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靖
季風,是由冬季、夏季海洋和陸地溫度差異導致的。在夏季,大陸增溫比海洋快,海洋上空形成高壓,大陸上空形成低壓,氣流由海洋往大陸方向吹。到了冬季則相反,氣流由大陸往海洋方向吹。
季風現象,早在古代就已經引起人們的廣泛注意。季風,在我國古代有各種不同的名稱,如信風、黃雀風、落梅風。在沿海地區又叫舶趠風,所謂舶趠風即夏季從東南洋面吹至我國的東南季風。由于古代海船航行主要依靠風力,冬季的偏北季風不利于從南方來的船舶駛向大陸,只有夏季的偏南季風才能使它們到達中國海岸。因此,偏南的夏季風又被稱作舶趠風。
當東南季風到達我國長江中下游的時候,這里具有地區氣候特色的梅雨天氣便告結束,開始了夏季的伏旱。北宋蘇東坡在《舶趠風》寫道:“三旬已過梅黃雨,萬里初來舶趠風?!痹娭械摹懊伏S雨”又叫梅雨,是陽歷六月至七月初長江中下游的連綿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