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峰,金祥屹
(1.湖南科技大學 體育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2.湖南科技大學 研究生院,湖南 湘潭 411201)
自《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實施以來,我國校園足球活動得到了長足發展與進步,“四梁八柱”校園足球發展體系與格局基本建成。回顧近10年校園足球發展并對標具體任務目標,校園足球活動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以及亟待完善環節,諸如,推進系統策略、教育內容與形式選擇、空間布局以及硬件軟件問題等。然而從長期發展來看,空間布局結構將是影響校園足球活動進一步發展的重要環節。尤其是在先期布局的25 000多所學校之后,如何布局剩余的25 000所學校,使之形成某種特殊的空間結構,能較好地表達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空間意義與功能。
目前,已有研究者關注并重視了特色學校空間結構的重要性。從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總體布局看,楊志鵬、齊立斌認為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區域分布不均衡[1-2]];姜付高、劉鴻濱通過研究發現全國校園足球呈現出“東密西疏”的特征,圍繞省會城市呈現集聚分布特征[3-4];傅鴻浩考慮校園足球空間布局結構偏頗、時間序列結構缺失等問題,提出了校園足球內涵式發展思路[5]。從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布局思路看,季瀏提出了1-2-4-8擴展型布局思路[6]、劉志云依據增長理論提出建設全國布局學校校園足球運動聯盟[7]、張華影提出網絡化形狀布局發展思路[8]、張曉賢提出的“三縱一橫”式布局架構思路[9]、以及賈珍榮的雙軌制布局[10]、唐鐵鋒的“校園足球建設聯盟”[11]和李軍巖的多中心布局模式[12],這些研究認識到了校園足球空間布局的重要性。也有研究者關注了布局學校的發展成效問題。譬如,周永明、王志華等認為校園足球足球發展的條件保障不均衡[13-14];馬逢伯等認為管理層面制度不盡合理影響了校園足球有序開展[15];高民緒、鐘欣、楊旭東認為校園足球運行機制與管理機制存在脫節、保障和評價體系有待完善[16-18]。部分研究者亦關注校園足球發展的頂層設計,諸如毛振明的一系列校園足球發展的頂層設計研究[19-20];張碧昊、李強等的校本足球課程特色開發研究[21-22];陳林江等的校園足球基層政策的落實與執行研究等[23]。
通過文獻分析認為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空間布局仍有很大的討論空間,異質性、空間布局自組織演化規律、以及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空間發展模式等空間要素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以湖南省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布局為研究對象,從校園足球空間布局特征、校園足球需求意愿特征調查、問題和規劃方面進一步深入探究,為校園足球活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思路。
1.1.1 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總體分布
湖南省處在中國中部、長江中游區域。湖南省擁有14個地市區,其常住人口有6 644萬人,城鎮人口3 904萬人,占總人口的58.76%[24]。湖南省是一個經濟發展中的省份,GDP總值排名第8,超過4.6萬億總值。然湖南又是一個基礎教育大省,也是高考大省,中小學數量達到16 000多所的規模,在校生人數800多萬。
截止2021年,湖南省有1 578所國家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簡稱特色校),從空間上看,特色校數量是東南空間明顯多于西北空間,丘陵平原地區多于山地丘陵地區,呈現地形地勢越高特色校分布點就越少,地形地勢越平坦分布點越密集的特征。總體看特色校分布呈現東南多西北少,分布較分散且無空間規律。

表1 近7年湖南省各市州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數量
1.1.2 特色校類型分布情況
目前我國中小學類型主要有六種學制模式,分別是小學、初中、高中、九年一貫制學校、完全中學、十二年一貫制學校。截止2021年湖南省六種類型中小學學校數量為16 095所,特色校總數為1 578所,占學校總數的比值為10.2%。小學類型特色校占學校總數的比值為3.18%,初中類型特色校占學校總數的 9.2%,高中類型特色校占學校總數的7.3%,九年一貫制類型特色校占學校總數的11.6%,十二年一貫制類型特色校占學校總數的30%,完全中學類型特色校占學校總數的34%。數據顯示初中類型學校比值高于小學和高中,小學類型學校比值為最低,僅為6.6%,是所有類型學校中比值最小的。
1.1.3 特色校的發展現狀
(1)特色校設施建設現狀
截止2021 年,湖南省足球場地面積達784.19萬平方米,其中包括七人制足球場849 片,11人制足球場714片,七人制室內足球場24片,五人制室內足球場20片,沙灘足球場2片,平均每萬人只擁有1 136.67平方米的足球場地[25]。而根據國家體育總局2021年6月1日發布的《2020年全國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兩年時間里籃球場地增加了10.22萬個。對比之下,我國不同規模的足球場地增加了2.97萬個,只占到了籃球場地的29%,這個數字也落后于其他項目場館數量的增速[26]。通過以上數據發現,足球場地建設難,投資大,增長速度慢。足球場地數量不足,設施不完善,標準規范的足球場地較少,相比特色校數量的增長速度,足球場地的增速與學校數量增速不成比例。
(2)校園足球師資現狀
自校園足球活動實施以來,湖南省非常重視校園足球師資隊伍建設。據不完全統計,湖南先后派出約2 000人(次)中小學骨干體育教師、教練員、裁判員、退役運動員、校長以及有關行政管理人員參加校園足球各級各類培訓,甚至派出了約20名足球師資骨干前往英國、法國培訓進修[26]。通過這些策略確保全省校園足球先行先試地區和學校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基本需求,滿足特色校的教學和訓賽需要。同時,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全省已有個別地市聘任外籍足球教師,約有7個外籍足球教師在特色校或鄰近學校巡回講學輔導。
然而,受制于中小學教師學科配置結構問題,在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里,體育師資和足球師資缺額現象仍然普遍存在,短時期內難以完全滿足校園足球活動的發展需要。查閱文獻數據得知[27],現有承擔校園足球活動的師資中,從學歷看專科學歷占13%,本科學歷占73%,研究生學歷占14%,其中還有非體育專業的師資8人;從是否有足球專業背景看,足球專業的占總數的22%,仍有約80%的足球師資來自非足球專項;從所屬地市分布看,省會長沙市的足球師資力量優于其他城市,城市學校的足球師資條件優于鄉鎮地區。訪談中還了解到,目前各級各類足球特色學校不僅專業的足球師資普遍缺乏,而且體育教師承接校園足球活動任務的情況也不甚理想,尤其是策劃和設計校園足球文化活動的體育師資非常少。
(3)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資金投入現狀
根據全國校足辦的文件精神,結合基礎教育的實際情況,湖南省為督促校園足球活動有序開展并取得相應的實踐成效,制定了《湖南省青少年校園足球績效考核評價方案》(試行)。按照 2015 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校園足球專題會議精神,湖南省校園足球省級經費年度預算基本保持了逐年增加的趨勢,每年平均約5 000萬元左右。而按照《湖南省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項目管理辦法》,每個全國和省級試點縣市區還會額外獎補經費約50 萬元,每所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獎補經費平均達3.5 萬元[29]。作為校園足球活動的協同單位,湖南省體育局也從體育彩票公益金中提取 5%用于發展校園足球。另外,從 2016 年開始,湖南省發改委每年投入3 000 萬元的資金,主要用于湖南省部分特色校足球場地的改造升級。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校園足球活動經費主要來源于上級部門的行政撥款,也就是分配到每個特色校的專項經費。部分特色校有一定的社會籌資能力,以彌補實際教學和訓練中經費缺額的問題。盡管國家層面每年投入經費較大,但若均分到每個特色學校,實際經費金額也是相對不足。這種狀況對于個別特色校來說,的確是發展過程中的困難所在。
2.2.1 布局學校的場地配置特征
目前,湖南省各級各類特色校數量達1 600所左右,綜合分析后認為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市縣級學校校園足球配置完善度明顯低于國家省級特色校,集中表現在設施完善度、師資力量、財政支持力度等方面。之所以出現此問題,可能與足球場地建設投資成本大和占地面積大密切相關。由于學校所屬地的經濟承載能力差異,在財力不足的情況下,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可能優先提供建設成本少、管理成本低且有一定參與群體的運動項目設施;二是特色校的空間分布與人口規模結構密切相關。訪談中分析發現,人口越多、人均收入越高的區域,越靠近市縣中心區域的足球場地基礎設施越是完善;三是校園足球設施管理水平較低。對絕大多數特色學校而言,興建或翻修足球場地可能不難,但后期的場地維護狀態均不理想。
2.2.2 異質化的滿意度與需求特征
學校是否需要申報特色校,主要取決于該校領導的主動謀劃,以及體育教師的參與程度、前期工作籌備。為了真實地了解學校及教師對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布局的滿意度,研究中實地走訪了長株潭市區的部分特色校,發現:一是滿意度存在性別差異,男性足球教師在滿意度上略高于女性足球教師;二是滿意度存在角色差異,在特色學校里校領導對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滿意度要高于普通教師,體育教師的滿意度要高于文化科教師,足球專業教師的滿意度要高于非足球專業教師;三是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學校對于開展校園足球的需求程度存在差異。在統計校園足球場地時發現,有36所學校的校園足球項目并沒有得到學校領導的支持,有11所學校不太支持校園足球活動。通過進一步了解還得知,鄉鎮中小學對于基礎體育設施需求更為強烈,如,籃球場、乒乓球桌等。而城鎮中小學更傾向于體育項目的多元化,對各個項目設施需求都有一定比例的需要,但三大球需求更多些。這或許是個別學校即便是特色校但也并無特色的原因;四是不同人群對于校園足球活動的需求差異。在特色校里教師因性別、教齡、收入、職稱等的不同,對校園足球需求也不相同。甚至有學校領導根據國家政策及政府的要求來決定是否發展校園足球,試圖通過校園足球活動來獲得上級部門對學校的特殊支持。
就目前特色校而言,足球場地配置數量不足的確是校園足球活動中的短板。城區學校因學生基數大而使得足球場地設施相對不足,鄉鎮學校又是反向的情形。師資數量方面總體上是符合發展要求的,但是具有引領和主導特色校推進校園足球活動發展的教師數量很少,足球專項體育教師數量偏少,具備開展校園足球“三開”活動的優良教育能力的師資數量偏低。資金上總體數量很大,但具體分配到學校之后的資金數量又顯得不足,有限資金被分解了,資金配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校園足球活動地進一步發展。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校及試點縣(區)遴選工作的通知(教體藝廳函[2014]46號)》文件規定,特色學校遴選以高中、初中和小學1∶3∶6的比例匹配[30],且要有利于開展校園足球比賽和開展。從湖南省特色校總體布局上看,區域分布不均衡,布局散亂,缺乏統籌規劃。校園足球的布局規模雖說龐大且數量多,但僅僅是看重了特色校“點”的數量要素,忽視了學校之間與空間的“線—面”聯系,沒有形成具有一定空間規律的布局體系。學校與學校之間本應相互促進發展,形成可以相互演化的空間發展模式,如,集群化發展、圈層發展、1-2-4-8擴展型布局思路、網絡化布局等。
現有特色校遴選制度下,中小學校申請特色校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可能更多地體現了中小學校領導的認知和重視程度,這或許影響了本身可以優先發展的學校并未優先落實。另外的情形則是地緣關系依賴,即距離城市中心越近的學校往往與地方教育部門的聯系相對緊密,被推薦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兩種情況疊加一起就導致了配置時序問題的自上而下“項目審批制”與自下而上“機會爭取制”的沖突與矛盾,導致配置時間先后順序出現失序與錯位,供給超前或供給滯后現象突出。
特色校配置及空間布局因不同地區之間的異質性呈現出相應特征,學校及師生對校園足球的開展滿意度及需求也受自然、經濟、文化、人口等因素影響。在追求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背景中,要遵循目前我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的發展規律,創新規劃思路,采取精準化的配置策略,既滿足當地中小學教育需求,又符合學校及師生的實際需要,還能節省資源提高配置效率。為此,從三個維度內容配置、空間布局、發展時序精準實施。
推進校園足球活動發展對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學校體育改革以及足球運動發展將產生積極影響。要想實現這種積極影響,首先必須大力發展和激活青少年體育人口,鼓勵青少年參與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通過大力推進體育基礎硬件設施建設,投入體育設施專項資金,以此保障足球運動及其他運動的普及發展;其次,持續增加中小學校體育(足球)師資數量,廣泛開展校園足球活動。校園足球活動不僅需要場地、場館及各種配套設施,也需要組織開展活動的教師,缺乏體育教師和足球教師,活動內容與質量難以保證。因此,必須全面提升中小學體育師資配置水平,以及其他的體育師資發展配套政策,諸如,職稱晉升、職業技能培訓等,提高體育師資職業素養,以保證校園足球發展質量;最后,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三開(開課、開訓、開賽)”活動常規化進行。開展課堂足球教學活動是基礎,也是開展業余訓練和業余競賽的保障條件,教學活動應當制度化、常規化,足球競賽活動需要區別對待,校內競賽應常年舉辦,通過校園足球三開活動讓政策真正落地。
借鑒經濟學的產業集群發展原理,特色校活動在空間維度上亦可以施行。在特定地理區域中,特色校本身也具有競爭與合作關系,將在地理位置上集中、有交互關聯性的各個學校組成類似空間積聚體形態。由鄰近的學校組成發展群,發展群學校在足球技能教學、足球課程開發、校園足球管理、足球軟硬件資源上實行共享,且以此為基礎不斷地優化發展、均衡發展、特色發展。根據這一原理,對于具體不同空間區域的學校來說,可以采納以下策略:一是在城市區域的特色校,各個學校之間應運用中心集群式發展方式,確定一個或多個優先發展學校,學校不分主次,平行發展,互相學習互相借鑒。在這些中心學校一定地理空間內,其他學校可以借鑒或依賴中心學校的資源,選擇活動項目優先推進適合本校的足球活動,逐步形成學校的特色活動;二是在縣鄉區域的特色校采納單一中心圈層發展方式,因受學校總體基數、教育資源以及其他條件的限制,這種模式比較適宜。因此,在當地區域設立一所示范性特色校,重點對示范學校的場地設施、師資等方面重點投入,并合理吸附其他學校優質足球資源,通過示范性學校帶動基礎條件還稍欠缺的學校開展校園足球活動,這樣不僅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也保證了縣鄉屬地的特色校活動的正常開展,同樣也可以影響并助推個別學校達到申請特色校的基本條件。
特色校的申請制實際體現了當地教育部門、學校領導以及教師對校園足球的需求層次性特征,需求差異不可避免。因此,在特色校布局本身具有供給差異的客觀約束下必須關注布局時序維度。一方面,根據學校綜合發展特征,區分布局先后順序。誠然,同一學校對于校園足球需求也會隨需求者的意愿而變化,若校園足球配置超前而實際需求度不高,則會導致資源使用率偏低與浪費;若校園足球配置不足而需求增加,也會產生供給不足,導致發展受阻。因此,在自身發展條件滿足申報要求的前提下,各地教育主管部門還是要根據各個學校的地理空間位置以及未來可能的影響力,適時準許申報。另一方面,根據空間發展特征,決定后繼需要申報發展的特色校的先后順序問題。要重視已經成為特色學校的近期與中長期的發展建設規劃,根據這些學校的規劃,結合各自學校所處的空間位置關系,依次再增設特色校,以滿足集群多中心或單一圈層發展需要,做好狹義或廣義空間區域下校園足球的統籌規劃部署。
湖南省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呈現“集—散”式分布交織的空間布局狀態,且湖南省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具有空間異質性的突出特征。這種布局狀況既難以運用中小學校基礎教育布局原則進行分析,也無法運用人文經濟地理原理加以解釋,不僅衍生出了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內含的社會、經濟、人口及教育等諸多異質化問題,而且給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規劃布局帶來了配置、空間、時序等諸多方面的挑戰,成為規劃配置的重難點。因此,解決校園足球空間規劃配置局面,不僅要遵循當地中小學基礎教育基本布局的客觀事實,還要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現實,在特定的空間區域下進行全盤統籌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