉債也存在退市的風險!在7月的最后一個交易日,藍盾轉債正式摘牌,這也成為可轉債市場上近30年來第一只整理退市的可轉債。
據了解,藍盾轉債退市主要是受其發行人*ST藍盾退市牽連,*ST藍盾連續數年業績不佳,同時還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根據相關規定以及上市審核委員會的審核意見,深交所決定*ST藍盾公司股票及藍盾轉債終止上市。*ST藍盾7月10日公告,公司股票及可轉債進入退市整理期的起始日為2023年7月10日,退市整理期為15個交易日。7月10日開盤后,藍盾轉債更名為藍盾轉退大跌67%。截至7月10日收盤,藍盾轉退價格報35.59元,日內大跌76.74%。此后藍盾轉債一直呈現陰跌模式,截至7月28日,藍盾轉債最后一個交易日,“Z藍轉退”當日還曾一度漲超9%,最終收盤價定格在26.93元。
那么,上市公司股票被終止上市的,公司發行的可轉債是否也會終止上市?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3年修訂)》《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023年修訂)》的相關規定,上市公司股票被終止上市的,其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及其他衍生品種應當終止上市,相關終止上市事宜參照股票終止上市有關規定辦理。
影響有哪些?
業內人士認為,藍盾轉債正式摘牌,該事件成為轉債歷史上重大事件,不僅僅因為是轉債歷史上首只整理退市的可轉債,也提醒投資者必須關注可轉債的投資退市風險。
隨著藍盾轉債最終退市,自1992年中國寶安發行首只可轉債以來,30多年可轉債零退市“金身”被打破的同時,也讓投資者開始關注可轉債的投資風險。東北證券固收分析師陳康提醒,自今年5月以來,可轉債市場先后受股票退市風險警示、交易所問詢函等負面事件影響,已經讓投資者開始對可轉債信用風險感到擔憂。
通聯數據高級資訊產品經理封睿解釋稱,根據《企業破產法》,若公司在強制退市時面臨破產風險,清償順序為稅收>員工工資和安置>抵押擔保債權>普通債權>可轉債>股權,可轉債的投資不存在剛兌的情況,雖然可轉債的相對安全系數較高,但也需要看底層對應的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未來投資者參與可轉債市場更應持續關注上市公司基本面,及時了解公司的潛在風險。
此外,目前公募對可轉債的倉位也升至歷史新高。根據招商證券固收團隊整理的數據,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全市場基金的可轉債持倉比由2023年一季度末上升0.05個百分點至1.07%,繼續創歷史新高。對此,封睿特別提醒,后續投資者必須時刻關注可轉債市場中因公司經營狀況不佳、評級較低、股價低迷、可能引發回售的可轉債兌付風險且存續余額較大的可轉債。
如何處理?
從目前來看,可轉債終止上市的情形比較少見。但萬一碰到上市公司可轉債終止上市,投資者該如何處理?
根據相關規定,上市公司可轉債終止上市的,會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3年修訂)》《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023年修訂)》等相關規定,上市公司股票因觸及財務類強制退市、規范類強制退市、重大違法類強制退市情形被深交所強制退市后,進入退市整理期。不過,因觸及交易類強制退市情形(如面值退市)而終止上市的除外。
上市公司股票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可轉債同步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這也是前面提到的藍盾轉債以及其發行人*ST藍盾同時進入退市整理期的政策依據。政策規定,退市整理期的交易期限為15個交易日??赊D債將于退市整理期屆滿的次一交易日摘牌,可轉債終止上市。可轉債進入退市整理期,證券代碼和證券簡稱一般不會發生變化,可轉債簡稱后冠以“退”標識,最后一個交易日簡稱前同時增加“Z”標識。
可見,進入退市整理期之后,投資者仍然有機會賣出并及時止損。不過,進入退市整理期之后,可轉債的價格大概率會大幅下跌。所以投資者不能指望回本,甚至獲取投資回報。
進入退市整理之后的可轉債,個人投資者仍然可以參與交易,但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根據深交所《關于完善可轉換公司債券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事項的通知》,個人投資者參與處于退市整理期尚未摘牌的向不特定對象發行的可轉債買入交易的,應當同時符合下列條件:
1.申請權限開通前20個交易日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的資產日均不低于人民幣50萬元(不包括該投資者通過融資融券融入的資金和證券);
2.參與證券交易24個月以上。
普通投資者首次買入處于退市整理期尚未摘牌的向不特定對象發行的可轉債,應當以紙面或者電子方式簽署退市整理可轉債交易風險揭示書。目前,可轉債仍實行T+0的交易方式,即當日買入后當天可以賣出。
有業內人士特別提醒,投資者應當密切關注退市整理可轉債的剩余交易日和最后交易日,否則有可能錯失賣出機會而遭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