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紅
這里說的“大單元教學”,主要是指對學科教學單元內容進行的二度開發和整體融合,是指以大主題或大任務為中心,對單元學習內容進行分析、整合、重組和開發,形成具有明確的主題(或專題、話題、大問題)、目標、任務、情境、活動、評價等要素的一個結構化的具有多種課型的統籌規劃和科學設計。
任務引領是完成大單元教學有效的途徑之一,語文學習任務是素養導向的語文實踐活動,任務建構是否合理,關乎到大單元教學能否落到實處。而依托一定的主題,結合適切的情境創設,或對比,或聯系,或作專題閱讀,可以作為大單元教學實踐的具體策略。
大單元教學的任務構建,要結合教材的體系特點。在教材編排的雙線設置中,“人文主題”是單元文章的隱性精神主線,是同一個單元文章內容選擇的依據,是單元文章內容共通之所在,也是教師在構建閱讀任務“求同”時要考慮的主要因素;而單元內不同文體的文章進行比較鑒賞,則是教師在構建閱讀任務“求異”時要著力思考的地方。教師設置任務時可以把單元篇目二次整合,在品味語言、體驗情感的過程中比較鑒賞,體味作者深邃的思想。
教學必修上冊第三單元詩歌時,教師讓學生吟誦涵詠、品味感悟,把《短歌行》和《歸園田居》對比閱讀,比較漢魏時期人物對生命價值的不同思考;把《夢游天姥吟留別》《登高》《琵琵行》對比閱讀,感受唐朝三大詩人不同的詩意表達;把《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對比閱讀,體會宋朝詞人的放逐與堅守;而作者坎坷的經歷、豐富的情感彰顯出的生命的詩意是相通的,是本單元的人文主題。
必修上冊第六單元選取的幾篇課文,包括《勸學》《師說》《反對黨八股》《拿來主義》《目的和前提》《上圖書館》,都是與讀書學習相關的文章。教師在教學該單元時,可以依據文體重組,把《勸學》與《師說》這兩篇文言文整合在一起構建任務,關注兩篇文章的不同寫法,前者多用比喻論證,而后者多用對比論證和舉例論證;《反對黨八股》強調了黨八股形式的危害和反對這種形式的重要意義,《拿來主義》勇于向強權發出挑戰,抨擊時政,雖內容有異,但兩者在論證方法上都是先破后立,進行駁論,教師可以把這兩篇文章聚合在一起設置任務,領悟課文展示出的思想與主旨,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列表如下。

表1
當然,作比較鑒賞,是立足于大單元的比較鑒賞,明確單元目標和文章之間的內在關聯,不僅能使學生獲得語文學習的成長,還能使思維品質和審美趣味得到提升。
按照新課標必修課程的學習要求,高中生在必修階段各類文本閱讀量不低于150 萬字,但實際情況堪憂。大單元教學則給了學生拓展閱讀的契機,教師如果能以教材為基礎,以發散拓展的思路促進學生積累、整合,那么學生不僅能擴大閱讀范圍,還可提升閱讀品味。
必修下第一單元的《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齊桓晉文之事》展現的是儒家的社會理想和政治主張,這里,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拓展學習的參考資料,讓學生閱讀《論語》《孟子》,也可讓學生讀一些評點《論語》的文章,增強對儒家思想的理解;學習《庖丁解牛》《燭之武退秦師》《鴻門宴》三篇文章,可以拓展閱讀《莊子》《左傳》《史記》等傳統的經典文化,教師還可以推薦學生看一些講“儒道互補”“老莊哲學”的電視文化節目,再配合“我讀經典”的寫作交流任務,把拓展閱讀引向深入。列表如下。

表2
借助語文拓展閱讀,學生不僅可以了解更多的語文知識和文化知識,還利于提升多層次、全方位理解文化的能力,同時也有利于開闊文化視野。
專題閱讀教學既需要學生對多篇文章進行比較鑒賞,又需要學生對文章內容、文體知識做課內課外的聯系和思考。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根據文體特征設置任務,用一個大問題或大任務一線穿珠,進行專題閱讀,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化、系統化。
專題閱讀用來實施整本書閱讀教學也很有效。新課標在“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任務群”的“學習目標與內容”部分指出:“綜合運用精讀、略讀與瀏覽的方法閱讀整本書?!币虼耍緯喿x更需要大任務拎起全篇。拿《紅樓夢》作例,專題閱讀可以設置以下大任務。
任務1:選取《紅樓夢》中自已喜歡的一個人物,閱讀有關這個人物的章回,寫人物評論,有準確精美的題目,有豐富充實的內容,人物評論不少于800 字。
任務2:選取《紅樓夢》中自己喜歡的十首詩詞,寫詩評,評論詩詞內容和寫作技巧,每篇詩評不少于500 字。
學生在大任務的驅動下精讀時,需前翻后看,細讀玩味,分析鑒賞,反復品味,形成閱讀、梳理、表達的經驗和品質。列表如下。

表3
值得一說的是,無論是閱讀理解、梳理探究,還是表達寫作,都不要疏忽一點,那就是要考慮學生學習的興趣、方法和效果,以學生為主體構建的任務才是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真正有效的策略;實施任務時給學生留出感悟、理解、交流、寫作的空間,任務驅動學生的行為,更要調動學生的心智,從學生“學會什么”出發,向“學生何以學會”逆向推進,才能真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