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愛軍


?在本質上,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就是投資者保護制度,有助于投資者防范風險和防止損失,促進證券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近日,有投資者詢問,自己想要開通融資融券業務,但未能通過券商審核,他想了解一下被拒的原因是什么。記者了解到,這位投資者剛入市不久,交易時間不足半年,而且賬戶里的資金也不足5萬元,顯然無法達到開通融資融券的要求。這位投資者之所以無法通過審核,主要是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發揮了作用。那么,這到底是一項什么制度,投資者又該如何利用這項制度做好自我保護工作?接下來,我們就來談一談這方面的內容。
投資者保護制度
何謂投資者適當性管理?這是現代金融服務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是讓“適合的投資者購買恰當的產品”,避免在金融產品創新過程中,將金融產品提供給風險并不匹配的投資群體,導致投資者由于誤解產品而發生較大風險。
這是規范投資者和證券公司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重要制度,要求證券公司在向客戶提供金融產品或服務時,應確保其所提供的金融產品或服務與特定客戶的財務狀況、投資目標、知識經驗以及風險承受能力等相匹配,不得將高風險產品或服務推薦或銷售給低風險承受能力的客戶,以免導致客戶利益受損。在本質上,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就是投資者保護制度。中國證監會專門出臺了《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2009年10月成立的創業板,是我國最早全面實施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的市場。創業板的上市公司規模相對小,多處于創業或成長初期,發展相對不成熟,雖然上市公司的快速成長可能獲得高收益,但風險也更大。
為什么要進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其目的在于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在指導和規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及從業人員行為的同時,可以提升投資者理性判斷能力,有助于投資者防范風險和防止損失,促進證券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此外,其還為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提供差異化服務奠定基礎。伴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加快推進,投資者需求日趨多元化,投資環境進一步復雜化,需要區別對待不同類型的投資者,提供適合其自身特點和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當然,其還有助于加強對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創新風險的防控作用。一般投資者很難了解金融產品其中的風險特征,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要求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向投資者充分揭示風險,并只能向明確理解這些產品的投資者推薦。
具體內容有哪些
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包含哪些基本內容?作為一個理性的投資者,有必要了解清楚。
首先,該制度要求證券機構了解投資者并對其分類,主要包括了解投資者的身份、財產與收入狀況、證券投資經驗、投資需求、風險偏好等信息,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分類。如美國《證券法》規定了參與私募證券認購的投資者資格,對投資者的凈資產和專業知識提出了要求。
其次,是要求投資者了解產品或服務及其風險分級,主要包括了解產品或服務的特征和風險等因素,以及在此基礎上劃分的風險等級。我國《股指期貨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實施辦法(試行)》中規定股票指數期貨業務的投資者申請開戶時保證金賬戶可用資金余額不得低于50萬元,并需要通過相關測試,具備累計10個交易日、20筆以上股指期貨仿真交易成交記錄,或最近3年具有10筆以上商品期貨交易的記錄。
第三是投資者與產品或服務的匹配,主要是將金融產品或服務的風險等級與投資者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等級按一定原則進行匹配,但也要綜合考慮投資者對流動性、投資期限等其他方面的需求。比如歐盟金融工具市場指令(MIFID)提出新的投資者保護規定,主要從銷售適當性的角度,要求金融機構必須對客戶的金融工具交易經驗與知識進行評估,金融機構必須收集有關客戶的經驗、知識、財務狀況及投資目標的相關信息,評估金融工具交易是否適合于客戶。
投資者應該怎么做
1.謹慎對待投資交易。投資者應當根據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的要求,評估自身的經濟實力、產品認知能力、風險控制與承受能力,審慎決定是否參與交易。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位投資者,剛入市不久就想開通融資融券業務,顯然是不合適的。
2.如實提供相關信息。投資者應當配合證券期貨經營機構開展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工作,如實提供所需信息,不得采取虛假申報等手段規避投資者適當性制度要求。投資者不配合或提供虛假信息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可以拒絕為其提供相應服務。
3.遵守“買者自負”原則。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履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義務,并不構成對投資者投資收益的承諾和保證。投資者不得以不符合投資者適當性標準為由拒絕承擔交易履約責任和相關投資風險。
4.通過正當途徑維護合法權益。投資者應當通過正當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比如“康美案”,共有52037名投資者通過法律訴訟途徑,獲得賠償約24.59億元。可見,投資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時應當遵守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