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芳
創造性復述主要是通過變換角度與順序、發揮想象等方法,把故事講述得更生動,更精彩,更有吸引力。民間故事本身就是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逐漸變得精彩的。統編教材在五年級上冊民間故事單元安排了創造性復述訓練。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把握編者意圖,采取有效策略讓學生在創造性復述民間故事中感知文本特點和內蘊,提升文化自信。
一是關注民間故事中的口語化特征。人類早期故事在流傳過程中多是依靠口語完成的,如神話故事、寓言故事等,其中民間故事更為突出。一般來說,民間故事依靠口口相傳,經過不同的人一次次的講述,民間故事的口語色彩就比一般故事要重一些。其實,當民間故事以口口相傳的形式流傳時,流傳的手段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創造性復述。盡管這是每個講述者無心的做法,但必然會出現創造性復述的結果。所以,民間故事作為課文進入教材成為學習材料,教師要指導學生關注文本中的口語化特點,從中感受口語表達中可以有的多種變化。這種變化就是學生進行創造性復述的基礎。如《牛郎織女》中,織女被王母娘娘抓住帶走飛離時,織女對孩子喊的一句話是“快去找你爹”。這樣的話在故事講述中,就可以有多種變化和演繹。
二是關注民間故事中的類型化表達。民間故事得以在民間流傳,還與故事所具有的類型化特點有關,如生活變化、弱者獲勝、大團圓結局等,以此突出民間故事的故事味。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創造性復述活動中,就要在創新的基礎上保留故事文本的類型化特點。在《獵人海力布》中,有海力布救下被老鷹捕獵的小白蛇,這對應的是人們對弱小對象的同情心;小白蛇在獲救后用具有特異功能的寶石相贈,體現的是知恩圖報的價值觀;最后海力布為了救鄉親們脫離危險,甘愿犧牲自己,體現的是英雄情結的普遍性。正是多樣性的故事類型疊加,使得課文《獵人海力布》的故事既有吸引力,又有教育意義。教師在指導學生創造性復述這一課文故事時,要在民間故事類型化中尋找突破點,即一方面要保留故事的類型化特征,讓民間故事不因為換一個人講述就變得不像故事了;另一方面要從中選擇適宜的突破點,讓民間故事在細節、人稱等表達上與原故事有不一樣的地方,形成帶有講述者喜歡的新的內容與表達。
一是借助支架復述形成新的表達順序。在民間故事單元中,無論是《獵人海力布》還是《牛郎織女》都算得上長課文。對于五年級學生來說,復述長課文內容自然有難度,如果能夠借助學習支架,就可以有效降低難度。根據民間故事的特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搭建復述支架,如列小標題、抓關鍵句、設計表格等。創造性復述與原文故事有所不同,這種不同通常都是由多種變化形成的,如變化故事情節的順序等。在《牛郎織女》教學中,以變化故事情節的順序作為創造性復述的抓手,可以從故事的結局開始復述:每年的七月初七這一天,都有一個奇異景象出現,成群的喜鵲會在天河上搭起一座橋,讓牛郎與織女在橋上相會……之后,學生借助所列的系列小標題為表達支架進行復述。這樣的復述,以最神奇的一幕為創新點吸引聽眾,然后再回過頭來一一道明這一奇異景象是如何發生的,在環環相扣中讓故事有了新的呈現姿態。
二是發揮想象復述增加新的故事情節。在創造性復述中經常運用的抓手還有想象,民間故事往往就是通過講述者的想象獲得生動形象的表達。實際上,每個講述者都可能有自己的喜好,在表達故事時覺得感興趣的情節講得細致生動一些,不感興趣的情節可能有所省略。對此,在開展創造性復述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故事中哪些地方省略了比較精彩的情節,并以此為切入點展開想象,補充故事中省略的內容,生成新的精彩故事情節。在《牛郎織女》中,牛郎在與牛相處的過程中,覺得牛能夠懂得自己,所以“他常常把看見的、聽見的事告訴牛”。課文中并沒有寫出牛郎告訴牛哪些事,顯然這就是省略。教師可以抓住這一省略處,讓學生從牛郎平時的生活出發,想象他看到、聽到了哪些事,然后詳細地告訴牛,說一說牛在聽了牛郎告訴的事情后有什么反應。
一是以角色轉化豐富復述體驗。在本單元“交流平臺”總結的創造性復述方法中,除了上述變換順序、發揮想象外,還有變換角色。如學習《獵人海力布》一課,文本中的海力布得知大家居住的地方很不安全,勸大家趕快搬走,可是任憑他怎么勸說,老人、婦女、小孩都不相信他,怎么辦?教師此時可以讓學生做一回關鍵時刻的海力布,寫一寫自己將要經歷的那個作出艱難決定的瞬間。教師可以搭建表達支架幫助學生進行體驗:“海力布想,說出真實情況吧,__________;不說出來吧,__________。在這樣的緊急關頭,海力布毅然決定說出__________,由此可見,海力布真是一位__________的人。”學生寫出的獨特體驗,就是創造性復述的具體表現。
二是以情境表演強化復述效果。把故事講生動的方法是配上適宜的動作、表情,這也可以用于創造性復述中。教師在為學生創設相應的表達情境后,學生自覺地以自己的表演為復述助力,可以達到強化復述效果的目的。如《牛郎織女》中,“他倆手拉著手,穿過樹林,翻過山頭,回到草房”,這是牛郎和織女作出人生最重要的決定后的一段簡單描寫。在創造性復述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加上二人此時此刻的表情、動作,“手拉著手”是怎樣走的,“穿過樹林”時織女是怎樣看著牛郎的,牛郎看到織女的眼神又會發出怎樣的笑聲……這樣身臨其境的表演,就會讓文本中簡單又普通的表述變得真切動人。
總之,在民間故事單元教學中開展創造性復述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文本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使民間故事在口口相傳中變得更精彩。